如果说,工业机器人是以生产制造为核心,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用工成本。那么服务机器人则是与人互动,为人类提供更智慧、更个性化的生活服务。现如今在餐馆、酒店、银行、养老院、医院、物流仓库等众多行业中,服务机器人已经开始得到应用。
在机器人全面来临的前夜,人类对服务机器人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隐忧,机器人会不会代替人类?一些人会不会因此失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重复率越高越简单的工种或是高危领域的工种,越会被服务机器人所替代。但是,机器人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服务型机器人的主要作用还是辅助人。
中国企业的优势领域
何为服务机器人?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严格的定义。作为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服务机器人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标签。在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波看来,除了工业以及流水线上的机器人,能给人类提供服务的就可以称之为“服务机器人”。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向《IT时报》记者表示,服务机器人是可以辅助人做重复的、可程序化的劳动,其算法可以帮助机器人解决在已知的一些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问题。
不可否认,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维护、运输、清洗、救援、监护等领域都会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并且与人类的接触越来越亲密。
无人机、扫地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1.0时代的产物,以深圳为中心的华南智能硬件生态圈已经形成,无人机从这里孕育而出,同一时期在长三角地区,扫地机器人遍地开花。两家独角兽公司也应运而生,大疆无人机从2013年起步,如今已经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扫地机器人的龙头科沃斯占据了国内同类市场50%左右份额。
比起工业机器人,资本市场更看好服务机器人,认为其是“潜力股”。“具有互联网和2C属性的服务机器人市场空间很大,规模可能相当于手机市尝汽车市尝第三代互联网市场规模之和。”投资人对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前景颇为乐观。
“服务机器人将是中国人的天下。”约肯机器人CEO李之勤向《IT时报》记者乐观预言,在他看来,服务机器人最核心的是市场和数据,有了市场才能铺量,铺量上了规模才能产生大数据,大数据才能更好地帮助AI训练,机器人才会越来越懂人类,所以只有具备一定规模人口基数的国家才有可能占据先机。
鱼越号图书馆机器人总经理李冰向《IT时报》记者讲述了一个中国后来者居上的故事,新加坡是全球图书馆科技风向标,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就是从新加坡兴起的,比中国早了10年。而当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开始物色图书馆盘点机器人时,他们发现,新加坡机器人采购成本竟是中国的5倍。这归功于中国机器人产业供应链的完备和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成本越来越贵,用机器人代替人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开始寻求转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服务机器人的赛道。”
B端市场落地难是“心病”
在中国,服务机器人B端市场百花齐放,但是,很多To B的服务机器人公司倒在了落地这一环。
2016年7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迎来了5个名叫“阿铁”的机器人,据新闻报道,它们会唱《白蛇传》,会陪聊,会提醒老人吃药,还会帮老人与家人视频聊天。但是,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阿铁”机器人和实际工作脱节,无法替代人工,半年前就全部回厂升级了,“我们中心大多是高龄老人,不会操作机器人。护理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大多是小学初中学历,操着一口方言,机器人大多听不懂护理员说什么。”
苏剑波告诉《IT时报》记者,服务机器人落地难关键就是其功能并不方便,对于使用者来说,如果负担大于方便度,那服务机器人等于没用。“服务机器人的人机交互能力、运动规划能力等非常重要,以人机交互能力为例,现在很多企业都号称自己的产品语音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8%以上,但实际上,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必须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才可以得出相对较为准确的结果。”
2016年,李之勤做出了两款服务机器人模型——无人小车和水下无人机,但是苦恼到底卖给谁。偶然参加一次机器人展,可以水下跟拍的无人机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观看,而无人小车却无人问津。“当时,我们连水下密封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我倒是更看好无人小车,因为我们还为小车配备了智能跟随功能。”最后,团队决定投入更多精力去研发水下无人机,他没料到的是,配送机器人在两年后竟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不就是无人小车的概念吗?所幸,李之勤认准了水下无人机这个细分领域深耕,从出海做C端市场,到挖掘水下勘探、养殖等To B市场,让无人机去往人类无法进入的水域,才有了从几十台到数千台的规模突破。
“机器人要有实际场景才能落地,如果做出了机器人再去想应用场景,最后什么都做不起来。”跟李之勤走的路不同,李冰一直深耕在图书馆这个细分领域,从自助借还系统到图书馆盘点机器人。一开始她想把直销握在自己手里,和江浙沪所有图书馆馆长谈过后,她发现从有意向到拿到申请款项至少要3年。“养一个销售3年至少要60万,我不如把直销交给传统的渠道商做,专心做研发。”李冰意识到,大渠道商和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创业团队技术再牛,速度再快,都无法在短时间内驱动渠道的利益变革,而3年,可以把一个创业公司拖死。
跟电视机一样,服务机器人行业仅靠卖硬件是活不下去的。“一台图书馆自助借还设备,刚开始能卖十多万元,如今只能卖两三万元。”李之勤和李冰都认为,单纯靠卖硬件是不可持续的,将硬件和软件分开来卖,将是更好的尝试。
