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和机器人谈恋爱?《日本经济新闻》3月16日报道称,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机器人与人类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起来。如果机器人能够与人类互通心意,也许会出现机器人深入个人生活,威胁人类隐私的事态。人类与机器人的差距越来越小,我们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伦理问题。
太可怜了! 简直就是虐待。 2月下旬,YouTube上的一则机器人视频下面出现了众多网友表示同情的留言。
视频发布者是机器人研发公司美国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一台机器人抱着箱子正在双足直立行走,旁边一名男子用木棍击打机器人,打落其手中的箱子,被打倒后的机器人依然能够独立站起来。对于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人们纷纷称赞 了不起 ,但也有不少评论谴责男子的行为。
波士顿动力公司并没有恶意。该视频只是为了测试机器人受阻后恢复动作的性能。但没想到引发了很大争议。波士顿动力公司在1年前发布的脚踹四足行走机器人的视频也有过同样的反响。
大概某些观众产生了将机器人当成真正生物的感觉。损坏机器人不会构成伤害罪。但与实际生物相近的机器人受到伤害时,很多人会觉得很可怜。机器人已开始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的伦理观。
与机器人**?
“到2025年,与机器人**将成为很平常的事”。美国著名民间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4年发布的机器人产业预测中写入了如上内容。这已不再是科幻情节,而是对未来的先知先觉。
<电影机械姬>
2015年秋季,英国BBC和美国CNBC等媒体报道了一家美国企业制造出女性形象“**机器人”的消息。该公司负责人认为该产品可以帮助丧偶者解决生活烦恼。
《日经新闻》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台真人大小的“全球首款**机器人”目前正以6995美元的价格销售。据悉该机器人预设了“交际型”、“服从型”等多种性格模式。这家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销售业绩尚不清楚。但该产品却在国际社会上引发讨论,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机器人将进一步激发人类对身体的欲望”。凯瑟琳·理查德森(Kathleen Richardson)是英国德蒙福特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的机器人伦理研究员,她在网上发出了警示性声明,正在向全世界募集赞同者。她指出,过度专注机器人将“损害人类之间的情感共鸣能力”。
因为封面成立的学会
人类与机器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已引起了技术人员的注意。日本人工智能学会在2014年12月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该学会期刊的某期封面上刊登了女性形象的清扫机器人,招致了“性别歧视”的指责,由此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该学会意识到,有必要认真讨论机器人和社会伦理观的联系。日本机器人学会提出“实现和维持健康社会”的方针,要求机器人的研究不应脱离一般社会观念。
尽管追求仿真人的机器人研发潮流没有改变,但其实暗藏陷阱。
“个人隐私的收集和管理将成为焦点”。日本花水木律师事务所的机器人法律问题资深律师小林正启为机器人产业的风险敲响了警钟。作为代表性案例,小林正启提到了日本软银集团的人型机器人“Pepper”。
软银社长孙正义称这是一台“有爱心的机器人”,目标是普及到一家一台。Pepper可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感情,不断提升交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机器人拍摄和录音的信息将上传到云服务器上记录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