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晔旻
3月9日,继1997年超级计算机“深蓝”与棋王卡斯帕罗夫的国际象棋大战之后的又一次人机大战,将用围棋这种古老的东方游戏上演。对阵的双方是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与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九段。获得“代表人类”这一殊荣的棋手并非来自围棋的发源地中国,亦不是来自将近代围棋介绍到西方的日本,而是韩国,这即使在半个世纪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唐代的朝鲜棋王
究竟是何人发明了围棋,说法甚多。追溯最远的一种说法是“尧舜造棋”,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尧造围棋,以教丹朱。”至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已经记载,魏国的大夫大叔文子曾经用“举棋不定”这一成语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说明围棋在当时已经很流行了。
南北朝时期是围棋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围棋已经走出中国,传播到了朝鲜半岛,随后又以朝鲜半岛为中介传到了日本。从此,围棋即与汉字、筷子一样,成为东亚文化圈的重要标志。
围棋在韩语(朝鲜语)里有三种说法,分别是“(Budak)”、“(wigi)”和“(sudam)”,后两者分别来自汉字“围棋”和“手谈”,但使用最广泛的“(Budak)”实际是一个没有对应汉字的“固有词”。虽然不能因此说朝鲜半岛早在接受汉字之前就接触到了围棋,但围棋传播到朝鲜半岛的历史久远却是毫无疑问的。
记载(朝鲜)三国时代历史的《东国通鉴》说,大约在南朝的刘宋年间,当时的百济国王热衷围棋,高句丽长寿王高琏遂招募僧侣道琳使用反间计谋。道琳擅长围棋,逐渐取得喜好博弈的百济王的信任并被尊为上客,其后道琳蛊惑百济王奢靡腐败、大兴土木,造成国库空虚、人民穷困的局面。于是高句丽王发兵攻伐百济,其事在公元475年。
朝鲜三国时代形势
当时朝鲜半岛尤其是西南部的百济的围棋风气应该是很浓厚的,二十四史中的《北史》和《周书》都在《百济传》里记载“(百济)尤尚弈棋”。公元668年,新罗王朝统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从此更多地吸收唐文化,并经常派遣贵族子弟来唐留学。这时的围棋,在朝鲜更加普及。
《新唐书·东夷传》上说,由于新罗“国人善棋”,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廷派围棋国手、府兵曹参军杨季鹰充当使节赴新罗,令朝鲜半岛的围棋高手甘拜下风,新罗朝廷为此“厚遗使者金宝”,可见围棋在朝鲜是非常受重视的。
经过互相学习、交流,朝鲜半岛也出现了一些棋艺高超的棋手,新罗时代的棋手朴球曾在唐朝担任过“棋待诏”,这个九品芝麻官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等待皇帝的诏书,陪侍皇帝下棋,朴球就与唐德宗一起下过棋。能担任“棋待诏”的自然非围棋高手莫属,而朴球其人归国临别时,张乔赋诗《送棋待诏朴球归新罗》感叹,“海东谁敌手,归去道应孤”,足见朴球堪称当时的半岛棋王。
夹在中日之间
与中国的情况类似,作为“文人四友”(琴棋书画)之一的围棋,只不过是朝鲜士大夫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并没有登上大雅之堂。到了李朝(1392-1910年)时期,朝鲜的围棋水平甚至已落到东邻日本之下,据说,在日本德川幕府早期的元和(1615-1624)年间,朝鲜围棋高手李祠史访日,与当时日本围棋第一人、担任“名人棋所”的一世本因坊算砂对局,结果本因坊算砂口出大言,非要让其三子。结果一局下来,李祠史还真输了,而且输得服服帖帖。结果在幕府时期就形成了一个惯例,外国人与日本名人对局,一律“先摆三子”,虽然在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时期,有幸来江户(今东京)与日本名人交流的却只有琉球棋手而已……
一世本因坊算砂
