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再牛的智能机器人也替代不了我的工作。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就如十年前的地产业。未来不仅把人工智能当做经济增长点,也利用人工智能改善民生,甚至打算建设一个“智能社会”。真如科幻美剧《无垠的太空》中所说的,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AI会抢夺人类的就业机会吗?
生产和修理人工智能的职业
从2017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到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院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国高校到201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并引导高校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从政策指引到实施落地,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代风口专业。所以从事人工智能教育或相关职业暂无可替代性。
开服装厂的老严说:已经给厂里的员工提前放假了,虽然单子已经排到明年的8月份,但没人愿意干活,都急着回家过年。去年4月份新引进5台智能设备,上个月出了些小问题,向厂家预约多次维修师傅,都无法排期。可不是么,如果人工智能自己就可以生产和修复自己,那多可怕!
心理学家
人工智能势必会融入各个传统行业,对各个行业进行改造,在旧领域创造新的业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终于实现“不上班的梦想”,你会去做什么呢?钱并不是工作的唯一理由,人们希望感觉到自己是对社会有用的一员。未来,或许有些人在不工作的情况下仍有最够的收入养活自己,睡到自然醒,游戏打到手抽筋。但是,大多数人不会满足于此,人类追求上进和自我价值感的本能不会消失。各种心理上的不满足感都需要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家的帮助。
未来涉及人文学科,艺术类可替代性会很校比如精神健康和药物滥用相关的社会工作者、编舞人员、音乐家、作家、发明家、科学家这些职业,必须用到某些未知的思维过程,我们称之为“直觉”、“洞察力”、“想象力”、“幻想”以及其他类似的能力。
“人工智能会抢夺人类的就业会”,但AI领域的专家凯文·凯利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事实上,目前世界上最厉害的国际象棋冠军并不是AI,不是人类,而是由人类和AI组成的团队。也就是说我们将和AI一起工作,你将来的薪酬,很可能取决于你跟机器人合作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