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资本寒冬依旧,但内容创业领域却频频爆出大额投资。7月15日,科技新媒体“新经济100人”完成由高榕资本、一下科技等4家基金联合投资的1800万元Pre-A轮融资,估值1亿元;7月8日,一条视频获得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和飞马基金共1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财经类自媒体金融八卦女宣布完成200万天使轮融资;7月2日,界面获昆仑信托3亿元B轮融资;6月29日,蓝鲸传媒获天风证券、小米科技、猎豹移动共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华夏时报》记者查询IT桔子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内容领域的创业项目频获融资,文创产业无疑已成为股权投资的大风口。
“过去10年,整个文创行业以平均每年复利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15年实际发生的文化消费达1.04万亿。”日前科盛投资董事长郭佳莹表示。而据科盛预测,未来10年潜在的文化消费潜力为3.6万亿,这意味着仍有2.6万亿的消费缺口空间尚待开发。
投资逻辑
内容创业项目究竟为何如此受资本青睐?
“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年轻的用户对内容付费习惯已经养成,并且内容的变现渠道和方式大大扩展,原来内容依赖于传统媒体的渠道,而现在网络端增长非常快,且出现了直接打赏、直接付费观看、广告、电商、游戏等多种类变现方式。”娱乐工场合伙人刘献民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容本身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精神消费入口,因而投资人自然会非常关注内容领域的创业项目。
不过,繁荣的背后必然有对是否存在泡沫的怀疑。《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注于内容领域投资的投资人,他们纷纷表示,内容创业领域肯定存在泡沫,因为中国市场总是看到什么热,大家都会一窝蜂地跟过去。“但这个火不是虚火,因为人们有实实在在的精神消费需求,人们对内容的追求越来越高,差异化需求越来越多,只不过现在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未来只有头部内容才能搏杀出来。”源石资本CEO黄超表示。
据了解,目前业界在看内容领域的创业项目时,将其分为内容本身和内容上下游。内容本身就是内容的制作,内容上下游则指内容的渠道、内容的分发、内容的数据、内容的变现等。“我们所说的内容创业一般是指内容制作,可以从细分行业进行划分,包括综艺节目、剧、电影、小品、短视频等。”黄超称。
作为早期投资机构,刘献民指出,娱乐工场在选择内容创业领域的投资标的时,最主要的还是看中团队本身对内容创作、传播以及变现方式是否有足够深入的理解和探索,对用户喜好和市场是否有敏感的判断,在商业模式上是否有较为成熟的想法。
此外,在黄超看来,内容创业团队还有一个很大的坎——公司规模扩大后管理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人们总是考虑市场多么大、增长多么快,但却往往忽略了一点,增长是需要靠良好的管理来支撑的。而很多内容创业的创始人是制作人出身,他们常常只把心血放在了内容制作本身上,却忽略如何解决公司规模扩大等带来的管理问题。”
挑战与风险
显然,要想做大规模,不再局限于小而美的小作坊式作业,内容创业还有一条艰难、莫测的长路要走。
事实上,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内容创业的**性很大。黄超以现在很火的网络剧《余罪》为例指出,当初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几次三番濒临解散,很多人当时觉得这部剧的题材和制作不可能火,只有主创团队坚持了下来。
“内容创业恰恰是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当然,制作团队只有非常专注和努力,才有火的可能。”黄超分析称,要想将小作坊式的创业团队变成一只独角兽,首先考验的是创业团队的管理水平能否上台阶;其次,团队想要做一个长青的内容项目,除了需要有自己擅长的品类,还要有专业化的团队持续地创作出优质的内容,这也是中国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编剧,但很难看到有像韩国和美国那样的优秀编剧、导演团队的原因;再次,现在很多直播网红等生产的内容其实是在打擦边球,内容创业团队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风险;另外,每一个内容品类中都有其同类,一个内容创业团队如果有了好的点子,制作能力却跟不上的话,很容易被迅速淘汰,所以留给创业者的时间窗口并不多。
娱乐工场合伙人在看过N多个内容创业团队之后,不由地对记者感慨,目前内容创业团队最核心的问题是他们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想得不够深、不够远,他们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内容,以及在获得一定的粉丝量以后,变现模式该如何延展。
关于未来内容领域的创业会呈现怎样的走向,黄超指出,未来整个趋势一定是UGC到PGC,UGC能够给PGC提供优秀的点子,但因为PGC有完整的持续创造的流程,因UGC而最后一定会被PGC干掉。刘献民则对记者表示,未来内容本身质量会不断提升,变现方式也会不断拓展,去中心化趋势也会愈发明显,并且随着内容付费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在内容付费方面,网络剧会成为一个最大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