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饶文怡
在2017年,华为运营商业务销售收入的增长相比2016年呈现了一定的放缓趋势,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似乎正迎来新的一轮爆发期。
2018年,华为继续加快5G商用方面的布局脚步。按照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的说法,华为在2018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30个5G合同,客户分布在欧洲、中东和亚太等地区,累计发货2.5万个5G基站。
截至2018年底,华为在国内已经和三大运营商在全国的17个城市建设了30个试验网,它们借此和运营商探索5G的商用能力,以及新的应用场景;同时,华为也已经完成国内5G全部预商用的测试验证。
在日前举行的一次发布会上,华为也对外公布了它们在5G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基站方面,华为推出了业界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拥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强的算力,在此基础上,华为的5G基站尺寸更孝能效更高、安装过程更为便捷。
消费级终端方面,华为也推出了5G单芯片多模终端芯片巴龙5000,以及搭载这款芯片的5G CPE设备。
对于华为来说,在5G业务方面的技术准备,是它们在老本行电信业务上继续发力的保证。作为华为运营商业务的负责人,丁耘对此也有自己的信心。
这种乐观情绪,在他之后和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对话时也表现了出来。他表示,尽管目前很多厂商都在部署5G相关的业务,但华为依然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华为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性能上取得的突破,支撑起了目前华为5G产品规模商用,这是很多对手目前追赶不上的。
对于2019年的业绩目标,丁耘表示,目标和具体的规划不尽相同,落到5G业务上,其不确定性要更高一些,但他也认为,华为的5G业务收入之后将会迎来比较明显的增长。
以下为丁耘的采访内容,界面新闻稍作整理编辑:
问:在全球范围内,5G业务现在华为是比较好的,能否介绍下华为现在领先多久?
答:我们领先了多少年,这确实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今天你可以明确看到,200M今天谁能够规模商用?C-Band 200M谁能够规模商用?中国移动160Mhz的AAU,今天谁能够规模供货?没有基础的芯片能力,我们做不到这些。
今天的5G不是说谁能做出来的问题,而是谁做的设备性能更高、能效更好,谁做的设备更易于安装。今天为什么专门让我的同事展示一下5G设备的安装,是为了说明我们的设备,是一个人可以安装的。
大家可以看到,如果设备重量是40到60公斤,如果在欧洲安装的话,就必须要用大型的机械进行吊装。吊一次机器,成本可能是8000美金到18000美金,因为你吊车要来,要封路,要警察配合,要申请。
而当设备只有20公斤,基本上可以让一个人,最多两个人独立进行安装,不需要大型吊装设备。一个设备总共才多少钱,但是出动一个吊车,就要花8000到18000美金。这个价格在每个国家会有一些不同,但这点是规模商用的关键因素。
之所有今天华为能规模商用,别的供应商不能规模商用,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在核心技术、关键性能、工程能力上,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我们才能够支撑规模商用。
问:之前华为董事长梁华提过,5G业务领先行业12-18个月,具体怎么体现?
答:华为去年9月份开始规模发货,我们就看一件事,对手什么时候能够达到我今天的发货量,就看这一个时间差。
技术上每个人都有,但还是那句话,做样机很容易,5G样机三年前我们就在日本和成都进行了测试,但真正具备规模商用的能力,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今天把数字摆在这里,到去年12月31号,25000个5G基站,与华为无线每年百万数量级的发货,并不是很大的数字,但是可以看看我们的对手什么时候能达到这样一个数字。
客观的说,5G发展这么快,是我以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去年年初,我认为发10000个站就差不多了,结果到年底,达到了25000个。
问:关于2019年的营收目标,运营商业务具体的规划是怎么样的?
答:5G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所以我们从来是分两个阶段,预算是预算,目标是目标,目标是牵引增长的,这两个我们是适度分开的。
5G在2019年会有快速的规模增长,但是客观的说,2019年不一定能达到4G的10%到20%,我觉得还有一个过程,但是2019年和自己相比肯定会出现数量级的增长。
问:华为去年发布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刚才也介绍了装上AI大脑的交换机,AI在华为未来的网络业务及运营商业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答:在我的主题发言中提到了,我们主要围绕着能效、性能、运营运维效率和体验的提升。
我刚才讲数据交换机,核心是在性能上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说TCP/IP是握手协议,只要有一个误码,整个性能会出现下降,虽然说是不大的数字,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吞吐。
我们把AI技术引入以后,对流量管理进行智能化,最终结果是让整个数据中心交换机实现零误码,使得百分之百的吞吐能力发挥出来,这是第一个应用场景。
第二个应用场景,就是功耗,比如说高铁轨道上每10分钟会过一辆车,但是高铁经过每个基站的时间,大概只有10秒左右,我们为了服务这10秒钟时间,有10分钟基站是全速运转的。
有了AI技术以后,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就知道什么时候激活基站的运转,使得能效比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前进行调整,更多的是依靠人工,但在北京,可能一个运营商有4到5万个站,靠人工再来做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杭州,我们和浙江移动一起做了基于AI能效提升的网络,就是到晚上人少的时候,我们把载频自动减少,关闭一些载频。我们的口号是“零比特、零瓦特”,就是没有流量的时候,就应该把功耗降到最低,最后帮浙江移动节省了10%的电。
这个数字看上去不是很大,但三大运营商每年仅电费这一项就达到120-300亿人民币,这些电量其实65%到70%是在基站侧产生的,因此10%对哪个运营商来看,都不是一个小的数字。
问:AI的商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AI发展是怎么样的?
答:第一,我们认为AI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技术,从华为视角来看,我们认为运营商网络里面,AI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在未来两三年内,我们聚焦在四个方向,能效、性能、运营运维效率和体验,这是我们聚焦的四个方向。
而且我们是在端到端的,从接入、汇聚、骨干到数据中心,我们端到端地做开发、实施和部署这样的AI,刚才讲到的是无线网络,在数据中心里面,我们也部署了我们的iCooling,帮助数据中心降低10%左右的功耗,也是一样的联动,我们的服务器可联动空调,使得整个数据中心更加智能化。
我觉得AI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我们也在向互联网学习,叫动态试错。我们认为大的方向不会有变化,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是在不断的寻找一些新的更好的机会,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