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工信部:中国4G和发达国家并肩跑 在5G上要领先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7-01-09 09:12:38   浏览:16579次  

导读:1月6日,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在科技部召开,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陈传宏,宽带移动通信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出席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

1月6日,“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在科技部召开,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陈传宏,宽带移动通信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出席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实录如下:

陈传宏:我是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陈传宏。由我主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欢迎媒体界的各位朋友,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请允许我代表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国务院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实现重点战略的跨越发展,填补战略空白,选择了16个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专项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优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会同民口十个重大专项组织实施部门、地方政府和承担单位,围绕专项目标,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集中攻关,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了一批高端装备和战略产品,产生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了一批高端装备和战略产品,产生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了一批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和优秀领军人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积极支撑,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能,在关键核心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开辟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升了我国科技和产业竞争能力。

今年我们将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和全社会发布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效。今天在此专题召开的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以及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闻库司长,由二位向大家介绍03专项的实施进展情况,并很乐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有请闻库司长介绍专项实施总体成效。

闻库:谢谢陈主任,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陪同邬贺铨院长,代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办公室和大家交流。

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统筹指导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带领总体专家组和产业界共同努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三”)取得了积极进展。下面我对专项三的总体情况、取得的进展及下一步工作作一简要介绍。

这个专项是2007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项实施方案。专项设立了领导小组和组织实施单位。领导小组除了工信部,还有很多部委都参加了,在领导小组里有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除此之外还有工程院、教育部、国资委、科学院。在领导小组推动下,专项进入了组织实施阶段。专项当初设立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成为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产业、服务与应用领先的国家之一,综合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实现两个突破,拓展两个市场”;在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成为重要主导力量之一。在无线移动通信服务与应用方面,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引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信息强国的重要支柱。这是当初我们设立专项的目标。

2008年专项三正式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党组高度重视,部党组书记苗圩部长多次召开党组会、部长办公会、领导小组会研究、推进和解决专项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专项启动9年来,紧跟国际形势、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支撑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实力与2007年相比明显提升。

这里面有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研发能力显著增强。支持形成4G系统、终端、芯片、仪表等完整产业链,系统厂家在全球4G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终端芯片企业突破了5模10频、28nm芯片工艺。二是4G实现了产业化和全球规模商用。截至2016年11月,中国4G用户达到7.34亿户,占移动电话的比重超过了50%,达到55.7%,中国的4G基站总数,达到了249.8万个,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三是国际标准参与度显著提升。我们推动的TD-LTE-Advanced成为4G标准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一些衍生,我们传统的对讲机只能按住来说话,你说一句他说一句,而现在以4G为基础的对讲机的标准叫做B-Trunc,这是多媒体的对讲机,不光能说还能看,哪儿有火灾,可以看看现场,或者是有交通事故,可以拿这个东西看一看,这个标准也成为了国际标准。四是全面推进5G研发。我们率先推出了5G的推动组IMT-2020推进组,组织产学研用各个方面率先提出了5G概念、技术路线,完成5G的愿景与需求研究,并发布了5G无线和网络技术架构等白皮书。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明确将3.5GHz作为5G试验频率,加速推进技术、标准、研发和业务应用的协同发展。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专项注重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建设,充分发挥行业里的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优势,通过标准化的推进平台、产业协作平台、国际推广平台,统筹布局、协同推进,形成了大兵团作战的新型创新体系,有力地保障了专项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今后移动通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同时我们专项特别注重开放与合作。也吸引国外企业共同参与重大专项的研发,为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三五”期间专项三将继续围绕着总体目标,聚焦在5G和LTE增强技术研发这两个方面。5G方面重点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5G标准,基本完成5G芯片及终端、系统设备研发,推动5G支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融合创新发展,为2020年启动5G商用奠定了产业基矗在LTE增强技术方面,重点支持LTE增强关键技术、终端芯片等产业链薄弱环节的研发。

总的来说宽带移动通信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时期,我国在宽带移动通信领域机遇和挑战并存,专项三将在三部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攻坚克难,加快核心技术的突破,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为实现2020年的总目标而努力。

我简要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

陈传宏:下面请邬贺铨院士介绍专项管理创新和技术的有关突破情况。

邬贺铨:各位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刚才闻司长已经把专项三的整体情况向大家作了介绍,下面我谈一下在专项三的工作体会。

从2006年我作为专项三实施方案起草的负责人,到现在已经10年了,一直担任专项三的技术总师。这十年来,有几点体会:

