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无法独立完成智能使命?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7-01-03 09:38:52   浏览:25867次  

导读:这是FutureLabsFL创始人、Future Planet前沿科技奖发起人胡延平给刚刚出版的一本新书《黑科技》写的序,里面有个挺有意思的观点,AI是新世界的新能源但未来可能会被OTT(Over The Top,过顶传球、越过去、被覆盖到下面的意思)。里面新IT、互联网旧世界与智慧...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无法独立完成智能使命?

《黑科技》封面

感谢马化腾、杨元庆、李开复、雷军、贾跃亭等亲笔做序。大家的厚爱,使这本书在中国的出版有了动因。

然而我们深知,《黑科技》只是承载了某个时点、某种视点、某种期待、某个使命。当然,这里的时点和视点,不会是瞬间的,不会是游移的,不会是小我的,而是必然长期聚焦在这个时代的地平线。众人目光远处,是浮现中的科技潮,技术驱动的创新浪潮,新一轮创新周期的纷纷繁繁。如果说此前农业、工业、信息革命只是生产力的跃升,那么这一次,将会是人,乃至这个星球的改变,一切戚戚相关。而且这一次,浪潮之下的创新暗流,远比浪潮之巅的“已知”更为重要。面向未知的认知、来自未来的“暗”示,是黑科技之“黑”的另一重含义,而这一点,也是开复等在序言中不约而同屡屡提到“认知”问题的原因。

在业者的已知里,相对而言,以计算机为主要表征的信息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是第一浪,是为 IT; 互联网 (Internet) 是第二浪,喜欢大词的业者将这个阶段称之为信息革命之网络革命;而现如今,正在到来的是智慧科技 (Intelligent Technology) 这一浪,这一浪是新 IT,不是 IT。

连接依然是最能产生效率红利的部分,但连接不再是边际效益、外部性、增量、赋能最显著的价值之钥,即使在物联网 (IoT) 领域未来也是如此,三位一体的传感、数据、智能才是未来。这种背景下,互联网+虽然红利十足,但实质上有可能导致一场战略性跑偏。至于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等,只是插曲或新阶段到来前的短暂序曲。站在互联网中心论的角度看,中国已经迎头赶上甚至已然超越,甚至是挑战旧世界的那个新世界,但是站在智慧科技的角度看,互联网才是旧世界,中国是旧世界里的庞然大物,但旧世界与新世界的时差、代差、落差已然赫然存在。有个报告说根据发表的论文和引用数量, 从近两年开始中国、 华人已经处于人工智能研究的领先地位, 占据半壁江山。并称连白宫报告都对此感到 “eclipsed” , 可是 AI不是发 paper, 从FutureLabsFL未来实验室的AI技术地图来看, 结论甚至完全相反。不过, 国家、 地域、 产业之争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未来星球的创新生态与技术变迁。

新世界的变化正在9个” 维度” 发生, 可以透过9度理论 (今次不展开) 观察未来:能量密度、数据密度、连接密度、感知尺度、 网络尺度、材料尺度、计算速度、移动速度、融合速度。9度渐进、突变甚至跃迁,正在让世界从解构走向重构,从奔腾走向沸腾,技术使得创新边界打破,新物种的催生变得像代码编程一样快,创新本身的特性、形态和规律也变得不同以往。而贯穿 一切、赋能一切、驱动一切、智慧一切的,是智能 (Intelligence)。不过,智慧科技远不止是智能,智能也不止是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是新世界的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核心,但只是新世界的其中一个部分。

微分一切,流化一切,重构一切,感知一切,连接一切,智能一切。此时此刻,我们的确站在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一个生态和另一个生态的分水岭上。

像是一场复杂而又绚丽的化学反应, 创新大爆炸的技术进化图景已经跃然眼前。AI 方向, 开源开放、 AI芯片、 云端并进……令到业者不仅看到 AI的引擎化, 更看到 AI 和数据、 传感一起, 已然成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GPU让CPU黯然失色,人工智能芯片又让 GPU 相形失色,而纯算法系统以及以云端为基的端侧智能又让GPU变得不那么被高度依赖,业态就这样快速迭代......存储、计算、网络、连接尽管还在以几何级数增长且未来长期长势依然强劲,但是在基础架构中的位置不再醒目,它们从显性开始变得隐性了,就像Telcom变得不再重要,它们一一被"OTT"了。IT是对CT的OTT,internet是对IT的OTT,新IT是对internet的OTT,一如云是对计算的OTT,智能是对云和大数据的OTT。那么,什么会是对智能的OTT?答案是智慧,迄今为止AI还只是智能而不是智慧,智能走向智慧的过程,不是狭义的AI自己能够完成的。并且,当AI无所不在的时候,AI也就不再是显性的了。

