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KPCB周炜:投资人是音速成长 创业者是光速进化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05-19 20:25:06   浏览:3075次  

导读:有人说KPCB(凯鹏华盈)主管合伙人周炜的投资风格保守。但周炜自我总结,那是精选型投资。也许没人知道,八年时间,他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只投资了30多个项目,其中只有一个失败了。他很清楚,这种打法中奖概率高,靠的是精耕细作,不可能覆盖到每一块领域,所...

有人说KPCB(凯鹏华盈)主管合伙人周炜的投资风格“保守”。但周炜自我总结,那是“精选型投资”。也许没人知道,八年时间,他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只投资了30多个项目,其中只有一个失败了。他很清楚,这种打法中奖概率高,靠的是精耕细作,不可能覆盖到每一块领域,所以很多时候他会选择战略性放弃。本期的【投资家】,就请和我们一起来看看投资过京东、秒拍、喜马拉雅等的周炜的投资逻辑。周炜将这种风格自我总结为“狙击式精选型投资”。

文| 周路平 石慧

编辑| 杨洁

北京银泰中心,高楼林立,从位于27层的KPCB办公室向外远眺,视野开阔,这是大多数人想象投行应有的样子。

晚上7点过几分,刚参加完被投公司董事会的周炜从外面匆忙赶回公司接受采访。他趁着赶路的间隙吃了一个三明治,坐下来之前,顺手泡了一杯速溶咖啡。会议室的小型冰箱里放着各种饮料。

周炜当天从早上7点出门,接着马不停蹄的见人、开会,即便采访结束临近九点,他还约定了下一个见面对象。这对于入行近十年的周炜而言早已习惯,“做VC不就是从早到晚见人嘛。”

与乐视擦肩而过

1995年周炜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没有选择“包分配”,而是加入了福建实达。这是一家做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IT公司,两年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3年,周炜自己也创办了一家金融支付公司,但后来因为不愿意靠“酒桌文化”做生意,他干脆把公司卖了,跑到沃顿商学院进修,希望获得更多启发。之后,他进入了风投行业。

但日子还没过多久,时代就变了。当年的风险投资还是一个很玄乎的概念,坐在办公室不愁创业者,如今的天使和VC不得不主动出击,寻找合适的猎物。“当年我还想,从此以后我可以做甲方了,结果后来发现,真的好企业其实不缺钱的。”周炜感慨。

一不留神,抢项目的事情随时上演。比如周炜当初投资秒拍之前,曾差点被国内有另外一家大型基金抢了先。但对方最后却认为,秒拍距离行业第一有点远,选择了放弃。但如今,秒拍已经成长为短视频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在资本市场,这种失手也是常态,周炜也曾遇到过。

几周前,周炜在北京的办公室开会,会议室的乐视电视正放着贾跃亭的演讲。一如往常,贾跃亭在台上阐述着乐视的愿景和少有人能懂的生态概念。

其实早在2007年,经朋友介绍,刚开始做投资的周炜就找过贾跃亭。不过与现在野心勃勃的乐视不同,当时的乐视只是一家为企业网站提供视频服务的公司。“我觉得没未来。我那会还刚开始做VC,经验不足,没看出老贾(贾跃亭)是个‘神’。”周炜告诉创业家&i黑马。

时隔9年,周炜看着贾跃亭,不禁感慨:“投资人是音速成长,而创业者是光速进化。跟2007年比,我是成熟了不少,但老贾的气质和气势却有了天壤之别。”自成生态体系的乐视,给了贾跃亭足够的风头。

平心而论,乐视当时走的模式的确很难看到未来,如今企业视频业务都已经慢慢萎缩、消失。但是,乐视很快调整了方向。

这更像是一个插曲,更大的荣誉和责难来自于之后发生的故事。

保守?是精选的压力

在美国,KPCB是一家与红杉资本齐名的老牌基金;在中国,它们名气上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距离。

2007年,KPCB进入中国,联合华盈基金设立凯鹏华盈(KPCB China)。这是一个尴尬的时间点,大部分后来上市的企业是在2005年到2006年扎堆创立,并且拿到A轮投资。