傅利叶是一家做康复机器人的中国创业公司,他们用硬件和软件“两条腿”走路。近期,傅利叶联合美国国家仪器、墨尔本大学推出了一个外骨骼机器人开放平台,学校、研究机构、临床中心都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外骨骼机器人的二次开发,无需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无需从零基础开始研制。开发一款外骨骼机器人往往需要上千万元投资和数年时间,很多开发工作都是从零开始且重复的,造成了资源浪费。傅利叶CEO顾捷向《IT时报》记者说道,“我们希望行业不要重复去发明车轮。”
在康复机器人领域,创业企业还面临着不小的难题。医院将康复机器人作为康复治疗师的辅助设备,而且还处在试验阶段,医院很难就此项目收费,如若收费,还将涉及医保、个人支付能力等诸多考量,这些都制约了康复机器人的顺利落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在国内,服务机器人To B更有市场,而在国外,To C更有市场,这是体制和经济制度决定的。
个性化才能激发C端市场活力
说到底,服务机器人终究是要为人提供服务的,虽然有人更看好To B市场,但“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服务机器人的终极目标之一。
苏剑波有着这样的愿望,“未来一个家庭不一定是由男人和女人构成,很有可能是一个人和N个机器人组成,这些机器人可以提供所有的服务。”因此,在苏剑波看来,可以提供家居服务的机器人(养老、照顾小孩、管家)To C的市场更大。
2015年,苏剑波创立了上海灵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其主打产品是“Mr. G”智能服务机器人,能为家庭提供安全、看护、娱乐等服务。与传统的深度学习算法比起来,灵巧学习算法最大的区别是能够使用本地化应用,少数样本即可以训练。这个算法不需要连接服务器,因此具备三大天然优势,成本低、实时性和注重隐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私密性和安全性两大特点,苏剑波等公司创始人又将智能门锁领域作为核心突破点。“智能门锁的应用领域很广泛,以家庭场景为例,主人不在家时若有人来访,访客人脸信息会发送给主人,确认通过后主人可发送密码给来访者,让来访者进屋。”苏剑波说道。这套人脸识别系统的背后,是特征提娶统计特征等各种算法,“如果特征提取得好,对表情、光照等变化都有充分的描述,用这类特征来进行人脸识别最方便、最简单,并不是说人脸提取的特征越多越好,因为这样会使计算效率降低,识别速度也会降低。”
当一个人站在门锁前面,希望用人脸识别来开锁,结果识别10分钟也没有打开,肯定没有耐心继续。苏剑波告诉《IT时报》记者,他们在采集人脸特征时采用智能算法,主要采集特征比较丰富的区域,而特征不丰富的区域就算了。
除了智能门锁,苏剑波还带领团队研发了消毒机器人,可以在特定的空间内检测污染源、确定消毒方式和消毒时间等。
在苏剑波看来,一个合格的服务机器人必然是能人机交互、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比如我们的消毒机器人,如果它在消毒过程中,有人催它,问它什么时候能消毒结束,它能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要想打开To C市场,关键在于服务机器人是否有足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否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否能够自我升级换代,这些都是体现服务机器人“智商”的标准,也是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的关键区别。
一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服务机器人研发的难点在于基础功能的研究,比如视觉识别、语音识别技术,而应用技术的难点包括系统集成后的稳定性和网络配置。
说起研发服务机器人的成本,苏剑波告诉《IT时报》记者,从单位成本来说是比较高,但如果从不同的场景中提取类似的技术,再组合成产品,就可以降低成本,“就好比手机上的App,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安装。”
服务机器人能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间节点是何时?在苏剑波看来,这是大势所趋,但是不保守估计的话,也要8~10年。
而在顾捷看来,以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为例,现在如同在IBM商业机时代,离个人电脑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康复机器人会先进入医院、养老机构,再进入有刚需的家庭,最后才会进入普通家庭。
“中国的劳动力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机器人可能要经历5年的萌芽期,才会迎来爆发。”木蚁机器人CEO钱永强认为,当人口红利下降时,服务机器人会爆发,5到10年后,当中国人口老龄化,服务人员数量大幅减少时,这个爆发点将会来临。
教育机器人的启示:“上学”才有未来
全球第一个盈利的服务机器人,便是教育机器人。孕育了20多年,教育机器人行业在技术、产品和市场方面已相对成熟。
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教育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达到3000亿元,将成为第一个超过工业机器人的全球最大的服务机器人市常
中国有2.5亿少年儿童,全球超过20亿,如今中国又有着二胎红利,未来15年青少年人数将会井喷式增长。而且随着家长消费能力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提升,未来市场前景可期。同时,教育部门也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去年物联网、AI等新技术都走进了高中课本。
乐高、能力风暴等行业领头羊都已早早进入了学校和教育机构。据《IT时报》记者了解,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所学校与培训机构、1200多所学校教育机器人实验室都引入了中国的能力风暴教育机器人。
葡萄少儿编程机器人产品总监陈卓平介绍,在C端卖编程机器人定价高、上手慢,家长与孩子的接受度都不会特别高。在B端推广课程和产品,学校和家长都会有较长的决策周期,这些机器人课程到底对孩子有什么提高,所以除了要让孩子感兴趣,也要更好地培训老师、服务家长。
在行业深耕20多年的恽为民是教育机器人学和未来伙伴机器人的创始人,他认为,儿童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儿童机器人有机器人外形,大多实质是学习机、电读机的升级。而教育机器人不是简单的玩具,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教具,而是具备丰富的项目设计空间和开发空间的智能机器人。好的教育机器人除了内容、数据、技术和体验,更要回归教育本质,要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根本性帮助。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机器人还无法完全代替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陪伴。恽为民预测,未来在2B市场中,教育机器人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教育机器人培训等领域,都有着不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