第一,专项三的战略方面。在专项三开始立项,2006年我国的3G牌照还没有发放,当时面临的情况,第一代移动通信我们是空白的,第二代移动通信GSM的时候我们都是跟随。这个专项起步的时候正好是“TD-SCDMA”开始的时候,经过这个专项的努力,在3G上我们取得了突破。但03专项最主要的任务,到现在为止还是在4G的开发和产业化。我们在定专项目标的时候,我们没有立足于跟随,我们当时立的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要在移动通信的标准、技术、产业、应用上成为国际前列。所以经过这十年来,4G取得了和发达国家并肩跑。到5G,我们希望通过专项的努力,到2020年在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上,成为全球领跑者之一。在具体的实现方面、组织方面,我们定下来以运营商为龙头,以应用带动系统,以系统带动设备,以设备带动终端,以终端带动芯片,再同时把软件、天线、仪表这些薄弱环节带动起来。

应该说在我们这个专项启动的时候,因为我们开始选择以TD-SCDMA切入,发达国家不跟,当然对我们来讲很困难,没有仪表、没有软件,但是给了我们一个建立产业链的机会,使我们把整个移动通信产业链打造起来了,所以在4G的时候我们继续打造产业链。我们拿运营商的网络来检验设备供应商开发的系统设备是不是满足要求,拿设备供应商的需求来检验终端提供商的终端是否能够满足,拿终端检验芯片,拿网络来检验我们的仪表。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在战略上走了一条“政、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而且是把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串联起来了。过去一般科研项目鉴定很可能就是一个鉴定,也可能会是一个走过场甚至有虚假的情况,我们现在要以你真正在网上能用作为前提。我们推动专项项目,不仅有技术产品开发的要求,还有专利的要求。所以在这点上,我们是同时希望在核心技术上有突破,希望在专利标准上有我们的话语权。所以一定意义来说,专项三对于项目的要求还是多方面的。从这点来说,我们这样做能够使得我们专项按照国家要求,实现产品开发、技术和应用突破,并产生市场效果。

第二,管理模式上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也有几点:一是根据通信的特点,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因为往往一个项目分下去,运营商承担一个项目、设备供应商承担一个项目,它们之间最多开发完了可能才会拿去检验。但是这样一来,中间产生的问题可能就会发现不了。我们成立一个平台叫“推进组”,能够把网络应用的、设备研发的、终端研发的、芯片研发的和一些软件研发的、仪表研发的都联系起来在平台上交流,使得整个研发过程尽管是分工,但是可以在交流中能够不断地加强沟通。同时成立了第三方的测试平台,因为移动运营商虽然可以负责最终检验系统设备好不好,但当还不是正式产品的时候,运营商是不希望拿到它的网络中试验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测试平台,在没有形成产品的时候进行检验。这个检验包括硬件的、软件的、仿真的、模拟的。所以我们通过平台化的组织,使得我们沟通了整个跨专项各个产业链的各个段之间的交流,也实现了在课题开发中间的一些检验。

二是坚持创新链和产业链。我们不仅仅是要形成产业占领市场,我们还有一个目标,是要在国际上争取我们的标准和专利。大家都知道2G、3G我们是跟随的,我们在产品上产业能力不错,可是我们在专利上经常受制于人,我们在标准上是跟随的。所以在4G来讲,不仅要在产品、产业上占有市场,而且希望在专利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争取产生可以跟别人讨价还价的专利。所以在专项组织下我们主要做了这两方面的工作。

第三,专项的技术问题。

移动通信现在看上去已经很普及了,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13亿,现在很便宜的手机几百块,已经做到价格很低。但实际上成本低是靠技术攻关来实现的,也是靠市场,没有规模就不可能有低成本。重大专项的研究,怎么通过技术突破使得我们能够把成本尽可能降下来,能够实现有好用的终端,让大家感受通信的性能比较好,上网也比较快,所以在这上面有很多的技术,包括频分复用技术、智能多天线技术、宽带技术、多模多频技术等。大家都知道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移动通信的标准是比较单一的,欧洲在4G就是LTE-FDD的标准,3G的时候是WCDMA,2G的时候是GSM标准,美国也是比较单一的标准。中国是全世界有多少标准中国就有多少标准,所以,中国的终端比全世界都要复杂,我们要同时支持好几个标准,现在我们4G的手机能够支持2G、3G,而3G里面有TD标准、WCDMA标准,2G有GSM标准、CDMA标准,4G里有TD-LTE标准、FDD-LTE标准,而且我们的频率还有很多,所以中国的手机终端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到多频多模,又便宜、又好用,对我们来讲这确实是一个挑战。在这方面我们不仅攻克了多频多模,现在用户还希望长待机、低功耗,还要应用比较好。所以对芯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别看移动终端这么孝这么便宜,实际上是高技术集成的一个设备。这里很多工作是通过专项攻关,使得我们不断地完善我们的系统。而且移动终端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更新特别快。作为一个产品,作为专项开发,在专项支持下的企业,不可能开发出一个终端以后,就可以管几年。像苹果公司,一年也得有一个新的版本。其他的智能终端公司可能半年甚至更短时间就要推出新的版本,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说我们专项的工作没有停止。虽然在“十三五”我们会以5G为重点,但是我们也会继续完善4G的产业化,而且会将一些在5G可提出来的技术提前用到4G上面,我们叫4G Plus或者是5G的“Pro5G”,会进一步不断地提升用户的体验。

我就先说这些,谢谢大家!

