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智能音箱产品,苹果HomePod的售价大概是亚马逊Echo的两倍,而今年iPhone 8的售价有可能会突破1000美元大关,即使是常规版iPhone的售价也高达599美元,这些比竞争对手高出一大截的苹果产品售价说明了,一直以来苹果都是科技行业中的劳斯莱斯。
所以昨天《华尔街日报》曝光的关于苹果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缩水的消息让很多人倍感意外。报道称一开始苹果是要开发功能齐全、成熟的汽车产品,不过这个计划已经暂时被苹果搁置,他们现在集中精力开发自动驾驶底层技术,而且利用公司的摆渡车来测试这方面的技术。消息一出变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很多人开始思考这背后的原因。
或许苹果只是不希望自己开发出一款不怎么样的汽车产品出来,也很惧怕由此带来的各种后果。假设苹果真的开发了一款自动驾驶汽车,然后它上路了,撞到了路边一棵树或者发生什么其他的小意外,那不用说了,微博、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免不了就会是一连串热烈的讨论,这其中既有真正关心事态发展的用户,但也不乏落井下石的竞争对手。苹果还是必须谨慎。
另外对于苹果来说,他们这是从零开始开发,而要真正成长为一家汽车厂商,这其中的遇到的难题、挑战以及成本可能也让他们觉得压力山大。
从2015年早些时候关于苹果汽车项目的消息曝光之后,苹果能否成长为一家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苹果能否完成这一壮举等一大堆让人望而生畏的问题就不断喷涌而出。毕竟,开发、生产和销售汽车真的非常需要巨大的资金成本作为基础,而且这也要求苹果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之外发展更多技能。
从一无所有慢慢发展成为一家汽车制造商,这其中到底有多艰难,现有的最鲜活的例子应该就是特斯拉了。伊隆·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全自动汽车,当然他们还有其他产品。神奇的是,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公司目前市值已经涨到580亿美元,他们计划到2017年底之前,出货100,000台新的Model 3汽车。
和特斯拉不同,现在的苹果已经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了,他们还需要头痛这种问题吗?
设计汽车真的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它可能让苹果的巨额现金储备在短时间内化为乌有。
普华永道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研发支出最多的前20家公司名单里,有4家是汽车公司(2016年苹果研发支出排名第11位,2015年排名第18位)。开发电动汽车需要一家公司在马达、电池、动力传动系统和软件研发方面进行主要投资,当然其他方面的投资也是免不了的。
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16年研发支出最多的是德国的大众,日本丰田排在第10位,通用汽车排在第12位,福特汽车排在第15位,梅赛德斯奔驰制造商戴姆勒排在第16位。
这些钱完全可以用来回购更多股票,这样像巴菲特等重要的苹果股东会更开心。而且,这些投资还要求具备不同工程技能的人员来对它们加以利用,而不是苹果现有的,会设计iPhone或MacBook Pro的员工。
开发汽车除了非常“烧钱”之外,稍有不慎可能便会万劫不复这些因素的考虑之外,项目本身难度之高、复杂程度之深可能也超出了苹果的想象。
昨天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我们也已经看到了,苹果对汽车没有明确清晰的愿景,不知道在一辆车里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产品的开发陷入僵局。在很多重要问题上,苹果内部本身也存在分歧,比如是要开发一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还是一辆半自动驾驶汽车,苹果还没有定论。
所以才搁置了这个项目,但这不意味着苹果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开发汽车产品。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脚踏实地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苹果或许是想先开发底层技术,然后再考虑接下来的事情。
至于苹果的泰坦项目会不会让苹果分心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说。但是在报道中,《华尔街日报》也提到:专门负责泰坦项目的员工在很多细节上都非常认真,像电动门安静打开、关闭这样的细节他们都会注意到。他们还研究了重新设计汽车内部,车里没有方向盘、气囊,而是通过虚拟或增强现实将它们添加到内部显示器上。
想想ARKit识别地板、或者任意水平面的方式,或许当初它能够最早识别出来的就是公路。虽然现在还没有苹果汽车,以后可能永远也不会有苹果汽车,但是相信苹果已经通过泰坦项目开发了一些不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