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方毅
市值的高低表明了投资者对于一个公司所在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的判断。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是投资界的标杆。2006年,Google 市值超过伯克希尔·哈撒韦被视为搜索巨头能赚大钱的里程碑;2015年,当人们谈论比特币作为投资品的价值,也常拿它的投资回报率超过伯克希尔·哈撒韦作为论据。
最近一个被投资者拿来和伯克希尔·哈撒韦比较的对象是亚马逊。
上周一,亚马逊一度以3565亿美元的市值超过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全球第五大公司。不过几小时后便被反超。双方的缠斗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亚马逊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市值走势比较,2009年至今
但其实在18个月前,亚马逊的市值还不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一半,能这么快涨上去是因为亚马逊公布了一组数字。
2015年4月,亚马逊首次公布云计算业务的业绩,显示这个名为 AWS 的业务过去一年销售额达到47亿美元、利润6.6 亿。之前9 年时间,亚马逊一直将这块业务的数据藏在复杂的报表之后,没人知道它是不是赚钱。
市值的高低表明了投资者们对于一个公司所在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的判断。
亚马逊这家公司在那份报告发布前后并没什么大变化。但报告让资本市场意识到它除了控制了欧美的电商生意以外,还能从云计算生意上赚到大钱,于是亚马逊的市值过去18 个月里涨了108%,多了一千多亿美元。
华尔街分析师们对亚马逊未来一年平均股价给出了 809.28 美元的预期,摩根大通分析师看高到 915 美元。来自 Sanford Bernstein Co. 的分析师 Carlos Kirjner 更是乐观地认为亚马逊股价能冲到 1000 美元。
亚马逊今天的股价是 744 美元。如果这些分析师的估计没出大错,用不了多久,亚马逊的市值就会超过伯克希尔·哈撒韦,稳定在全球第五大公司的位置。
届时全球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里,有四家是科技公司。而且它们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
这和以前有很大不同。追溯过去 56 年来的市值变迁,情况不一直是这样。
以前不是这样
横跨 56 年的美股市值排名图
1990 年代以前,事情很平静。市值前十的公司基本只有三类:工业、能源和传统技术公司(IBM、AT&T)。
工业领域的领跑者是通用电气(GE)与通用汽车(GM),前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爱迪生。通用电气主营业务包括电子工业、能源、航空航天等。它是自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设立以来唯一持续入列的成份股。
通用汽车一直是全美最大工业制造企业之一,带动了汽车城底特律的发展。但因为投资失败和一些管理问题,它掉队了。
通用汽车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时出现流动性缺乏,即使接受了美国政府的过桥贷款,公司还是没能从泥潭中走出。通用汽车选择在 2009 年 6 月申请破产重组。
冷战期间,特别是 1960 到 1970 年代的战争阴影让原油价格快速波动。那个时候石油公司的市值都不低。 1980 年代的能源企业并购潮让在榜企业变少,但规模增加。
整个 1980 年代石油公司并购资金超过 3.7 万亿美元。2015 年全球十家最大的石油公司市值加起来大概是 1.6 万亿美元,去掉通胀的因素只相当于 1980 年代的 8800 亿美元左右。
冷战结束后,商业更繁荣了
直到 1980 年代中期,第三次世界大战依然是美苏双方认真考虑的未来。双方展开一个又一个规模空前的军演、击落民航客机、启动星球大战计划。
但随着苏联在 1991 年的解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突然消失了。
军队科研机构、政府科研机构和其他一些之前从事高级或基础研发的公司、组织可以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应用科研领域。同时,
世界地区局势的日趋安定也带动着居民消费力的提升。
这里可以看到生物医药、零售百货和快消类企业的市值涨了上来。
除了行业的变化以外,今天的大公司也不再是寡头主导。
1960 年最值钱的公司是 AT&T,市值约为 262 亿美元,计算通胀的话相当于今天的 2107
亿美元,占当时美国整个公开市场的 6.9%。而今天最值钱的苹果,市值已近 5500 亿美元,但它只占全美交易所的
1.95%——整个市场规模大了太多。
政府、互联网泡沫、次贷,改变了冷战后十年
1980 年代里根政府促进基础研究转化为新产品的法案,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药科技的发展。
经过十年耕耘,1990 年代开始首次出现生物医药科技企业的身影。
一份生物医药发展报告指出,1980 年代,里根政府推出一项促进基础研究转化为新产品的
《贝赫-多尔法案》,让依靠财政资助研发的医药成果也能申请专利。
此前此类产品研发出来后是不受专利保护的,属于社会公有财产。此后还有简化仿制药批准程序、延长创新药专利期限的《哈奇-维克斯曼法案》。
经过十年耕耘期,生物医药类公司默克化工和百时美施贵宝排到榜单的第六和第七。
生物医药公司之后,市值蹿升的是科技行业。2000 年有六家科技企业排进了市值前十,当中多家的大生意是卖网络设备给当时快速诞生、快速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密集的纳斯达克指数在 2000 年 3 月 10 日首次突破 5000 点。这是纳斯达克成立 29 年来的第一次。
今天流行的一小时送饭送货上门等服务,在 2000 年左右也全都出现了。但当时互联网用户只是在办公室和家里对着 PC。
2000 年上市的科技公司平均销售收入仅为 1700 万美元,同期排队等待上市的科技公司中,70% 都没有盈利。它们大部分都陆续倒闭了。
2000 年 3 月到 2002 年 10 月间,股票市场蒸发掉近五万亿美元市值。这段时间被称为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投资银行存在误导投资人的行为,对花旗集团和美林等公司罚款数百万美元。
