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泡沫的繁荣下,投资与创业成了时髦的运动。当一个本应是小众的、具有高门槛、专业性强的领域变成一个全民活动的时候,或许这个领域也就处于一种病态的发展阶段,新一轮的洗牌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
最终,这个事情果然发生了,公司倒闭成灾,受伤的心灵成河。
泡沫下的眼泪
在如今创业热潮之下,每天都有新的创业公司成立,同时却也接连有公司破产倒闭,可谓在行业繁荣的同时,隐藏着重重危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初,创业公司倒闭总数就达到2500家,已超过创业总数的10%,其中不乏首轮获资过亿的明星公司。如果说2015年是资本和创业者的寒冬,那2016年则已沦为寸草不生的极地。在如今经济寒冬的市场大环境下,曾经只需要一个PPT、三俩个热血青年和一个共创牛逼未来的愿望就能轻松拿到融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在资本市场上的公司即使顺利的完成A轮融资,却远远没能达到安全着陆的地步,一不小心便会淹没在潮流之中。
继之前我们把焦点集中在众创公司之后,我们不禁也在思考创业公司的命运。如何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存活下来,而不仅仅如泡沫一般,在阳光下晶莹透亮却最终曲终人散不留痕迹?这点或许更值得我们的思考。
为何一夜之间,楼宇俱倾?
这场看似是资本寒冬,融资遇阻而引发的创业大洗牌,实则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我们从两个维度来思考这些问题。
1、创业公司创业却不创新
一直以来,中国的创业者考虑的都是如何实现资本的扩张和积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创业公司的“创”我认为就是“创新”,没有创新何谈之后的繁荣扩大,实则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美国有很多众筹的项目,例如Mommy Watches母乳质量检测器、Neoring戒指磁性手机架、NextGen 3D打印人体工程学厨师刀……诸如此类的创业案例在国外很多,国外创业者更多的随心而做,抱着自己的项目能够研发成功的目的,最后能被谷歌、苹果等大公司收购就心满意足,并不报有靠此发家致富的梦想。然而,中国的创业氛围却全然不同。中国创业者不谈什么用户体验、不谈科技创新,而多是刚刚完成天使融资,就幻想之后的几轮融资以及之后的IPO上市等远不可及的未来。
在更多的创业者眼里,能够借创业摇身一变成富豪,这是他们创业的强烈动力。
因此,在中国,模式创新占创业总数的80%,而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则达到60%。曾有中国金融街大佬这样描述到他的美国硅谷之行:在硅谷看100个项目,有30个以上是技术项目;而在中国,100个中都找不到一个技术项目。中国很多以模式创新为亮点发展的公司(例如:小米、淘宝等)在发展的初期能够获得很大的成功,然而这种成功并不能推而广之。因此,所有的问题都聚集到一个核心的问题:创业而不创新,而这正是大多中国企业的通玻
2.当创业生态遭遇寒冬
作为创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大公司更愿意去收购小型创业公司;与此相反,中国大公司则常与小型创业公司去斗争去抗衡。中国大公司虽然也在做并购,但是收购之后多会拉低平均水平。在国外则恰恰相反,非但不会拉低平均水平,收购小公司还会提高公司的活力,给公司带来更多创新点和赢利点,以此环环相扣,代代相依,创业环境一步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今中国进入经济下行周期,从前几年的20%的增长降速到如今5%的增长。在没有过往经验和可行方法论的指导下,投资者往往会认为在一个高增速的行业投资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一个低增速的行业,因此,部分资本会从风险较大的项目流向风险较小的项目,部分资本会处于观望状态。在此大背景下,创业者获得融资的难度因此会大幅提升,创业失败率也会随之大幅提升。从这个层面上讲,近几年中国的资本大量投入国际市场就说的通了。资本寒冬从来都是针对创业公司的,并不是资本市场没钱,只是不给你花罢了。
GPLP启明灯
在这场看似繁华却危机重重的泡沫之下,如何力战群雄、从中脱颖而出,值得众多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创业公司深思。在此,GPLP提出如下三点建议,希望能给予启示。
1、帮助员工在现有职位成长
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纪律不成方圆,每一个业界传奇无不有着自己的公司准则。笔者有幸和一位曾在普华永道工作的Manger聊天,从中受益匪浅。当笔者问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狂”的名声在外名扬已久,然而,每年却依然有成千上万的名校高材生趋之若鹜,究竟是什么原因呐?其回答令我感触颇深:感谢在普华的日子,虽然苦,却是实在的学到了很多,小到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大到跨国项目的具体实施,一切都使我受益匪浅。曾经那些凌晨下班的经历、那些7天飞八个城市的经历、那些连续48个小时没有合眼的经历,现在看来都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
GPLP:每一个曾经奋斗过的人或许都埋怨过,但一旦他们离开曾经奋战过的团队,无论跳到哪个公司,都会成为另一个团队的坚实力量。这或许就是人生,又有谁的人生成长不曾艰苦。另一个角度来说,安逸和宽容或许是对员工最大的不负责。作为管理者、帮助员工在现有职位上的成长,才是对员工工作和人生的负责。
2.低调做事,拒绝高薪请人
马云曾言,公司最值钱的不是淘宝,不是天猫,而是团队成员。曾有公司出四倍的工资挖阿里的员工跳槽,却无一人动摇,这或许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阿里巴巴之所以可以傲视群雄,这其中的道理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创业应该是最努力最愿意在一起共同发展的人一起来共同成长,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比挖几个看起来成就满满的人要有利的多。
GPLP:初创企业最开始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低调做事。曾经红火一时的e租宝,最夸张的时候把全国的LV店和爱马仕店都买空了;中晋老板曾购全球限量8台的价值4700余万的布加迪威龙和3亿多的豪宅……现在很多创业公司却出现办公场所奢靡、高薪挖人的不正之风。众所周知,创业公司在创业之初在资金、资源等方面本就匮乏,若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办公准则和共患难的奋斗之心,着实很难在这场创业洗牌之中存活下来。
3.探索创业需求 回归创业的价值是改变人们的生活
上门服务可以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要上门才能完成的服务;另一类则相反,不一定要上门才能完成。如果是低频的、低价的,那这个事情就没法做,是违反市场规律的。从众多失败的案例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创业公司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公司本身提供的服务并不是必需品,有的甚至是低频消费品。以之前备受瞩目的社区001为例,虽完成多轮融资,但本身作为一个为社区提供在线购物及配送的服务站,随着物流业以及电商的发展,行业发展势必会遇到瓶颈。
GPLP:创业公司的创立基于发现生活中的利益点,但若是受众群体太小,消费频率太低,或许也无法在这场创业大战中存活下来,终会成为阳光下的一点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