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中国移动总裁及CEO李跃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4G推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让人和互联网服务结合得更紧密,无论是拥有互联网霸主地位的BAT,还是紧随其后的京东、美团点评、今日头条和抖音,都是与人的生活娱乐服务有关,
如今,5G即将到来。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30年,在直接贡献方面,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万亿元、2.9万亿元和800万个;间接贡献方面,将带出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10.6万亿元、3.6万亿元和1150万个。
IHS更是预测,到2035年,全球5G价值链将创造3.5万亿美元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上述数字超过了今天整个移动价值链的价值。
通信技术的价值在于连接。3G连接的是”人与人“,4G连接的是”人与平台“,而5G则是万物互联。
那么,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有哪些”矿“可以挖?又有哪些领域有望诞生新一代的BAT?
老生意:挖掘数据的价值
ITU(国际电信联盟)确定的未来5G应具有的三大类使用情景分别是:
1. 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 Mobile Broadband,即eMBB);
2. 大规模(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即mMTC);
3. 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即uRLLC)。
这三大情景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业务。
eMBB集中表现为超高的传输数据速率,广覆盖下的移动性保证,高清视频、AR/VR等业务将成为聚焦方向。
mMTC可适应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因此有望运用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领域。
uRLLC情景下,连接时延要达到1ms级别,而且要支持高速移动(500km/h)情况下的高可靠性 (99.999%)连接,因此车联网、远程医疗等领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但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类使用情景,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数据。
上述的三种情景可以简单归纳为5G的三大特点: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这些是5G不同于前几代通信技术的地方,此外5G将传输更多“物”的信息,也是不同之处。
但相同之处在于,移动通信技术都是在传输数据。因此5G时代,企业想抓住机会的逻辑与4G无异,都是要“用”好数据。
“数据”是移动互联网的关键词,BAT的发展也与数据分不开,三者分别掌握着中国的信息型数据、交易型数据、关系型数据,在掌握数据的基础上,再与大众的通道不断兼并,逐渐成长为巨头。
从这个逻辑来看,能在5G时代得到长远发展的企业,也将是那些掌握数据的企业。但与4G时代不同的是,4G时代的数据几乎都是围绕人展开的,而5G时代不仅人的数据会进一步增加,还会产生大量“物”的数据,总体的数据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处理数据的难度也将倍增。
如何处理大量的数据?还是得依赖云计算。
在2017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演讲时强调:“5G网络要云化。特斯联副总裁李杨也告诉亿欧,目前“处理数据很大一部分需要云端决策”。
可以预见,在5G时代,云计算平台仍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或将有更多厂家投身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并围绕云计算平台,结合不同的业务应用场景,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未来5G“低延时”的特点进一步凸显时,云端与终端的交互将出现新的改变。高通总裁Cristiano Amon在CES2018上曾说过:“低时延是一切的基矗当云处理数据与用户交互之间的延迟,与用户自身的反应时间一样快时,就是商业模式转变的开始。”
新生意:终端的连接
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处理是一门有广阔增长潜力的“老”业务,而对终端的连接则是“新”业务。
5G的特征是万物互联,因为当数据传输变得更容易,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也越来越强时,人们就会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场景数字化,并将数据连接到一张大网中。因此物联网的地位在5G时代日益重要。
实际上,早在2009年我国就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彼时叫传感网),但物联网市场却迟迟未能迎来爆发,原因为何?