李朝后期,清日各自闭关锁国,李朝与两者的文化接触只限于为数寥寥的使节(到北京的叫“燕行使”,到江户的叫“通信使”);朝鲜半岛的围棋也在这种无人交流的局面下走入歧途。李朝的贵族被称为“两班”,以讲究繁文缛节著称。这种文化也被他们带到了围棋棋盘之上,发展出了朝鲜特有的“巡将(顺丈)”围棋:双方对弈之前要摆上“座子”,黑子9个,白子8个,然后白先黑后。这与当时的中日围棋都已迥然不同,中国传统围棋的“座子”是黑白在对角星各放两子,而日本干脆已经废除了“座子”——与现代围棋一样。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势抬头,在东亚三国可谓一枝独秀,日本围棋也随之跃升为世界领先。这一时期,朝鲜围棋与日本围棋以一种并不令人乐见的方式重新开始了交流。近代朝鲜历史上一位不能不提的人物是金玉均,他既是朝鲜末年近代启蒙的开化派急先锋,又是朝鲜铁杆的亲日派;既是太极旗(今韩国国旗)的创制者,也是1884年因清军介入而失败的“甲申政变”的始作俑者;而他在1894年被朝鲜政府派出的刺客于上海刺杀,遗体运回国后以大逆不道之名示众,也是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提供的舆论口实之一。
从“甲申政变”失败到上海遇刺,金玉均在日本渡过了十年流亡生涯。出身两班贵族的金玉均同样爱好围棋,曾与日本的四位本因坊(十六世及二十世本因坊秀元、十七世及十九世本因坊秀荣、十八世本因坊秀甫、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结下了渊源,曾在流放地小笠原群岛与秀荣手谈三个月之久,使得小笠原群岛弈风大盛:岛民以金玉均居住的1号馆舍为中心开展新年围棋活动。尤其团体战岛民分东西两派,输的一方要准备酒和食品,继而集体欢宴。
金玉均
金玉均不但爱好围棋,而且水平不低,棋力为初段棋手授二子或让先。而秀荣则让金玉均六子。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朝鲜下的是传统的巡将围棋,而流亡日本后则立即去掉了座子而改下日式围棋,这仿佛预示着古老的巡将围棋也即将与500年的李氏王朝一样,在现代化的转型年代走到尽头。
以日为师,青出于蓝
二战时期,日本著名棋士、曾与吴清源上演“镰仓十番棋”的木谷实访问朝鲜(当时是日本殖民地),他在授二子的情况下横扫朝鲜国手,随后,权秉郁以授三子迎战,木谷实沉思后表示,“如果是三子会花些时间”(而不是“下不了”),最终对局以木谷实的胜利结束,之后不久,权秉郁竟郁郁而终,足见朝鲜的围棋与日本之间已经出现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木谷实
令人玩味的是,跨越这条鸿沟的曙光恰好出现在木谷实的身边。木谷实一生收徒无数,弟子段位总数达到500段,其中一位叫赵南哲的徒弟就来自朝鲜半岛,日后被称为韩国“现代围棋的开山鼻祖”。
赵南哲
生于1923年11月的赵南哲祖上几代均是江原道的名门望族。其父赵凤九认为,只有下围棋是公平的,围棋只以实力论英雄,只有下围棋才能够从精神上击败日本人,于是让他的小儿子赵南哲学习围棋。1937年,赵凤九把赵南哲送到日本学棋,拜木谷实为师,五个月以后,赵南哲成为日本棋院的院生,四年以后,赵南哲成为日本棋院的初段,在木谷门中,赵南哲是第三个入段的。
二战结束之后的1945年11月,年纪不过22岁的赵南哲以日本棋院初段的身份引火种回国,心怀“棋道报国”信念首次开办“汉城棋院”,其宗旨是:“一、为将来的国际比赛废止巡将围棋,以现代围棋代替。二、禁止赌棋,作为健全的国民娱乐进行普及。三、努力把棋院发展成类似日本棋院的机构。”十年之间,先后经历十一次搬家,改四次名称,其间又经历了朝鲜战争战火洗礼,赵南哲终于在1954年创立社团法人韩国棋院。
彼时的韩国棋手只能把茶馆酒楼作为自己的活动场所,棋手们只能下点赌彩棋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更多的人愿意下棋,当然也没有人愿意教棋。赵南哲自承,“韩国围棋界大概熬了十年的苦日子。那时候我在手推车装上棋盘到处去普及,和现在早晨卖蔬菜的没有什么两样。”就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处境下,韩国现代围棋走上了正轨,废除巡将围棋、确立段位制度、开展新闻棋战。当时韩国的段位津贴少得可怜,“初段1000韩元,二段2000韩元,三段3000韩元……这些钱也就能喝一盅烧酒”,一开始,还是赵南哲掏了自己腰包发放了段位津贴。
为了在韩国推广现代围棋,赵南哲坚持“普及围棋不能套用日本的围棋用语,必须用我们的语言进行改造”,遂一边翻译日本用语,一边又自己创造词汇,推出了韩国围棋界的名著《围棋概论》。随后,《围棋概论》引起了巨大反响,使韩国围棋人口直线上升。
长期而艰巨的努力终究获得回报。1985年1月1日,韩国媒体在光复四十周年之际评选了引领韩国发展的百人,赵南哲赫然在列。三年之后,世界性的围棋比赛问世,在首届应氏杯决赛中,韩国棋院的曹薰铉以3:2击败聂卫平获得冠军,宣告韩国围棋已然崛起而与中日形成鼎足之势,世纪之交,甚至有韩国媒体自诩为“世界围棋最强国”。可以说,这一切都离不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赵南哲。
参考文献:
蓝烈:《金玉均棋事》,《棋艺》,2004年10月
蓝烈:《赵南哲自述》,《棋艺》,2005年-2006年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