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年初深圳创业孵化器“地库”爆出倒闭关门(其实是转手转让而已)歇业,引发了关于创业孵化器倒闭潮的讨论后,无独有偶,又是在深圳出了另外一件事。
4月22日,深圳本地知名的老牌的孵化器品牌孔雀机构,因为拖欠物业公司的物业费,被物业强行要求撤场,直接影响到了还在孵化器办公的创业团队,引发了小小的新闻热点事件。
回到孔雀机构的被清场事件本身,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我们也能够从一个侧面窥探到当下孵化器(众创空间)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核心逻辑和存在的问题——那些不断被实践者印证的问题。孵化器运营的本质逻辑是什么?哪些人才真正具有运营孵化器的资格?运营孵化器的核心能力又有哪些?随着一个个鲜活案例的出现,让更多人能够看懂其中的秘诀。
孔雀机构,一个从名称上就能够感受到其有所不同的孵化器。据公开资料介绍,这家孵化器在没有双创号召之前,已经在深圳开始进行孵化器运营,可以说是行动比较早“老牌的”、“资深的”孵化器了,从当下活跃在深圳孵化器运营领域的专业人士的出身可以看到,好多都来自于这家早期的孵化器机构,就足以可见其身份地位,有一种深圳孵化器运营人才的黄埔军校的味道。
然而,或许是因为太早进入这个市场的原因,也导致了前期经营过程中的良好状态,或者是专业化水平,被一些后生可畏的闯入者、一些投机进行孵化器运营的土豪和非专业人士的参与所干扰。虽然后来者竞争对手的实力不一定很强,也未能实现行业的颠覆,但是他们对孔雀机构这样的老牌孵化器产生的影响就是分流了目标用户群体。再加上孔雀机构团队的不稳定,包括一些新起之秀的挖角和团队内部的原因而导致的骨干的出走,最终造成了这样的现状。总有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感觉,而事实上也确实可以确认其这样的现实遭遇。
当下我们可以确认的几个基本事实:
首先,孔雀机构比较早进入这个市场,并且取得过接近100%入驻率的辉煌成绩,而后来因为市场的变化,包括物业装修等原因,产生入驻率的波动。
其次,由于后来者的蜂拥进入,导致了目标用户的分散化,从客观层面分流了孔雀机构的用户群体,也造成了事实上的业务影响。
最后,由于上述两个原因的客观影响,加之在物业管理费方面的关系处理的疏忽,未能很好的危机公关及时处置风险。包括客观条件上这件事情的资本储备,特别是在项目困难过程中进行抗压处理保障的风险基金预留的缺失,导致在中间运营过程的现金流问题出现,最终整个局面的急转直下,让人唏嘘不已。
透过以上事件的回望,能够得出进行孵化器运营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或者说进入孵化器运营这个行业之前必须明确认知的两件事情:
其一,孵化器运营是一件长期收效的事情,在短期内要克服收益回报无法满足当下急速回报的要求,并且在长回报周期内,要有充分的心理和其它准备进行变局的应对。
其二,孵化器运营的不确定性,和回报周期的长期性,都在事实上催生孵化器运营者,必须看清事物的本质,孵化器运营是一项重资产的事情,除了进行日常的装修和场地租金的投入外,还必须匹配相应的风险保障基金,以备在较长的运营周期中变局出现的应对,准备金是非常重要的。
以孔雀机构事件为例,虽然过往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由于市场的变化,催生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包括客源减少,收入减少,成本上升,在这过程中,又因为缺乏必要的风险准备金,包括度过困难时期的基本资本储备,不但没有基本的储备,反而是基本的物业管理费用也出现支付问题,则爆发问题就在所难免。
当下,进入孵化器运营的各方力量中,大抵是来自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力量:
其一,没有想明白孵化器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只是一腔热血就投入其中,几乎可以说是“盲目”进入到这个市场,怀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理,或者是带着短期投机套一些政府补贴的心理来的。这类力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泡沫部分,也是市场上的鲶鱼。
其二,想明白了孵化器的本质,或者其本身就是最适合做孵化器的本源力量,比如创投基金和地产商,运营孵化器本身就是其分内事情,即便没有搞明白当下创业孵化器的本质,也因为其身后深厚的资源以及资本实力的支持,对短期变现没有直接要求,也注定可以长期持续的将孵化器运营下去,以广州的第四象限(启赋资本)、李开复的创新工尝万科云(地产商)等等。
其三,想明白了孵化器的本质,甘于做二房东的运营者会通过精细化的运作方式,将其作为一门十分讲究生意,用严格的经济学、成本学的测算方法,计算出科学的投资回报率,并且配备相关的储备资金作为备用金,长期投入到这个市场中去。其中以上海的方糖小镇为典型代表。
而这三类投入主体的共同参与,导致了市场的鱼目混杂的局面的产生,这也事实上导致了劣币与良币之间的激烈竞争,市场混沌现象的存在。
而孔雀机构,作为早期的优秀专业的孵化器运营机构,享受了早期市场的红利期,但是后来由于政策上的红利期的冲击导致更多主体加入其中,客观上稀释了孔雀机构前期积累的优势,最终导致其准备不足而出现了困局。
导致困局的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因为来自于市场的客观冲击,所谓的带有投机性质的或者说泡沫性质的劣币主体进入导致的冲击;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因为创始人自身的限制引发的团队内部的变化,并且缺乏对于孵化器运营长回报周期,以及准备匹配充分的风险应对的备用资金,从而导致遇到变动因素的影响的时候直接产生了出局的结果。
站在一个旁观者角度,长期运营孵化器,拥有丰富经验积累的孔雀机构,怎么说都算市场上的良币。然而由于市场客观冲击,一些劣币的蜂拥进入的影响,又由于自身的储备根底不够深厚,最终导致了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十分的可惜却又没有办法。
在中国的诸多市场中,往往劣币驱除良币是通往这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这或许就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独有特色,从保险市尝汽车后市尝团购市场等等领域,都无不呈现如此特征。
当下的孵化器(众创空间、联合办公空间)的蜂拥而起,更多的未能抓住商业核心本质的主体的进入,已经严重冲击了这个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行业的洗牌上演是早晚的事情,也许就在2016,孔雀机构的“悲剧”或许不是最后一个,孵化器的洗牌重塑过程正在痛苦进行着,看得到曙光,但是谁将见到那第一眼的希望之光,还未曾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