“能杀出重围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真的是万分幸运。”9年时间里,KPCB在中国投资了不少明星企业。周炜向外界反复强调投资项目的战绩不差,尤其在TMT领域,他们投中了包括京东、宜信、融360、喜马拉雅、秒拍等项目。KPCB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表现更是惊艳,投资了7家公司,清一色A轮进入,其中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项目有两个,还有两个已经接近10亿美金。

只是,这些成绩和基金的历史与强大背景相比,常常被人忽略。

与红杉资本碾压式覆盖的投资风格不同,KPCB更像是坐在岸边的垂钓者。红杉资本在中国投资项目的数量超过210个,基本上都能在热门赛道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前面不在的,后来也会跟进。

但周炜不轻易出手。八年时间,他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只投资了30多个项目。在风投汹涌的当下,这很容易被人批评为保守。周炜将这种风格自我总结为“狙击式精选型投资”。他很清楚,这种打法中奖概率高,靠的是精耕细作,不可能覆盖到每一块领域,所以很多时候他会选择战略性放弃。

这也使得在中国资本市场疯狂的那几年,他没有太多斩获。这一点时常也会令他感到郁闷。和其他市场一样,投资市场也无法免俗,比较容易被大众认知的,往往是声音大、规模大的,而不是根据业绩回报的高低。这种行业标准甚至令他们在机构排名上吃了不少亏。大部分的投资机构排名,都会涉及基金规模和投资数量等等指标,这让他们不具优势。

“所以在资本狂热的时候,我们是处于劣势的。你必须要承认,这是个问题。”周炜没有掩饰问题的存在。

“我的项目死亡率确实不高。但这未必是好事,有的时候这也说明了你投的不够多,不够大胆。美元LP也鼓励我们,一定的死亡率能保证投到好项目。”周炜常常有这种压力。一方面他希望精选项目,另一方面又需要承受外界的压力。他似乎总没有办法说服别人对他类似“保守”的质疑。

然而,在实际投资动作中,我们也没有发现周炜对自己“不够大胆”的反思。或许在他看来,其实并不需要说服别人。“人家说‘反常为妖’,我们不是这个风格,也不羡慕这种风格的成功。至少目前我对我们投资结果是相当满意的。”周炜说。他说话时,嗓子略带干哑,语速不快,但似乎每一个字都在大脑里停留过才说出口。

之前也许没人知道,周炜投资的30多个项目里,只有一个失败了。失败的项目是一个早期在线旅游项目,当初周炜觉得创始人还不错,投资了50万美金。后来创始人选择放弃,项目流产。尽管这是基金在中国设立以来最小的一笔风险投资,但的确是死掉了。

周炜确实不去做快速撒网式的投资,无论是行动上,还是意识里。至少在他看来,对一个投资人来说,海量投资不是最好的选择。通常他会花较多时间确定方向,然后带着四五个人的投资团队杀入,目标明确,精准出击。

对于那些早期的公司,周炜除了每个季度的董事会以外,每个月还至少要跟创始人谈个一两次。刚投资秒拍那半年,他每个周末都要花两三个小时,和创始人一起喝茶,在这个强调速度和效率的年代,这有些无法想象。

“我投一个项目的时候,喜欢看landscape,就像是看城市的天际线一样,远远看这个城市哪里是高的,哪里是低的。我希望做一个沙盘,把全盘看清楚。我不希望只看到一个局部就投资,但要看清楚是需要花时间的。”周炜告诉创业家&i黑马。

投资之后,他有时还帮忙想战略、找人、找资源,往往令他精疲力荆“项目总有它的问题,但事情总是有各种成功的办法。每个团队有自己的DNA,你非要做别人的事,你也不见得能做成。”

只是这种做法将越来越受到市场挑战。今天的VC从业者数量与周炜刚入行的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成百上千倍的增长。“这个时候,大家最直接的判断就是,你能不能帮人家赚到足够的钱。”

