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石、秦致“被出局”的消息在网上沸沸扬扬,这也引发了创投圈从业者的讨论:创业者如何才能掌握主动,避免类似问题发生?青山资本在这里给各位读者提了三点建议。本文转自青山资本。
这两天,大家已经被万科创始人王石、汽车之家CEO秦致出局刷了N多次屏,解读角度神态各异。
应该说,万科、汽车之家的股权结构是特定时代、特定选择的产物。王石当时放弃持股,源于中国市场化初期股份制改革的多方考虑和担心。李想第一次创业者时,只有18岁,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创立之初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把公司做大”,但达到什么概念并不清楚。
所以,无论是王石还是李想,在当年做出那样的选择,当时看来已经是最优解,只是大家“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且这种结局并不是大家想要的。
唇亡齿寒。自然,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上演,创业者理当引以为戒。创业历程千难万险,会看到黎明的曙光,甚至尝到胜利的果实,但最后不要在股权上跌了跟头,前功尽弃。
乐观一点来看,除去这些特例,公允地说,现在,创投环境的成熟度提高,成熟的投资机构或者投资人,为了创业公司真正的发展考虑,会坚定地站在创业者背后给予支持。
青山资本作为主投天使和Pre-A的早期投资机构,提及创业项目股权分配中几个正向的做法,创业者可以参考。
一、创业者出让比例和估值要合理。
从融资轮次上来讲,可以有种子、天使、A轮、B轮及以后轮次,为后续轮次稀释的考虑,天使投资一般不超过20%。常见的是10%-15%。所以,在最初融资时,创业者出让自己股份比例的时候要谨慎考虑。
从日常约见的创业项目或者媒体报道的信息来看,有些创业项目要做天使轮融资时,之前在种子期已经出让很多,或者一个项目在天使轮出让的比例超过30%,A轮又出让超过20%之类的状况发生。
创始人在项目早期出让的股权比例过多,过早地失去了控股权,后续项目的成长和融资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有易主的风险。
二、通过新融资“校正”股权结构。
在日常约见或者投资的项目中,也会发现多种股权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比如股权结构特别平均,三个合伙人各自1/3,或者股权分配特别不合理,比如创始人独占股份,联合创始人的股份非常少或者基本没有。
为什么股权结构会出现平均或者独占的情况,从实际的创业情况上来看,合伙人一起创业,在项目早期很难量化每个合伙人的贡献率,加上关系相对良好,很难在早期阶段做出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创业项目的股权结构严重失衡,足以为后续发展埋下隐患,即使产品或者方向不错,投资人一般不投。
另一种情况是,创始人意识到自己的股权有问题,可以在引入投资人之时校正股权的结构和比例。如果创始团队本身难以判断,可以借助投资人的帮助来确定相对合理的股权架构。
当然,在这个阶段,过去的一些创业项目也有教训,在重新确定股权的阶段,出现“一言不合”就散伙的情况。
三、“新老交替”时再行股权分配。
创业项目在成长阶段总有一些更替,如果发现合伙人已经跟不上公司的成长节奏,需要引入技高一筹的合伙人,老合伙人很可能需要“出局”。
这时候,创业者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新合伙人的股权分配问题,二是请老合伙人“出局”所需要支付的代价。通常,新合伙人加入会参考他加入的阶段以及贡献能力来确定。因为每个阶段所承受的压力和风险不同,天使阶段加入和A轮后加入不一样,后续B轮后加入更不一样。
对于需要出局的合伙人,创始人、公司或者投资方会按照一定的价格,按照股份的数量和股权成熟的时限来回购合伙人所持有的股份。
需要注意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回购老合伙人的股份之时,给多给少,也容易产生团队之间“撕逼”的情况,这时候极其考验创始人、合伙人的人品和格局。
当然,对于创业者而言,股权分配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把企业做起来,创业团队和投资人所持有的股份才有价值,否则只是一张纸。
自然,投资人在创业路上能做的也有很多。如果把创业比喻为驾驶一辆车,创业者是司机,投资人无论是作为副驾驶指路,还是坐在后一排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好的投资人都是可以除了给予资本支持以外,还可以提供资源、智力和精神支持。对于创业者而言,在项目早期,就需要考虑选择那些可以坚定地站在自己背后的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这也考验创业者的选择能力。
正所谓,“选择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