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2点—6点,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应富士康邀请,在深圳富士康报告厅举办了专题讲座,发表了以“站在工业4.0的高度,看未来制造业的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工业4.0的目标是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机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资源。张小飞博士谈到:“工业4.0要建立的是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企业将来会以CPS的形式建立全球网络,整合其采购、存储、产品、生产、销售系统及各种设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达成最优化的结果。”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直是摆在政府、行业、企业面前的严峻考验。
中国正积极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对接,其目标就是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富士康作为中国制造的标杆企业,应该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一直以来,关于富士康引入机器人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杆性案例。在2010年前后富士康就已经有用机器人来代替工人的计划,如今这项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业自动化改造是让企业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与专利积累,确保企业处于领先地位。除此之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效率低下也是促使企业进行工业自动化升级的举措。机器代替人工能够解放一部分员工,令其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保证公司员工的质量。有实力的企业,有资金实现机器人生产,从而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那些没有实力的企业,没有资金实力购买机器人,将不得不同时承受用工荒和高人工成本,从而导致其竞争力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这就是洗牌。张小飞博士结合富士康进军机器人这一战略,讲解了工业机器人对于智能制造起到的核心作用。张小飞博士说道:“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代表一个国家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应用市场,并预计2016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将突破30%。2011-2015年,中国进口机器人数量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同比下滑近30%,相应的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明显提升,由2014年的9738台上升为2015年的1.18万台。而在工业机器人产品类型占比上,直角坐标机器人、SCARA和关节型机器人共占比85%,在细分领域应用占比上,焊接、搬运码垛、装配应用最为广泛,共占比77%,在应用行业上,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共占比75%,其中汽车行业份额最高占比为45%。机器人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张小飞博士对比了中、日、美、德等国家机器人的技术现状,张小飞博士感慨:“国产机器人整体技术水平偏低,智能化水平不高,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机器人产业链布局不完备等是目前的突出问题”。在今年工信部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特别针对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做了重点阐述。尤其是针对6自由度及以上工业机器人用关键零部件性能、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从优化设计、材料优癣加工工艺、装配技术、专用制造装备、产业化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突破技术壁垒,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而对于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倡推进“机器换人”的问题,张小飞博士表示:“机器换人并非就是机器人换人这么简单,而更应该是以新装备带动技术、产品和管理上的不断创新,否则企业仍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认识不够深入,在政策等因素的刺激下,进行了盲目的机器换人改造”。“西门子对制造业有三大需求,即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时间、增加制造灵活性,经过25年的发展,西门子工厂的产能提升了8倍,产品合格率99.9988%,每年全球服务6万名客户。”张小飞博士表示,西门子已经成为全球智能工厂的典范,对我国制造业具有示范作用。除了西门子,张小飞博士还以BMW、AMAZON、海尔3家企业为案例,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特点,详细论述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本次长达4个小时的专题讲座,张小飞博士还就工业4.0的带来的冲击、模式及挑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阐述了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所带来的影响和思考。讲座结束前的提问环节,张小飞博士与参会人员积极互动,有问必答,把现场气氛带到了高潮。另外,富士康集团自动化技委会戴家鹏博士和富士康集团IE总处处长张作为博士亲自到场聆听,并就工业4.0实质及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本次讲座共吸引了超过1200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现场更是座无虚席。包括富士康公司旗下IE、自动化、制造、品质等部门负责人、工程师及富士康位于武汉、晋城、郑州、重庆、济源等27个单位和厂区相关人员通过远程视频直播的方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