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机器代人促使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瑞银:暂无迹象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10-27 16:42:50   浏览:28383次  

导读:用机器人代替蓝领工人,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成本。当发展中国家逐渐失去劳动力成本优势,机器人革命、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的说法也汹涌来潮。 但或许事情并没有那么夸张。当地时间10月24日,瑞银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并无充分证据支持这样的说法。 瑞银...

机器代人促使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瑞银:暂无迹象

用机器人代替蓝领工人,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成本。当发展中国家逐渐失去劳动力成本优势,机器人革命、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的说法也汹涌来潮。

但或许事情并没有那么夸张。当地时间10月24日,瑞银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并无充分证据支持这样的说法。

瑞银的报告称,如果某些商品的制造回流发达国家,那么发达国家对这些商品的进口相对于国内生产而言,应该会出现明显下滑,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瑞银的报告中,还提到了机器人大规模替代人工的问题也被夸大了。报告指出,对于机器人生产的产品规模大到足以令工厂关停以及扼杀新兴市场出口的程度,也没有发现此类线索。

相对于制造业的外流,回流的公司只占小部分

在过去10年,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被外界称为“世界工厂”。但随着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的上涨,全球制造业经济发生大挪移。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2015年发布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即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双方差距已经极大缩校

瑞银在报告中指出,不管是在总体水平还是在单个商品类别,并未发现多少关于进口被替代的证据。和危机前相比,危机后进口依然疲弱,但是不论在哪个商品类别,都未出现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替代进口这种突然转变。

例如,发达市场对纺织品、服装、鞋以及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的需求放缓,但和总体进口放缓的趋势一致。在这些产品仍有需求时,它们似乎仍然是从发展中市场输送过来,而不是在美国国内生产或者直接由机器打樱

“制造业的回流确实发生,但没有那么夸张。相比当时外流的制造业,这两年回来的企业的比例只是很小一部分。” 在10月23日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副主席Dean L.Bartles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

Bartles告诉澎湃新闻,部分制造业之所以回国,是企业充分考虑到了物流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制造企业会对这些项目都进行计算,只有部分制造业回到美国后,他们的价格才会有优势。但有一点是,制造企业是非常敏感的企业,他们知道怎样生产产品才能赚到钱。” Bartles说。

例如,在电脑和电子产品等高科技产品类别上,美国仍然拥有国内生产优势,但这些并不能代表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机器人革命带来的下岗潮?

今年5月,《金融时报》报道中曾援引硅谷研发自动快递机器人的企业Dispatch联合创始人Uriah Baalke的话称,目前硬件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改善速度呈“指数级”,机器人运行所需要的计算能力要求大幅下降,从而促进了大量能够在人类空间自主活动的新型机器人的诞生。

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教授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 Osborne曾在一项研究中预计,未来10-20年,美国约47%的工作岗位有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

对于这样的观点,瑞银认为同样是被外界夸大了。对于机器人生产的产品规模大到足以令工厂关停以及扼杀新兴市场出口的程度,我们并没有证据表明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达到可以让大量工人下岗的地步。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为了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希望用机器人来抵抗危机。尽管富士康大胆地启用“机器人换人”计划。但计划进展地并非那么迅速。《MIT科技评论》指出,郭台铭曾宣称他计划到2014年拥有100万台机器人。但这件事却比预期要难,当下富士康只运用了数万台机器人。

自2013年起,中国每年购入的工业型机器人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包括德国,日本和韩国这些高科技生产界的巨人。但澎湃新闻今年从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了解到,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6.8万台,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然而,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机器人数量)只有49。这是什么概念呢?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是韩国,达到531,新加坡以398次之,在日本这一数值为305,全球平均密度是69。

瑞银在报告中指出,他们在未来科技中看到了很大的潜力,很多科技有降低生产时间和损耗,或者降低小型工厂的成本。只是,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这一切在宏观上带来重大影响的可能性很校

举例来说,对于一家紧跟当前智能手机龙头订单的代工厂而言,员工比当前智能化程度不高的机器人具备更大的灵活性。一旦在订单对新的零部件要求有变动的情况下,可以迅速配备不同的员工调整生产线,跟进需求变化。

此外,尽管中国机器人的市场已经连续三年排到全球第一,但是,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仅占国内市场的不到30%。其中超过50%份额被“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占有。

中国制造企业要推进“机器人换人”计划,所需的成本很高。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机器人总部副总工程师李伯基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高速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目前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大部分来自国外,不仅价格高昂,还需要二次改装和调试。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机器代人 制造业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