2017通信物联网大会上,中兴通讯物联网技术及解决方案规划总工马恒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提到,物联网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有三:一是芯片等产业不成熟,二是不同厂商的平台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三是基础投资过大和盈利方向不明确。
上述的三个原因可以再简化为两个:平台不互通,终端接入成本高。而现在,这些阻碍都在逐渐消失,尤其是在终端接入成本方面。
“接入”的成本是一件不得不重视的事情。智慧城市被视为物联网爆发的重要场景,“尤其是在与民生相关的领域,物联网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吴冬升告诉亿欧。吴冬升是高新兴集团首席方案架构师,此前曾在中兴通讯任职。
以“抄电表”这件小事为例,如果要改变传统人工抄表的方式,就需要将每一个电表都置入相应物联网模块,如果相应技术不成熟、模块价格无法降到合理水平,在投入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的时候,新兴的方式即使再好,也难以被规模采用。
同理,城市中还有大量的路灯、井盖、烟感等设备,它们都是万物互联的一部分,只有接入更多终端,获得了更多的城市数据,数据的价值才更能彰显。
因此,终端的连接将成为5G时代的一门新生意。从大的行业背景来看,5G的万物互联需要连接更多设备和数据;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有终端连接能力的企业,卡住了物联网的“源头”,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上,企业还能提供终端与云端一体化的服务,这样企业更能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
5G没有“杀手级”应用?
“5G没有杀手级应用。”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总工刘光毅在“2018中国芯片发展高峰论坛”上演讲时这样说。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谈及5G的商用时,吴冬升这样说:“在4G来临之前,大家也在讨论到底什么是4G的’杀手级’应用,现在5G要来了,大家也都在猜测什么能成为’杀手级’应用。”
吴冬升认为,与前几代通信技术一样,5G的发展不可一蹴而就,其落地应用也将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应用将主要围绕eMBB情景,“移动视频业务可能将成为5G初期的业务点”。IHS的报告也显示,eMBB最有可能在近期产生影响,这些主要是现有4G价值的扩展。而其中VR/AR将迎来一轮较大的爆发。
亮风台CEO创始人廖春元告诉亿欧,AR/VR被认为是首个被5G“引爆”的市场,有两个原因。从C端市场来看,娱乐、旅游、游戏等行业正迅速增长;从B端或G端来看,伴随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建设,以视频监控为核心的安防市场也有广阔前景。另一方面,VR/AR的高阶应用需要有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而这恰好是5G的特点。
“AR的角色不是一种应用类型,它担当的角色应该是赋能者。”廖春元说,AR能够运用在多种场景,如文娱、教育、工厂等,一切涉及到“看”场景,AR都能发挥作用。
虽然eMBB能带来5G业务的第一个爆发,但它只起到了“提升”的作用,“变革”的力量稍弱。而第二个阶段,围绕mMTC和uRLLC展开的场景,有望成就变革性的业务。
智慧城市是变革的第一步。万物互联首先体现在城市中各场景的“连接”上,比如摄像头、交通信号灯、路灯、井盖等;其次还与eMBB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摄像头、无人机等可通过5G增强现有功能。
但智慧城市业务的变革依然有限,在“连接”上,目前已有NB-IoT技术,NB-IoT被称为“5G商用的前奏”,吴冬升也认为,未来mMTC很可能将沿用NB-IoT的相关标准。在传输上,传输速度的加快能让视频进一步高清化,在更多的数据支持和更低的延时下,对城市动态交通的管理难度将进一步下降,但这些技术在当下已经出现,5G带来的所谓“变革”依然有限。
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是最有希望带来“变革”的领域。5G的低延时、高可靠能为高速行走的车辆“保驾护航”,同时eMBB的特性能让汽车在接收和卸载地图等关键数据时更高效。“我们认为在未来5G商用的大背景下,车联网将成为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市场规模也是最大的,因此车联网是我们聚焦的航道之一。”吴冬升说。
更重要的是,当人从驾驶的工作中“解脱”后,“车生活”的概念将变得更重要,为乘客提供丰富的媒体内容和服务将带来新的商机。
总的来说,5G还是有“杀手级”应用的,只是这样的应用不会来得太快。
IHS Markit认为,即使到2035年,智慧城市仍将处于较早的发展阶段,到2035年之后才能逐渐成熟。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也仍处于新兴阶段,其增长依赖于市场创新、恰当的监管以及5G网络部署,“其快速增长将需要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