除了竞争的压力,周炜也经常需要承受“碎片式”工作的折磨。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几乎每一个半小时就要开一个会,而且每个会议讨论的内容并不一样。“这种片段式的工作,让人非常疲惫。”

投资逻辑首要是“专一”

在周炜给出的创投建议里,第一条是“专一”。

周炜是创业者出身,KPCB的投资经理也几乎都有过创业经历,“我每个项目都要花时间,跟CEO经常见面。如果你投太多(项目),根本没法做这件事情。”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投京东。2008年,周炜通过京东CFO陈生强与刘强东相识,周炜决定把京东推到投委会,但屡次被否决。“团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最后可能因为听到外界的一句话就犹豫了。”周炜推了三轮京东,前两轮都是这种状况。

但最终,KPCB还是决定在京东D轮融资时跟进近1亿美金。据后来的报道,KPCB的这笔投资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

周炜的工作原则还有一条是谨慎。在他投喜马拉雅和秒拍时,都能看到这一投资逻辑。他喜欢拿它们对外举例,因为这两家公司都是成长轨迹非常符合他当初设想的。喜马拉雅和秒拍在当时都不是行业前一二名的项目,这一点让他在内部讨论时遭受到诸多质疑。“80%的投资人都能找对跑道,难的是找对选手。”周炜说。

周炜和团队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寻找跑道,当时有三个方向选择,分别是移动互联网内容平台、B2B和O2O,周炜最终选择了第一个。

他判断的根据是,每种沟通方式背后都能孕育了不起的公司,文字和图片领域都有了,但音频和视频领域还空缺。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接下来将需要大量内容去填充。“作为一个投资量小的基金,我们希望投的每一个公司都有10亿美金以上的潜力,就必须投平台型的公司。”

不过,周炜摒弃了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而提出了SPGC(半专业创造内容)的概念。他认为,用户的粗制滥造对平台很难形成良性循环。而当时的喜马拉雅已经在布局版权,与出版商合作,扶持小型工作室,其思路符合周炜对未来音频巨头的想象。

这种想法被他依葫芦画瓢,复制到了音频相近的视频领域。“我好像每次投资都是预测好了,但很多项目是我有逻辑地去研究、判断,先确定路径、未来成功的模式,然后再去找合适的和强有力的团队。”周炜说。

周炜尽管投资项目不多,但基本都能准确把握住风口。“都说风口上猪也会飞,但我希望能在风来之前就知道它会在哪儿。等猪飞起来的时候,有一部分当它们还是猪崽的时候就被我占了。这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未来是精选型投资的好时候

“去年投资环境相当难,一个项目一出来,只要模式和创业者还行的,一周之内可能就被投完了。”过去的两年时间,市场的疯狂让周炜无奈地发现,现在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精挑细选,时间根本不允许投资人与创业者有太多深入的沟通。

有时候,他会很欣赏李开复、薛蛮子的方式。李开复在做创新工场之前,也没过任何投资经历。但仅仅在一年时间,就转身变成创投教父。“在社交媒体的运用方面,他是非常出色的。”源于外国基金的严格管理风格,让周炜没法做到这一点。但他仍然保持这样“稳”的节奏,只是希望在更早期阶段有更多好的投资。

“过去几年,一些机构走大量投资的路线也是对的。因为那时是创业和投资的黄金期,市场回报率相当大,投得多,回报也很可观。”但按周炜的判断,随着竞争愈发激烈,投资回报率也会有所下降。他算了一笔账,现在创业者比以前增加了10倍甚至20倍,但优秀创业者却没有大幅增长。这样,投资者也很难维持广撒网策略。

“今后两年的资本市场,是考验真正判断力的时候。下一阶段会是精选性投资的好时间,我认为我们会比较有优势。”周炜说。

但当我们问未来的具体投资方向时,周炜笑着摇头。“我不能说太细。这些东西,就像薛蛮子之前说过的,我不告诉你,等我投完了再说。”周炜的表情里,他似乎看到,一个属于精选型选手的投资时代即将来到。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周炜 KPCB 投资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