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一个平常的周五,雅虎广告及大数据平台的工程副总裁邵旭辉刚刚离开了他位于Sunnyvale的办公室,驱车前往近年兴起的基金街University Ave。他在那里约见了一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CEO,也是他清华的学弟,正要跟他讨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这也是他在这家硅谷老牌互联网公司的最后一天。就在刚刚,他结束了十数年的工程师生涯,正式投身入投资行业,加入了背靠清华校友网络的清源资本(TSINGYUAN VENTURES),担任Managing Partner(管理合伙人)。
这不仅仅是一个资深工程师从工业界到投资界的跨界,更代表着硅谷近年来兴起的趋势——这两年,像邵旭辉这样,在硅谷大公司浸淫多年、担任高管职位的清华人,正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共同打造一个以清华为中心、辐射整个华人群体的“生态系统”,通过开设课程、设立基金、打造校友网络等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才,在硅谷实现成功与产业闭环。
清华人、乃至中国人的硅谷故事走到了哪一章节?这样的“抱团取暖”是适应美国的游戏规则,还是时代潮流下中国崛起的另一种方式?记者采访了这股清华系力量的领军人物,清源资本的邵旭辉。
中国经济腾飞,清华系在硅谷迎来改变?
过去十年内涌入美国的中国资本数额在2016年达到了顶峰
过去几十年里,斯坦福、伯克利这两所世界名校源源不断地给硅谷输送着顶尖的商业、科技人才,也通过充分调动各种软性资源、打造强大的校友网络,形成了一个非常健康的创新生态。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浪潮裹挟着一切,席卷而来,清华系也随之成为了继斯坦福、伯克利之后,在硅谷非常重要的第三股学院派力量。就邵旭辉观察,这股全新的清华系力量有这三个重要特点:
首先,在硅谷的清华人,群体重心正随着时间改变——十年前,大部分人还在努力解决生存问题,关注的重心一般都是如何找到心仪的工作;五年前,如何在职场获得升迁成为了热门话题;而如今,创业已经是大部分硅谷清华人都会踏入的一条“首选之路”。
而清华系在硅谷不断更新的活动也印证了这一转变——从最早的mentor program(导师计划)、暑期实习机会、到后来的领航计划、创业大赛等等。
记者在一次清华创业者集会中遇到了清华自动化系1字班(2001年入学)的张哲,据他介绍,当年他们同宿舍四个同学,同期出国,分别在微软、苹果等大公司度过了接近七八年的时间,最近都开始创业、或已经创业成功。他自己则在2016年参与创立的了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公司PerceptIn。
其次,中国国力渐盛,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节节攀升,清华系力量也在“线性成长”,不断积累壮大。
根据清华校友会数据,硅谷的清华人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0人。如今,清华人乃至中国人在硅谷的职场里鲜少出现“断层”,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也已经走上了管理职位,让“抱团取暖”这件事真正成为可能。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TEEC(清华企业家协会)。这个组织于2001年成立,希望在职尝创业方面帮助清华校友,目前覆盖北上广及硅谷和全球多个地区,在跨境方面带来了许多资源对接的机会。截至2017年3月,TEEC已经有了400多个会员,多为公司CEO或高管,能够打通行业上下游资源,包括投资、商务拓展、市场营销等等。
TEEC在全球的分会分布图
“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以TEEC为中心,这种帮带的关系已经从职场扩大到了整个创业投资体系里,不管是找师兄融资还是与同寝室兄弟的创业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很多事情在清华这个圈子内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邵旭辉说道。
最后,虽然清华有着极为紧密的校友网络,其影响力却没有被限制在这个标签之内,而是辐射到整个华人群体,也正是因此形成了上文提到的“生态系统”,几乎影响了创业界、投资界、乃至整个硅谷科技圈。比如最近TEEC联合北加州清华校友会等组织推出的领航计划,就并不局限于清华校友,而是给所有符合要求的华人提供机会,培养下一代领导者。
资本:清华系如何解决创业者绕不开的难题
虽然近几年来创业的风潮才在硅谷的中国人中兴起,然而先驱者很早以前就有了,对那时候的创业者来说,首先面对的是融资难题。
“当时想创业的中国人不少,但是融资很难,可以说是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也接触不到导师。最后大家都只好找早年来硅谷的台湾成功企业家和VC。”邵旭辉向记者回忆道。
二十年之后,虽然机会多了很多,但是融资仍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除此之外,身在美国的华人,创业的目的地之一,往往都是广阔的中国市常在这种时候,背靠中国资源的美国基金,常常是最合适的选择——他们在美国市场商业化、专业化地运作,却仍然有着来自中国的资源,对于中国游戏规则非常熟稔。这样的跨境资本,不管对于清华系、还是整体华人创业者来说,都极具吸引力。
邵旭辉及清源资本的另外两个合伙人,王金林与金学成,当年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了围绕清华系的天使投资。金学成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连续创业者。王金林此前是Answer.com的首席技术官及首席运营官,在B2B领域有着多年的产业和投资经验。
当年,斯坦福就是在成立StartX和自己的基金后,才真正正式、系统参与到校友的创新生态中来。而他们三位分头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B2B等早期投资领域的耕耘,也在不断推动清华系的创新体系。
过去六年来,这个团队已经做了三期基金,投资了150个项目,其中有6家成功退出,分别被百度、Google、Dropbox 、Facebook等巨头收购,估值超过一亿美金的公司也超过7个。
资本升级,清华系投资集团成型
经过六年的试水,今年这个团队正式升级,成立了清源资本,以便更加深入地帮助硅谷的清华以及华人创业者。
在成立之初,清源资本就投资了多个优秀的创业项目,包括buddy.ai、Pixlee、NamoCell、WayLens、Jingchi等等,其中不乏华人校友创始人。
这个全新的天使基金有着更广泛的投资领域,从只专注种子轮投资,到如今能够支持种子轮、Pre-A、A轮融资。根据邵旭辉介绍,清源资本的主要投资方向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企业软件。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像邵旭辉这样有着深厚硅谷资历的专家加入了这个升级版基金,组成了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
可以看到,邵旭辉、王金林、金学成这几个合伙人有着三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有着深厚经验,对行业的理解让他们能够针对不同技术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许多“从零到一”的经验,曾经创业成功或在大公司主导全新的项目并获得成功,对于创业的理解非常深。
其次,他们都有着硅谷大公司的团队管理经验,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硅谷人脉网。
最后,他们都有着成功的投资经验,从无到有带出过许多成功的创业项目,包括领跑生物行业的Ginkgo Bioworks,和最近备受关注的自动驾驶行业的Quanergy和Plus.ai等等。
不仅如此,清源只是一个开始——以清源为首、背靠TEEC成立的六家基金将在硅谷成立一个清华系的“投资集团”,共同支持清华、乃至华人在硅谷创业。“最近清源资本也在积极接触中国其他各校的校友网络,准备在硅谷搭建一个覆盖整个华人群体的投资生态。”邵旭辉说道。可以看到,清源资本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即基金出资人)与团队里也有许多其他中国顶级高校的身影。
在清源资本正式发布后,还吸引了不少非华人背景的投资人加入基金,包括Palantir的产品副总裁Eric Rosenblum,如今也是清源资本的Venture Partner(投资合伙人)。其中一位投资人向记者透露道,“中美跨境投资里可能有很多的机会,我也比较看好这样一个网络能够带来的资源。”
可以预见,在这些带来行业顶尖资源与业界经验的资本就位后,清华帮的能量不仅仅会推动校友体系内的创业浪潮,更可能对硅谷华人的创业、投资路造成重大影响,成为难以忽视的硅谷第三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