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之父 舍恩伯格告诉你,智慧城市是这样子
用大数据开车,不会堵
舍恩伯格说,大数据取决于数据的可得性,也取决于数据的信任。如果信任遭到破坏,或许大数据也将因此终结。
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导致 新型弱智群体 出现?超大社区如何利用大数据避免城市病?5月25日下午, 大数据之父 舍恩伯格,原阿里巴巴副总裁涂子沛,小i机器人创始人兼CEO袁辉,《大数据时代》译者周涛博士,高德纳集团中国高管合伙人赵光等业界知名人士,在凤凰卫视主持人胡一虎的主持下,现场对话,聚焦如何让大数据从理论走进实践,共同探讨大数据热门社会话题,并现场回答观众提问。
大数据核心让我们洞察世界
在舍恩伯格看来,大数据的核心是给人一种能力,让我们去洞察这个世界。
现场,舍恩伯格做了一个演示。他用一张焦点模糊的老照片举例:若在以前,这样的照片用不上,因为焦点模糊;但在大数据时代,摄影可以捕捉到现场所有的光源,实现焦点的自由变换。即便是一张焦点模糊的照片,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接下来,舍恩伯格用三个例子说明,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免疫大数据的影响。比如车:在未来,车将不再是每一个家庭的必备品,因为人们完全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呼叫用车,也就是 用大数据来开车 。这一变化,将直接带来城市面貌的改变,停车场不需要那么多了,堵车状况也少了,释放了城市更多的空间。
比如医疗:在欧洲,医生一般会让伤风感冒患者回家吃一颗阿司匹林。但一颗阿司匹林是一个平均药量,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并不平均,这会导致这一颗药用量或重或轻。根本原因在于,医生没有掌握病人身体的真实病况数据,不能给予更准确的治疗,但大数据可以改变这一点。
再比如教育:如今,孩子受到的教育就好比20世纪大量生产汽车一样,给孩子的是大众教育,用统一方式学习同样的内容。如果有了大数据,可以改变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实现最大实力。
大数据时代信任是关键
信任,是舍恩伯格演讲中的关键词。 如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数据的提供者,每一个人不断被要求提供各种数据。以至于,我们都感觉自己处在各种监督下。我们没有安全感,担忧大数据会泄露我们的隐私。 那么,如何避免?舍恩伯格说,在西方国家,也存在所谓的数据隐私法,但是这样的法律并不完整。因此,信任变得尤其重要。
在他看来,大数据取决于数据的可得性,也取决于数据的信任,也必须维系这样的信任。 做到信任很难,但破坏只需1分钟。 舍恩伯格甚至预言:如果信任遭到破坏,或许大数据也将因此终结。
没有信任就没有大数据。 舍恩伯格说,在大数据时代,关键要素就是信任。破坏信任的公司或者机构,只会被淘汰。
会不会出现“新型弱智群体”?
在对话环节,围绕“人工智能或导致出现‘新型弱智群体’”这一话题,大咖们脑洞大开。
“数据是一个工具,很多时候是免费的,不仅仅是使用,甚至会上瘾。”涂子沛说,大家对手机的依赖其实就是对数据的依赖,原因在于很多信息、数据是免费的。“我们归根结底要减少依赖,树立一种对免费消费信息的正确认识,因为它消耗的不是金钱,而是注意力。”
担心有依赖症,该用什么心态面对? 在舍恩伯格看来,关键在于人们怎样去利用数据、解读数据,从中获得洞察,是不是滥用了数据,有没有对数据进行扭曲? 导致了最终数据没有益,反而成为一种噪音,还是真的从数据当中获得一些新的洞察。
对此,周涛也认为,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有些东西可以丢弃,有了好的工具可以选择,但有些东西不能丢,比如情感,比如勇敢。
大数据+人工智能解决城市病
容纳50万人居住的超大社区花果园,如何利用大数据避免城市病,更好地管理和服务? 针对落地到实际运用,大咖们现场支招。
舍恩伯格说,在这个庞大的社区里,最重要的是做出决策要基于收集到开放、共享的数据,让他人也能够从中学习到经验、教训。因为在这个信息时代,最根本原则就是:人类应该只犯一次错误,有人犯过一次,所有人就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要做到这点,共享就是前提。
袁辉则建议,大数据应用是目前整个大数据的关键,应用的出口在哪里,在人工智能。所以,应该把这些数据用人工智能方法在手机微信、APP、机器人上,解决“我在社区里应该怎么看病?”、“想买日用品到哪里去买”等问题。因此,大数据+人工智能,就是花果园最终的解决方案。(记者 沈丽琼 赵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