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虚拟人》书摘编辑整理。
《世界人权宣言》的第15条提到,“人人有权享有国籍。任何人的国籍不得任意剥夺”。虽然早在1954年的国际公约中就提到了这一观点,但今天世界上仍有数千万无国籍人士,比如说难民。但是,这比历史上没有国籍的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要小得多。我们在努力确保让所有人都拥有国籍。
思维克隆人想要的是国籍
思维克隆人将想要获得国籍,最有可能会在它们的出生地,因为那里有诸多与之相关的生存优势。但是,直到思维克隆人被承认是人类之前,它们想要获得国籍是不可能的。今天,一个人的国籍通常以出生证明开始,以死亡证明终结。
一个思维克隆人有着与自己生物学原型一样的出生地,因此它不需要特别的出生证明。就像上面提到的一样,思维克隆人会得到一个合法身份证明,证明政府标准对其身份的认可,比如使用经过认可的思维软件、思维文件,取得生物学原型的认可,或许还要有网络精神病学专家的认可。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直到思维克隆人被授予居住权,在此之前它都是没有国籍的。当然,难民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所以这并非十分反常。因此,尽管思维克隆人的国籍可以在缺乏生物学原型死亡证明的情况下被授予,它们的国籍还需要来自无政府的网络空间向有确定主权的网络空间的“移民”程序。
这个程序是法律过程,而非地理过程。由于同样的云服务器可能会位于世界各地,因此这些服务器既可以承载无政府的网络空间,也可以承载有主权的网络空间。
可能比真人更有用
美国《宪法》将投票标准赋予各州,它们可能不会以性别、人种、种族、经济状况或年龄等为标准。因此,各州会通过不同的法规来判定思维克隆人是否可以进行投票,也就是说美国可以将这件事的决定权交给各个州,让它们去试验。
不同的州可能会向思维克隆人授予不同级别的投票权。然后根据思维克隆人的生物学原型是否居住或曾居住在该州,判断思维克
隆人是否可以拥有投票权。
另一个选择是所谓的“人口普查选举权”(census suffrage)。在这个概念中,投票权以一种不平等的方式被分配。例如,思维克隆人可能被授予1/10的选票,即它们只能履行生物学原型1/10的责任。
这无疑会引起争论,因为在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中,思维克隆人可能会比人类更有用。而如果思维克隆人上缴的税款与其获得的投票权不对应,这一争论将更加激烈。
从获得国籍到获得投票权
在投票力量方面,会出现明显向思维克隆人一方的转变。
事实上,尽管每年都会有10万新增人类达到投票年龄,但也有10万人将会离世,5万思维克隆人将会投票。思维克隆人的队伍会一直壮大。当然,在现实中会有许多影响这个简单模型的变量;有人类可能会活得更久(这取决于他们居住在哪个国家),他们或许会养育更少的后代。
一开始只有不到50% 的人类会选择拥有思维克隆人作为生命的延续,但是在几十年的安逸后,将有更多人作出这种选择。这些变量会造成很多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将真正的国籍赋予思维克隆人必定会导致一种结果:它们最终将获得可观的投票权。
《虚拟人》“终结死亡,召唤永生”玛蒂娜·罗斯布拉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