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Maker 这么一个普通用户很少会听到的名字,为什么很可能会如此重要?
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 1987 年,那是史蒂夫·乔布斯刚刚离开公司的两年后,苹果就分离出了一个名叫 Claris 的软件子公司。1998 年,Claris 公司更名为 FileMaker,也就是它旗下最成功的产品的名字。有趣的是,这次更名是在乔布斯胜利回归苹果担任 CEO 的两年后。
尽管已经分离了出来并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但 FlieMaker 仍旧自豪地将自己视为苹果的子公司。从一开始到现在,FileMaker 一直都在自己的圣克拉拉总部,距离苹果著名的库比提诺飞船并不远。
在一份工作招聘广告上,FlieMaker 称自己“从创立至今每个季度都在盈利”。它为 iPhone 和 iPad 推出了移动版的 FlieMaker Go,目前下载量总计已经达到了 200 万。
在这些年中,FlieMaker 的产品重心已经发生了变化:最初它是一个纯粹的数据库软件,现在它还能帮助那些非技术型的的小企业创建定制网站,甚至还能在他们不知道如何编程的前提下打造 Windows、Mac、iPad 和 iPhone 应用。
事实上就在不久前,FlieMaker 发布了旗下软件 FlieMaker Pro 的第 15 个版本,加入了对现在已经成为苹果主要卖点的多个旗舰功能支持,如 Touch ID 指纹扫描和 3D Touch 压力感应等。
尽管 FlieMaker 是在没有乔布斯的时期发展出来的,但在如今的体系下,它很有可能在苹果的未来中扮演重要角色。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可以回顾也一下它的历史:
Claris 这一家之后才被命名为 FlieMaker 的软件公司,在那个苹果因微软和 IBM 的崛起而逐渐衰退的年代,却拥有着辉煌的历史。
据说当时许多开发者都很嫉妒诸如 MacWrite 和 MacPaint 这些 Macintosh 内置的工具,因为它们太优秀以至于消费者们根本不想要其他人的软件。正因为如此,苹果将这些产品,甚至包括微软 Office 的竞争者 AppleWorks 统统归到 Claris 的旗下,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态度,让开发者社区认为苹果无意于他们直接竞争。
前不久已经离世的硅谷传奇导师比尔·坎贝尔是苹果长达 17 年的董事会成员,在当时也作为 CEO 负责带领 Claris 的工作。Claris 独立性非常强,被允许自行其是,而且确实成绩斐然,它所有的软件在 Mac 上都相当受好评。1988 年,Claris 收购了数据库软件 FileMaker,在那个人们对数据库兴致勃勃的年代目标直指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事实证明这是一次非常关键的收购。
到了 1990 年,时任苹果 CEO 的约翰·斯卡利决定取消一切和 Claris 相关的计划,让它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公司。在斯卡利的这次决定之后,比尔·坎贝尔和其他的苹果高管离开了 Claris。但即便如此,Claris 仍是苹果的全资子公司。1998 年,Claris 正式更名为 FileMaker,因为那是它最成功的产品的名字,并且改变业务重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个人和小型企业打造自己的应用上。
比起 FileMaker 公司更名那时,苹果现在的状况要好得太多了。凭借着 iPhone 让全世界狂热的魔力,苹果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苹果是否要转型越来越关注。事实上我们确实能看到这种迹象,因为苹果和 IBM、SAP 和思科的合作都已经暗示了这一点。比如和 SAP 的合作,通过将 SAP 的庞大商务数据库引入到 iOS 平台,确实能够让 iPhone、iPad 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对于很多规模较小的组织来说,苹果和 IBM、SAP 这些公司的合作实在是有些“过头”了。打个比方,如果只是一家本地的健身房,就根本不需要那么庞大的解决方案,也不应该要求经营者掌握应用开发的只是。
对于那些小型的商务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加简单的解决方案,可以在手机或浏览器上直接运行,只需要用以收集诸如注册和预约的数据即可。很明显,FileMaker 将能够填补这个空白。
正如我们上文所说的,FileMaker 能够帮助小型企业和个人完成应用打造,一个消费者仅需要 10 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应用定制,不需要写任何的代码。应用生成和收集的数据可以被分流到其他数据库或电子表格程序中。而 FileMaker 15 的到来,更是能让客户们用上 iPhone 和 iPad 上的最新功能,让使用变得更友好、更现代化。
解决方案咨询部门的主管 Andy LeCates 说,事实上 Apple Store 的小型业务咨询团队已经开始将 FileMaker 推荐给那些本地的商务客户了。那么,当苹果逐渐开始重视起企业市场之后,FileMaker 将很可能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使它针对的不是那些引人注目的大型跨国集团,也能够在更广大的群体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