无论舆论如何褒贬不一,泡沫论如何尘嚣日上,新能源技术的强烈闪电已经映入每个人的瞳孔,滚滚雷声由远及近。数据传输走向无线只是起点,能源传输走向无线才是未来看点,而站在网络角度看,天空互联、星际互联似乎才是短期内能看得到的连接边界。无论计算如何速度,无论网络如何泛在,无论AI如何发展,脑所“暗”示的未来似乎才是解开奥秘蓝图的关键,这里不仅是对人脑的探索,更指网脑与智脑的联结成形、日益进化和技术突变。不能小看MEMS-Sensor,这个领域需要一场革命,而这样的革命正在发生。云计算、雾计算、尘计算不止步于计算,云管端连接一切,AI集中与分布混合存在,传感、数据、智能三剑合璧,新业态孕育未来。当传感从单向的感知走向具有交互能力的“交感”,当人工智能走向智慧,那个Matrix就真的来了,一个个Matrix之外,是或连接Matrix或游离或自在或泛在的具有端侧智能的小精灵。如此而言,原来没有生命的机器、网络,是否将会具有6自能力(自知、自学、自理、自持、自我、自进化能力),具有生命体、智慧体的某些特征?答案是会,不科幻。

如果说体外骨骼只是人体增强与辅助系统,认知科学、脑计划、脑电脑波、脑机接口、生物芯片、柔性电子、基因编辑等,则开始或间接或直接地指向人的解码、重塑甚至重生,不同生命的边界被打破,生命与非生命开始交融,生物与物的界限开始模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Bio在欧洲的语境里有“纯天然”的意味,但是如今Bio生物科技的前沿探索,往往是”非天然”的,技术屡屡指向对自然人的改变,且新的语境在欧洲以外是“为了人,改变人”。生命解码之后是生命编辑,基因测序之后的热点是基因联网 (Internet of DNA)、基因编辑(CRISPR),精准医疗成为结果之一。处处可见新IT对生物科技的催化和驱动。纯粹的自然人也许会消失(站在RNA不仅关乎基因表达关乎表观遗传更关乎基因变异而药品食品与治疗行为等已经大范围影响到RNA的角度看,自然人是不是已经消失了),人的进化和提升也许已经开始通过科技手段来完成,人的存在形态甚至不必再是一个人。相向而行的是,Computer Vison、 SLAM、 AI、 交感等在将感官甚至思维和行动能力赋予机器人。

这不是一场知识大爆炸, 也不只是一场信息大爆炸, 而是一场技术驱动的这个星球上的人类存在形态的历史性迁徙,业者已经进入代际更替意义上的新一轮创新周期。不同部分并非孤立, 而是紧密联结互相催化,协同创新,共同催生技术、 产品、 企业、 产业、 组织、 经济、社会乃至人本身的渐变创新与突变进化, 催化全球范围内新 IT不同于传统 IT产业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这就是人工智能、 VR-AR-MR、 机器人、 智能汽车、 智能家居、 大数据、 云计算、 无人机、 个人飞行器、 可穿戴设备、 物联网、 天空互联网、 生物信息、 金融科技、 3D打英 智能制造、 新能源、 新材料等世界范围内二十多个智慧科技关键细分领域, 黑科技频频涌现的原因。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无法独立完成智能使命?

黑科技地图(持续更新中)

作为Future Planet未来星球前沿科技国际大奖的前期预研工作,FutureLabsFL未来实验室与未来智库等合作产生20多个关键领域技术产品的黑科技地图,为国际评审廓清视野, 提供可资参照、可以按图索骥的技术图谱。未来星球前沿科技大奖,如同创新雷达,又如同浩瀚星河中指向未来的点点微光。AI是小智能,AI的智能使命不是AI自己能够完成的,而是所有上述领域协同创新、催化共生的结果(而其结果是智慧而不是智能)。同样,未来星球前沿科技大奖“探索前沿科技-连接未来”的使命达成,也是与国内外业者开放共享、共同协作的结果。未来星球前沿科技大奖将会是前沿科技领域首个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并重的国际性技术大奖,探索科学层面贴近技术产品的基础研发,发现企业层面的产品背后的技术研发,不仅在于促动认知迭代,更在于促进前沿技术从研发走向产业,促动Intelligent Technology各领域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基于“科技-自然-人”的价值视角,奖励有益于创新探索的技术进步,资助兼备“科技-自然-人”技术价值观的团队和个人。2017新年伊始,Las Vegas,CES期间,未来实验室等多方联合举办Future Tech Summit,不同国家前沿科技业者聚集Trump International Hotel,Future Planet未来星球前沿科技国际大奖在此创新启程。

面对未来,人类心怀希望、兴奋、担心,同时兼有恐惧。越是有网络、智能助力,人类在未来面前越是渺校走到今天这一步,科技、自然、人三个命题不得不放在一起思考。切莫鼓吹,只需深究,而且需要技术价值观层面的深究。无论相关主题已经如何热炒,站在认知的角度看,探索未来的过程都只是刚刚开始,无论媒体,无论业者,无论公众。现在远不是止步的时候,更不是下结论的时候,因为技术驱动的多维变革才刚刚开始。此外,技术的长期固化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某一项可以拥有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命周期的事越来越不太可能发生,新技术对老技术的OTT不仅改变产业格局,也将改变技术本身的格局,乃至重新定义此前的技术研发-共享-应用-交易体系。再之,如开头所言,浪潮之下的创新暗流,远比浪潮之巅的“已知”更为重要。面向未知的认知、来自未来的“暗”示,是黑科技之“黑”的另一重含义。这些,就是 《黑科技》 出现在您面前的动因,也是未来星球探索之旅创新启程的原因。前沿科技的探索者们,2017,一起出发。

胡延平

2017.1.1硅谷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