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86岁的卞学征老人是富宁街大庙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但在全民K歌的平台上,他却是大名鼎鼎的京剧爷爷“卞学征棒棰也”,每天在直播平台上唱一段京剧,几乎成了卞学征老人每天雷打不动的“功课”。
他每天和网友们互动唱戏、听戏、评戏,已然成了诸多热爱京剧的网友们欢迎的主播。通过网络直播,卞学征老人不仅找到了更多乐趣,也有很多外地的网友不远千里来拜访,让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家在天津他是资深票友
11月21日,记者在大庙社区见到卞学征老人时,他正在社区办理老年人的体检。虽然他个子不高,但是中气十足,一顶帽子和花格子衬衣勾勒出浓浓的文艺范。一开口是颇有京剧念白味道的京腔,走路虽然速度不快,但是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落落大方。“我其实就是个资深票友,跟着收音机学的戏”,他说道。
卞学征说,在他年轻时候,天津说相声的、唱京剧的、唱大鼓的、说评书的特别多,小时候也跟着大人们去听过戏。不过认真学习京剧却是在14岁上初中的时候。当时的广播节目里经常会有京剧的演唱,所以就有萌生了学戏的想法。因为周围也没有人会唱戏,所以就选择跟着收音机唱。
卞学征记得学的第一段戏是金少山和李多奎合作的《打龙袍》的老旦戏,当时学会之后在同学中一开口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当时就有会伴奏的同学给拉琴让他表演,在学校也很受欢迎。
1957年他在天津唱过一次《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好唱京剧成了卞学征的一个标签。虽然从天津调动到了千里之外的银川,但是对京剧的爱好却是丝毫不减。1959年还在银川穿着全套行头登台表演了《钓金龟》。
退休后唱戏成了最大爱好
1996年从宁夏商业厅3站退休以后,卞学征把更多的时间用到了学戏上,原来主唱老旦戏的他又开始学习老生唱腔。卞学征说,学习一段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记住戏词,然后拿准唱腔,反复推敲,还要跟好伴奏。一板一眼、一腔一调的细抠,没毛病了才能算学会一出戏。他学的最难的一段戏是《法场换子》中的一段18分钟的反二黄的唱段,卞学征足足学了3年时间才算彻底学会,才敢给票友们演唱。
20年前,卞学征的老伴去世以后,他就经常把票友们邀请到家里一起排演京剧,最后组织成了一个合贤票社卞老群的票友组织,每周三、五、日下午固定在卞学征老人的家中一起乐呵。2016年,卞学征在朋友的介绍下,在全民K歌的平台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开始在网上唱京剧。两年多的时间里卞学征共上传了1436段京剧,粉丝也发展到2700多人,收到的鲜花22037朵,道具445件,更是有天津、西安的网友不远千里前来探望这位“京剧爷爷”。
直播成习惯一天不唱不自在
卞学征说,当时注册了账号以后发现自己在网络上就能找到一群知音,有的比我小20多岁刚退休,40多岁的也有,90后的小年轻也有,都是爱好京剧的朋友。
为此卞学征老人专门买来了手机架、话筒、耳机等全套的装备,每天上午、中午、晚上都会唱上一段。其实网上的朋友不乏懂京剧的高手,都是内行人,卞学征只要一开唱,就会有人点赞、发小红花,真的和登台唱戏的感觉一模一样的,虽然是一个人对着手机唱,但是一点也不觉得孤单。
卞学征说,其实他最开始对着手机唱的时候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因为之前他都是站着唱,但是变为坐在手机前唱戏时,呼吸和运气稍微有些不同。“有些唱段长达十几分钟,也不能老是站着唱,所以经过几次练习,坐着也能唱的字正腔圆”。
在网上卞学征也交到了好些好朋友,也帮助卞学征学戏。因为要对着网友直播,所以不能老唱自己会唱的几段戏,所以就又悄悄的学习新戏。“人家都给点赞鼓励,所以我要用更好的作品回报给支持我的朋友们”,卞学征说。
以戏会友天涯若比邻
每天上午9点钟,卞学征戴好耳机、支好手机、坐在桌前,伴着一杯清茶就开始了他的京剧表演。可是要给网友们直播新的京剧段子时又不能请人现场伴奏,不过这些都难不倒万能的朋友圈。
天津的网友唐珂珂、大连的网友宝君都为卞学征提供过完整的伴奏音乐。“我只要给网上的朋友说我需要哪一段音乐的伴奏,不出三天就有人帮我弄好发给我”。网上的朋友真是热情,有人每天固定到我的“歌房”等我唱戏,那感觉就和真实登台没什么区别。
网上的赞赏还不够,还有网友直接奔现,前来拜访卞学征。天津的徐树奇是一位刚退休的老年人,曾经专程带着妻子两人一起前来探望卞学征老人。
西安的网友王进乐则给卞学征邮寄来了一块牌匾。“虽然现在视频聊天很方便,但是有的人就喜欢来看看我,要是没有网络我可没有这些忘年交”。虽然卞学征老人得到了很多的网友送的鲜花和道具,但是从来没有想过靠着全民K歌的平台赚钱。“本来就是为了找点乐趣,纯粹是出于爱好,一想着赚钱就不对了”。
来源:银川日报
编辑:王莹 责编:生产队长
编委:杨晓秋
本文原标题:《银川八旬爷爷唱京剧成网红,每天直播成习惯,得众多网友送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