陈传宏:下面开始提问环节。大家提问时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我国目前的5G研发和标准的进展情况是怎么样的?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工作计划?

闻库:首先感谢你的提问。为了把握这个机会,我们实际上是和国际上同步启动,应该讲我们还是略早启动研发的。2013年为支持5G发展,我们会同科技部、发改委,支持产业界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当时国际上的名字还没有叫“IMT-2020”,我们当时叫“IMT-2020 5G推进组”。对外我们简称“5G推进组”。协同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推进5G研发和对外合作。当时说5G是什么、5G的愿景、5G的需求、5G的网络体系架构等方面我们做了很深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当时出了“5G之花”,六个花瓣,下面三片绿叶。实际上是每个项目的参数对比,4G是什么程度,5G是什么程度,当时一共9个指标。这9个指标中有8个纳入到国际标准里面了。这些观点为全球统一5G标准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支撑5G的标准化,我们2016年启动了5G的研发试验,当前正在组织国内外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的一些测试实验。去年,我们牵头主办了第一届全球5G大会,体现了我们国家在5G标准和研发方面的影响。

移动通信我们认为是全球的,我们国家什么标准都有了,最难的一件事儿是我们的终端,现在中国的终端是世界水平最高的终端,6模12频。可能频还要加。移动通信人的梦想是有一个统一标准,这样使得我们整个造价成本下来,才能真正共享产业的规模效益,共同推进全球5G的繁荣发展。我们也欢迎国内外的企业一块儿来参与我们的研发。

下一步要推动研发。2016年我们做了第一阶段试验,那时候我比喻是幼儿园看图识字的试验,也就是对5G单一技术的试验。接下来,2017年我们要做第二阶段实验,我们比作小学课本式的,他们说5G上小学了,把这些单列的试验和验证技术能够在5G上用的,我们争取集成到一个设备。这个设备应该讲还不是最终的设备,因为国际的标准也在变,我们这个设备在一边研发、一边推动技术的时候,它的指标、性能也在不断地变。再一个,在国际标准方面我们还是要推动。现在有很大一批人员,和国际的技术人员在一起共同研讨国际标准。像3GPP、ITU国际电联都在做标准的推动工作。

我就简单的介绍这些。谢谢。

新华社记者:4G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都在说5G会改变社会。请邬贺铨院士简要介绍一下,5G究竟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改变?

邬贺铨:移动通信的发展从1G到4G确实都是面向个人,1G是使人们可以在走动中可以通信,实现了可以移动。2G基本可以覆盖,3G是打开了宽带的口,4G是宽带体验更好一些,但是无论如何1G到4G主要都是面向个人的通信。5G将来当然继续面向消费者,而且提出增强移动宽带,下载速率让大家感受到1G,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0G以上。但是如果5G只是给大家更宽一点的宽带、更高的速率还是不够的。5G很大的发展,它定位还有两个应用场景,一个是低时延、高可靠,主要面向的应用目标是高铁,高铁的时速是能达到500公里的,现在大家在高铁上也能够用终端,现在高铁只有300公里,也不见得每一段高铁大家体验都那么好,未来要保证500公里时速下流畅的通信。另外是实现车联网,将来利用5G帮助我们避免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我们高速公路假如开到200公里时速,通过移动通信怎么能够快速反应,使车与车之间、车与路之间通信,这要求时延是一毫秒,而现在4G的时延是10毫秒,也就是说延时要降低90%。有了这样的体验,不仅仅用在车联网和高可靠的高铁,现在比较时髦的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不仅要带宽,还要延时少。为什么呢?你不能靠戴着头盔看里面预装的动画来满足你的AR、VR,必须实时连到云端,而连到云端要大带宽、还要低时延,AR、VR是要你反应的,不能说这边反应了,那边不反应。所以,低时延、高可靠也是一个很好的应用。一般来讲AR、VR大家会想到游戏,实际上发达国家把AR、VR看成产业应用,比如怎么通过虚拟现实仿真我们要开发的设备,通过VR训练我们的工人掌握维修的方法等等,这里有很多可以在产业应用。第三个应用场景,低功耗、大连接。5G的目标是一平方公里要做到100万个传感器,物联网节点能联到网上,这是高密度的。在节点上,之所以要面向物联网,这是适应于现在提出的工业4.0、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这些都需要大规模的传感器。而且现在的物联网一般来讲没有连到公众网上的是碎片化的,一小块一小块。未来智慧城市需要大片的,一个大企业需要整个连在一起的,5G是往这个方向走的。这些是5G设计的应用场景、目标。当然在产业的应用,消费者之外的应用也未必等到5G才开始。现在我们国家在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也是想办法把4G应用到产业上。现在利用手机作为电子商务已经很普遍了,在阿里已经超过70%、80%都是移动终端发起的,将来随着移动终端的能力更强、带宽更强,而且会连到云上,它能做的会更多。我想未来更重要的应用,应该是产业上的应用,这也是未来运营商的一个业务增长点。

