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用户,我们对身边智能终端设备的好评不外乎是“好用又好玩”。殊不知,不同的智能电子设备,获得好评的背后,付出的工作有着极大差别。
以目前越来越普及的车载语音控制系统为例,由于使用场景更为复杂,并且关乎驾乘者及行人的安全,所以对响应速度、使用寿命、温度等的要求,都要比手机、电脑等消费级智能终端产品更为苛刻。
依托科大讯飞在语音领域的优势,广汽研究院开发的传祺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小祺”,能听会说,用户可以跟它对话,或者指令它做些事情,真正做到了“好用又有趣”。更重要的是,经过广汽工程师反复测试、优化,相比其他车载语音控制系统,小祺不论是可靠性还是响应速度,都比同行业领先一筹。
用户可通过语音控制发动机、空调、座椅、窗、灯、雨刮等系统
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工程师始终“偏执”地认为,一项新技术在汽车上推出,要事先做好全面、深入的实测,而不是推向市场后,被动等待市场反馈再逐步改进。
所以,工程师对于传祺语音控制系统的测试,执行的是和发动机、底盘一样的严苛标准。
对于语音控制系统来说,要让系统听得懂并快速作出反馈,第一步是“语音识别”。而汽车在高低速、不平路面、雨雪天、打开车窗等情况下,语音控制源可能被噪音包围,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声源识别、噪声抑制、回声消除等能力,让用户的指令被系统最大化识别。
工程师在雨天测试语音控制系统
除此之外,语音识别质量还会受录音设备、降噪模块品质,甚至是安装位置等因素影响。
因此,工程师通过长达一年、上万里程的实地测试,针对语音语义识别、语义理解,设计近百个用户使用场景、上万条测试用例,综合评估性能指标和用户体验;针对用车状态,做“有意无意”的聊天,对传祺语音控制系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小祺”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懂用户意图。
目前,传祺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已将语音识别启动时间提升到小于1秒,远远快于行业水准3秒。
在开发过程中,工程师的日常是白天对各种指令反复测试、全程录像,将可能存在BUG的地方记录日志,晚上则撰写测试报告,反馈存在问题,研讨问题原因及改进方法等。
工程师在反复测试传祺智能语音控制系统
比如,工程师发现语音控制系统遇到网络信号弱的地区,或进入隧道后网络变差时,系统就会存在反应较慢情况。针对这一用车场景,工程师不断模拟测试、调试参数,加强本地语音识别,在无网络或网络差时,依托车载电脑就可以读懂用户意图。
过去,用户要学习如何使用汽车,记住常用的开关、步骤等。如今,汽车要反过来学会理解用户,用户只需发布指令,就能随心所欲驾控汽车,这就是广汽研究院开发传祺智能语音控制系统的初衷让汽车更加好用、有趣,这对于新手司机来说也是极大的便利。
“小祺”领先行业平均水准的两秒,是广汽工程师千百倍努力的成果。
事实上,这仅仅是广研人坚守匠心的缩影。对于工程师来说,为用户带来充满惊喜的新技术、新产品,只是日常工作的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则是“不忘匠心,追求卓越”,将心思花在细微之处,通过大量测试、优化等“苦力活”,确保广汽每一款产品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更加好用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