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资本年鉴
短期来看比特币利好“储备”渐尽;新的风险却正悄然酝酿——那就是比特币的分叉现象正密集化发生。
2017年涨幅最大的数字资产比特币,正在“崩盘”的惊呼声徘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OKEX的BTC指数样本统计发现,截至2017年12月26日,比特币从年初6949.07元/个“不回头”地飙升至100117.79元/个,全年累计上涨达1340.74%,最高时更是达130581.23元/个,全年振幅高达1779.12%。
分析人士认为,总量恒定带来的投机效应,及比特币以期货合约形式登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下称CME)等主流市场等利好,成为比特币年内暴涨的内因之一,但短期来看比特币利好“储备”渐尽;新的风险却正悄然酝酿——那就是比特币的分叉现象正密集化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资产,具有“无主地”特征,而此前发生的比特币现金等分叉现象酝酿的财富效应或吸引分叉活动更加密集的发生,加剧公地悲剧,导致比特币丧失唯一性、不可复制性等先天优势,并在价格端形成酝酿风险。
四交易日回撤四成
不到一年时间里,从不到1万元涨至突破10万元,比特币以其快速的资产价格涨幅,由一个“圈子化”的数字资产,逐渐成为全世界市场所关注的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比特币价格也曾经受到交易所现场检查,ICO(首次代币发行)整顿、交易所模式叫停、上线主流期货品种等多重因素影响。
2017年年初,比特币仍处8000元左右价格,但当时已屡破历史新高,国内交易规模的扩大也引来监管层对大型交易平台启动的现场检查。
但监管的关注未能阻止比特币继续上涨——今年6月初,比特币突破2万元大关。
在价格上涨的另一面,巨大的财富效应也让效仿比特币技术衍生的ICO活动加速失控,部分项目甚至涉嫌非法集资和欺诈。
治理来的快于预期。9月4日,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启动了对ICO活动的整顿,比特币的集中交易也成为“株连”对象。
但国内的“清剿”并未阻止比特币在海外市场的持续暴涨,在期货合约酝酿、共同基金发起等利好推动下,比特币价格最终在合约上线CME前夕突破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3万元以上。
“各国对ICO的强监管以及国内对比特币交易所模式的封堵,实际上也间接导致比特币价格持续走高。”北京一家大型券商区块链分析师表示,“一是ICO限制导致竞争币减少,这让大量代币资金被迫进入比特币;二是中国是比特币的世界工厂,产能占全世界7成以上,国内集中交易影响了上游挖矿者的出货,进而让市场供需失衡。”
这种疯狂上涨最终不可持续,就在其登陆CME后次日,比特币一度在2万美元上下出现横盘。
随后在12月20后的连续四个交易日内,比特币累计回撤超过30%,最高时跌幅达41.90%。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前,经过调整的比特币价格再度回到10万元/个的关口之上。
信仰还是利益?
围绕比特币年内的剧烈震荡,与之有关的争论也在不断扩大。
“有不少观点猜测比特币被庄家控盘了,但熟悉股票交易的人应该能明白,超过三位数以上的持有人进行横向共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交易主体的预期收益和目标不可能绝对一致,除非都是机器人。”比特币投资者杨静远坦言。
然而,已有机构对比特币下跌可能出现的风险外溢进行了提示。
富国银行(Wells Fargo)股票策略负责人Chris Harvey日前表示,比特币、莱特币等数字资产存在的泡沫破灭风险,很有可能会外溢至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美股市常
“我们担心的是来自加密货币市场的泡沫已经开始影响股市。你现在看到一点,但程度不大。这是2018年需要关注的。”Chris Harvey称。
上述区块链分析师则认为,关键要看比特币及其期货交易的杠杆比例。“如果暴跌引发一些同时配置美股或指数的多头资金面临爆仓风险,这种风险连锁反应的确是需要警惕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比特币的一项内在风险近期更加值得关注,那就是密集分叉导致其唯一性优势的丧失。
“因为最早在比特币现金诞生的时候,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的合计市值直接较原市值外溢了接近20%,这种财富效应让不少团队热衷于在比特币上搞分叉。”杨静远表示,“问题在于,每次出现新的比特币,都意味着一轮大规模发行上市,这必然冲击比特币总量恒定、不可篡改等优势特征。”
据巴比网统计,在12月17日至1月初的近一个月时间内,比特币可能将会出现7次分叉,并形成超级比特币、闪电比特币、比特币白金等多种山寨币,其中超级比特币背后有着比特币争议人物李笑来的参与;而据记者获悉,目前另有团队正在策划在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资产上进行分叉。
“过去比特币分叉源自于理念上的分歧,例如如何优化网络速度,如何平衡用户和矿工,而如今更像是利益驱动,因为分叉会凭空产生新币和新机制。”杨静远坦言,“每一次分叉就像是一次ICO,虽然不存在资金上的募集,但影响结果是相似的。”
“过去比特币正是因为总量恒定、不可篡改等特征被投资者所信仰并追逐,可如今频繁的分叉却说明,这种信仰在利益面前走向自我毁灭。”杨静远坦言。(编辑: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