当然可能老百姓更关心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在北京的交通问题,能不能利用移动通信来帮助交通。现在路上有很多摄像头,每个路口车的状况都知道的,让带着手机开车的人、带着手机走路的人,知道从这个路口走到那个路口,需要多长时间,知道这段路是不是塞了。当然这点只是获取你的信息。另一个意义上说,我们国家目前没有做到,发达国家有些已经做到了,把所有摄像头拍下来的视频不是简单的作为一个电视屏放到某一个交控中心,全市几十万的摄像头你看的过来吗,要几秒钟换一换。一些国家把全市几十万个摄像头拍下来的视频通过大数据技术融合成一幅实时动态的流量图,这个流量图是动态的、是活的,什么地方拥堵、什么地方有事故。实时发送到每个驾驶员和每个行人的手机上,你可以通过这个来选择自己走哪一条路。将来移动通信在这上有很好的应用。包括对个人医疗健康,包括保健这些已经有很多了,包括现在雾霾,大家也感受到,移动通信能不能在这上面起作用,也能够起到它的作用。你可以实时知道每个不同点上的雾霾状况。将来手机的能力强,甚至手机可以代替PM2.5的测试器,随时随地。现在有人研究能不能通过一些手机的功能发出特殊的电磁波,把PM2.5聚合起来变成PM250,人就吸不进去了。我想,很多应用不是在产品开发之前想好的,很多应用是产品开发之后的。4G之前,3G后期,3G的时候我们知道有微信吗?没有。那都是后来出现的。所以我想只要有了这个能力,广大的用户会产生更多的应用创新。

中国科学报提问:请问邬贺铨院士,4G的突破过程中当时遇到了哪些主要技术瓶颈?我们怎么突破的?这些技术突破对产业发展在根本上有哪些变化?

邬贺铨:我们每个用户都用宽带,实际上整个系统的带宽就很宽,所以4G在现有的低频段很难开展了,4G现在用的是2.6GHz,5G就用的更高了,高频的器件、高频的开发软件、高频的仪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挑战。当时我们要同步推动仪表、天线、芯片的开发,我们同时布局了这些题目,能够支持高频的开发,提高我们高频能力。除此之外,4G还有一个问题,4G的基站数量比3G多得多,基站本身也是耗能的,而且移动通信有个特点,可能在峰值时候用的多在半夜就没有人用了。在有些地区,可能白天的时候用的少,因为每个人都上班去了,晚上回去了就用的多了,所以移动通信有明显的“潮汐效应”,基站本身负载不均。你怎么通过网络技术让它没有用户的时候,流量少的时候降低功耗,这是绿色化的很大挑战。4G、5G,未来还要同时适应不仅仅是人的通信,还要适应物联网,物联网是低速率、低功耗、低灵敏度的,跟人的终端不一样,怎么把不同的终端需求都能够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泛在化”面临的挑战。当然还有安全性的挑战、低成本的挑战。所有的开发,我们一开始立项的时候意识到不能仅仅追求某个单一指标,我们必须兼顾功耗、成本、可靠性等等因素。所以实际上不是单一的技术驱动,而是多个指标的要求。在这些方面,目前我们不能说已经做得很好,有很多工作还需要在不断的产业化过程中完善。

中国工业报记者:请问闻库司长,重大专项的推进实施对于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有怎样的战略支撑作用?

闻库:刚才说网络强国,我们这个专项对网络强国应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家知道,我们的网络如果一开始没有的话,就想象不出来现在能有80%的上网用户是通过手机上的。很多朋友每天都接触互联网,但是不见得每个朋友都接触计算机,更多的是通过手机上网。甚至在单位看文件,购买产品,查看信息都是通过手机进行的。应该讲它是网络强国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没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很困难,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是应该的。为了网络强国的建设我们要不断地把我们的基础设施奠定好。

网络强国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通常说的形容词的“强”,你网络本身要强。二是动词强,网络强才能助推其他行业的强。我们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网络强国在工业发展中提出了很高要求。比如现在提出的,工业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数字化之后,最主要一点是网络化。网络化当中更重要的是网络基础设施。我们的网络很多一开始是窄带的,后来逐渐是宽带的,现在是非常流畅的宽带。我们网络起来之后,对网络强国,对工业自动化、工业智能化也会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

陈传宏: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邬贺铨院士、闻库司长,也谢谢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