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Elizabeth Holmes,著名血液分析创业公司Theranos的CEO,曾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女亿万富豪”,甚至入选了《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然而,华尔街日报吹皱一池春水,昔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美女CEO与其公司一夜回到解放前。
早在2014年,Theranos首次崭露头角时,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媒体的宠儿。新闻头条几乎都这样写到:Elizabeth Holmes,一个辍学的学生,一路飙升荣登美国最年轻的女亿万富豪!试想,有谁不爱这样一个传奇——未满三十岁的她,自愿放弃实验室安静的生活,毅然选择从斯坦福辍学,花费10年时间就建立了一家估值90亿美元的公司。
但是《华尔街日报》一系列的调查表明,Theranos公司血液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其实验室的规格存在着很多令人惊恐的问题。日前,Theranos正面临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检察部门的双重调查,因为他们怀疑该公司在技术和经营等方面误导了投资者。
在此次丑闻公开之后,Holmes和她的Theranos可谓是从神坛堕入了深渊。之前人们把她尊称为“下一个乔布斯”,但现在看来完全就是一场政治迫害。一些权威人士还表示,Holmes曾一度被誉为“生物技术界中的史蒂夫 乔布斯”,但她却成功捏造了其公司的技术。另一些人,如Vanity Fair的Nick Bilton认为,科技媒体在此次事件中充当了“秘密罪犯”的角色。
还有些人认为,这就是风险资本社会的具体表现:难道Theranos的投资者们,包括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自己的投资机构Tako Ventures和Draper Fisher Jurvetson(互联网领域最著名的创业投资机构),在向Theranos投入如此巨款之前丝毫不对其公司的技术和运营加以考虑吗?毕竟,种种迹象都表明:虽然Theranos汇集了很多响当当的大亨来为其保驾护航,比如两位前美国的国务卿,Henry Kissinger(亨利·基辛格)和 George Shultz(乔治·舒尔茨),但相对匮乏的科学技术经验,与其公司机密程度可谓是生物技术创业公司中的“另类”。
Holmes每每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公司的技术都是以“商业机密”避而不谈,并称沉默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除此之外,其公司整个监管体系也是极其复杂:人们曾要求Theranos证明自己的技术确实可行且结果准确,但其公司却一直采取回避的做法,这是因为Theranos公司的化验并未得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
所有这些万恶的存在都必须严惩不贷。尽管我们逮到了替罪羔羊,但众多问题依然得不到完善解决。即使我们找到了诱发Theranos公司崛起后陨落的所有因素,但相似的境况还是会再次发生。崛起,炒作,陨落;再崛起,再炒作,再陨落。那么导致这种循环方式周而复始不死不灭的最大催化剂是什么呢?傻钱效应!
让我表达地通透一些:世界上最顶尖的生物技术投资者们都完美地避开了Theranos的陷阱,如最受推崇的五家生物科技公司Venrock, Third Rock Ventures, Polaris, Deerfield和Versant。还有一些处于硅谷周边的医疗实践公司,比如Google Ventures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也视Theranos为雷区。
生物技术的融资过程虽存在着些缺陷,但总体运行良好,有任何可疑之处都能敏锐地嗅出。与高科技消费品投资者不同,许多生物技术的风险投资者们更倾向于在A轮融资或更久之后,花费大量资金用于法律或咨询等方面,有时候费用多达10万美元,其目的就是为了审核创业家,该过程一般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从同行评审的期刊中,投资者们也可以看到公司的产品数据和成效。但是就Theranos公司而言,这种情况却从未曾出现过。Steve Kraus,一位来自于美国柏尚风投公司的生物技术投资者曾这样表示过,“公司所有的技术和监督管理都应该有答案的。”
真正的问题便是那些“所谓的傻钱”在医疗保健领域内的可用性。伴随着大量经验丰富的医疗投资者的出现,医疗保健科技公司随之也有了更多不同的选择。就像最近报告的那样,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企业科技风投正在医疗保健领域探索着新的机遇。近来,受各国央行QE资金充裕的推动,大批公司都选择在这一生物科技领域下了极大赌注,从而一连串的医疗科技公司“独角兽”拔地而起,“独角兽泡沫”也应运而生。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拥有着巨大估价的Oscar Health。
就医疗保健领域而言,“傻钱”的流入,看起来似乎完全无害:但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通过试验看哪一种办法更有效,进行仔细的对比观察,对吧?就Theranos公司的这种情况而言就是,该公司的验血技术——“刺手指验血”,旨在帮助被检验者化验出体内的各种疾病种类。直到上个月,Theranos争议全面爆发后,一个来自于西奈山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对Theranos和其竞争对手Quest 和Labcorp的各项测试进行了比对。
经历过这些重大的变革后,我们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类似于Theranos的场景还会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