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另一个泡沫逐渐胀大。
2005 年
美国家庭拥有住房比例在 2004 年达到历史高点,69.2%。低利率和大量美国国外资金的流入创造宽松的信贷条件,为房市暴涨加油添火,并鼓励负债融资性消费。 1997 年到 2006 年间,美国普通住房价格增加了 124%
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包括 AIG、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房贷的金融游戏中。
2006 年,全美共发行了 4890 亿美元的 CDO,花旗集团承销了其中的 340 亿,是仅次于美林证券的第二大 CDO 承销商。
AIG 则几乎参与了美国住房按揭市场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公司旗下 AIGFP 出售信用违约掉期产品(CDS)和次级贷款投资。根据 CDS 的约定,投资人只要购买了 AIGFP 的 CDS 之后,AIG 就承诺当承保的证券出现违约时,向买家进行赔偿。
大小银行们这么做,赚钱是一方面,更因为它们不觉得房地产会崩盘。
跟 2000 年科技泡沫一样,过热的市场迅速降温,次贷危机爆发。
2008 ,花旗年市值锐减到 1000 亿美元。2009 年 3 月 6 日,花旗银行盘中跌至 0.97 美元/股,是自公司 1986 年上市以来股价首次跌破 1 美元。
2009 年 7 月,AIG 市值也由 2006 年高点的 1900 亿美元跌到只有不到 20 亿美元。
今天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多半来自科技业,而且直接面对消费市场
这是现在的美股市值排名
智能手机普及、应用商店随 iPhone 到来、高速移动网络成熟以后,互联网真正来到大部分人身边。
现在,用户每天会花 30 分钟在手机上刷社交网络。连难民和流浪汉也把智能手机作为生活必须。
如果你就是愿意在家里宅着,连续 18 天不出门,只依靠手机也能解决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消费。
对照今天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科技公司,它们不是和智能手机相关就是做互联网的。
这些公司各自控制了一个具体的领域,收入非常专一。
苹果靠 iPhone 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率 94%。
Alphabet(Google)推出一个又一个免费的互联网服务。用户每月在 Google 搜索次数超过 1000 亿次,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用户点击都是广告机器的动力。
微软大部分收入来自企业业务,如果谈利润的话,非企业业务是亏损的。这就是下一个 IBM 式的公司。
亚马逊控制着美国近半在线零售市场,这个比例在逐年升高。而新兴的云计算市场,亚马逊占 31%,排第二的微软只有 9%。
Facebook 和 Google 差不多,都靠免费互联网服务做广告。现在 Facebook 每月活跃用户数超过 16 亿,66% 每天都在使用。
过去一年,Facebook 股票涨了 22 %,市值非常接近强生公司。下一个被拿来和伯克希尔·哈撒韦比的公司,大概就是它了。
最值钱公司的年纪也能看出世界变化有多大
从这份图表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1960 - 1995 年间最值钱公司的平均年纪处于自然成长——这段时间最靠前的公司没有太多变化。
公司年纪明显发生变化从 2000 年开始。现在最大的公司年纪更轻了。Alphabet、亚马逊、Facebook 都是互联网时代诞生的公司,苹果和微软也刚过 40。
这些公司能从每个人身上赚不少钱
不只是美国科技公司,中国科技公司收入构成也特别集中 。中美科技公司都能从每个用户身上赚不少钱。
图表中出现的公司的用户数采用以下数据进行计算:
按照独立分析师 Neil Cybart 的计算,iPhone 用户数为 6 亿;
微软以 PC 保留用户计算;
Alphabet 用户为中国以外的互联网总人口;
亚马逊按全球活跃账户数计算;
腾讯和百度以中国互联网人口计算;
阿里巴巴依据它的活跃账户计算;
Facebook 每月活跃用户数为 16 亿。虽然有 WhatsApp,但 Facebook 还没有开始靠它赚钱。
谁能成为新的巨头?
说是移动互联网繁荣了很多年,但其实今天的上市科技公司很少有等到智能手机爆发后才起来的。
2007 年智能手机爆发后,上市规模最大的公司是 Facebook 和阿里巴巴。上市当日市值分别为 1040 亿美元和 2310 亿美元。
但 Facebook 是扎克伯格在 2004 年在宿舍启动的公司,2006 年时已经很火、直到 2012 年上市之初都被指责在手机上做得不好。
而阿里巴巴则成立于 1998 年,淘宝和支付宝也都是 2003 年的事。阿里巴巴谈“无线(智能手机)战略”是 2013 年的事。
中国情况更差一点。只有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及被它们投入大量股份的代理人。
最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只是让原本就很大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大。
那些大量融资,获得数十甚至数百亿美元估值的新创业公司们,最近也都遇到了麻烦,开始调低估值、裁员。
如果从数字看,目前最接近巨头们的创业公司无疑是 Uber——680 亿美元的估值、彻底改变多个行业(电招车、打车、租车)、在全球多个市场实现垄断。
不过即便是数字表现最好的 Uber,也不像四年前 Facebook 上市时那么乐观。
创办至今,Uber 已经拿了 141.1 亿美元投资。相比之下 Facebook 在上市前尽管已经有超过 800 亿美元的估值,但它募的钱不过 Uber 的 1/6,总计 11 轮约 24 亿美元。Uber 的营收压力大得多。
根据早先泄露的数据,2015 年前六月,Uber 总收入超过 30 亿美元。但刨去打折、司机补贴、退款等等以后,Uber 到手的收入只有 6.63 亿美元——在这 6 个月里,Uber 亏损了 10 亿美元。
更值得问的问题可能是,未来几年我们究竟还会不会看到见到另一个 Facebook 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