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NNIC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6.68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 4.61亿——占网民比例为 69.1%,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3.54 亿,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占手机网民比例)为 59.7%。
同样是来自CNNIC的数据统计,2014 年的新媒体影视行业经历了一场作品数量规模的大爆发。截至 2014年 12 月,全网新媒体影视作品达到 8000 余部,相比 2013年总量增加了 2000余部。
以上这些数据,都是为了说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影视已经发展壮大到了一个非常可观的市场体量。
泛娱乐内容:活跃粉丝的最直接方式
产量的膨胀不仅仅反映出内容创作的活跃,更重要的是展现出网生影像的产业生态的蓬勃生命力,其中有很多网生影像的社区正在成为整个大生态里的小生态,并扮演着行业熔炉的角色——锻造人才、冶炼IP。
诸如“papi酱”之流的内容可以归类为其中的人才部分,也就是泛娱乐内容,什么是泛娱乐内容?
即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
真正的好内容不在于粗放的播出数据,而在于扎实的粉丝——后者的关注才是黏性的依赖,有用户才是好产品,PGC的核心是扎扎实实的有粉丝。
泛娱乐类的PGC内容可以靠大的播放量,覆盖人群广,粉丝不用很有黏度,直接可以广告变现,但是他们一般也没有专职的商务人员,也需要PGC联盟进行商务代理合作。
垂直细分类内容:沉淀用户的粉丝转化
而垂直类的商业模式不一样,一方面需要联合进行广告合作,另一方面需要观众-粉丝-用户的转换,才能沉淀下黏度用户,进行电商变现。所以判断一个垂直类PGC的核心是其沉淀下来的用户有多少。
沉淀用户如何获得?通过网络剧,或者网络栏目的形式,发掘新内容,培养高粘合度粉丝。
一方面,在网络剧市场,平台主推的都是和传统影视公司合作千万级制作的大型网剧,而对于创作团队来说,则是需要一个全新的,适应新生代观众的话题型新类型,诸如二次元、耽美等看似小众却能激起全民观剧热潮等刺激性话题。
另一方面,在网络栏目上,摒弃泛娱乐类定位虚大的主题,创作团队和平台在未来将走出垂直细分类板块的趋势,在专项话题诸如美食、美妆、星座等精细的分类中垂直深度探索更多内容,准确定位用户群,培养具有购买力的高转化率粉丝。
泛娱乐做用户分流 垂直细分打造自有品牌
目前关于新媒体内容的铺陈推广来看,由于PGC盈利模式的不完善,庞大的流量目前是客户最需要的东西,于是泛娱乐类内容目前较受重视。泛娱乐类内容所具有的优势,即广阔的市场受众群体,巨大的流量为它带来的广告收益相当可观。
对于大众品牌的广告主来说,选择泛娱乐类内容进行品牌广告植入传播是非常高性价比的选择,庞大的流量极大的增加了品牌曝光度。但对于PGC内容来说,泛娱乐的本质所带来的可能就仅仅限于流量价值了,很难打造出属于自己品牌的产品,因为这样的用户群并不垂直,产品选择非常困难,无论什么类别的产品受众其实都只占到了泛娱乐内容观众的小比例部分。
从这一点来看,垂直细分类内容做电商变现就更加具有优势了,利用自身垂直高黏度粉丝的基础,在这之上进行自我品牌的开发,制作针对深度垂直用户相应的产品,精准推送宣传,带来的市场转化率会相当惊人,且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价值,有助于为PGC内容后续变现之路展开可持续发展轨道。
综上所述,目前的市场现状决定,优质泛娱乐类内容虽然吸引关注,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说,用垂直细分内容精化粉丝,针对不同分类定向推送适当内容,保证后续延展营销和电商变现转化,这样的道路还是非常有尝试意义的。
但无论什么类型的PGC内容,用心的制作和有诚意的策划永远是本质核心,只有好内容才能让粉丝经济真正成立,路漫漫其修远兮,PGC们还需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