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Uber为何不做中国本土产品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02-25 12:18:45   浏览:2354次  

导读:虎嗅注:这是一场由阿尔法公社组织的闭门活动,集结了Uber硅谷产品团队和中国创业者。双方在一问一答中,从技术层面揭露了一个不一样的Uber。比如,为什么不建立中国本土的产品?,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这是重复劳动,没有必要。 以下内容来自阿尔法公社,虎...

虎嗅注:这是一场由阿尔法公社组织的闭门活动,集结了Uber硅谷产品团队和中国创业者。双方在一问一答中,从技术层面揭露了一个不一样的Uber。比如,“为什么不建立中国本土的产品?”,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这是重复劳动,没有必要。

以下内容来自阿尔法公社,虎嗅做了删减和编辑。

为什么不建立中国本土的产品呢?

Nundu(Uber集团产品经理):Uber的核心产品架构是高度统一的,同时对本地化授予了极高的自由度。很多功能都是来自于独立的城市运营团队,比如动态定价模型就是SanFrancisco团队发现的,我们把这个做成产品核心构件,全球都可以使用。城市团队拥有很高的运营和市场的自治权,比如Driver和Rider的开拓、团队设立、政府关系,甚至PR。

我们不在各个城市设立独立产品的原因是,大多数产品的构成是一样的,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开发。让不同地方的产品团队做不同的功能开发的话,整个产品的框架就会混乱,系统的复杂度骤然提高,系统内部的交互性也会随之崩溃。

但Uber会有一套机制来协调城市之间的产品需求,我们每一个职能部门里都有一个产品运营对应一个国家或城市,他们是功能产品经理和城市团队的桥梁。Uber能在一天时间上线一个城市的产品。每次启动一个新的城市,只需要按照产品模版勾选功能,就能快速上线适应当地需求的产品。这样即利用了统一产品来缩短上线周期,又高度适应本地要求。

如何用全球数据,给各个城市做产品优化?

Rafi Lurie(Uber负责实验性平台):利用数据做产品优化简单来说分三步:首先获得一个数字,比如说改变请求按钮的颜色,提交请求的比例改变了多少。然后你会根据数字做一个实现功能的假设。最后,实验。进行AB测试和实时监测。

Nundu:但我觉得很多公司做得不够的一点是,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传递给大家。公司越大,对这些实验性的宽容度就越低,但Uber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测试和实验的公司。所以对于城市团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其他城市的实验数据,而不是重复地犯同一种错误。一个公司的BI,不应该仅仅是公司的一个工具,而是集合这些公司在不同阶段中的经验,这样每个人都与CEO有同样的视野和认识。我们对于一些问题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但是我们有一个智慧库(Wiki)来共享经验。

Nahom Workie(Uber负责数据平台):我有一点想要补充。如果一项实验你做失败了,大家不会认为你是失败者,而是获得了一次积累和收获。你没有失败过,只说明要么你很聪明,要么你就没有去试着超越极限。你也不能保证下次成功。Uber非常坚持的一点是,各种实验数据及时公开,避免同类实验需要反复做。

内部怎么评价新LOGO?如何看待反馈数据?

Nundu: 新产品的测试反馈总会让PM怀疑人生,我带的团队经常问我这个产品该不该这么做。事实上,如果你做的产品测试模型反馈数据全部是正向,这说明你选择的数据是片面的。我去年负责发布一个新版本的产品,我们的目标就是新产品不好不坏,就行了。只要反馈是中立的,我们就胜利了。

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产品放在一个新平台上,或是解锁一些新任务。如果你过分相信数据或是用户,你就会错过很多机会。数据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工具。当你在一个领域工作很多年之后,你会有培养出一种直觉。你不需要做成千上万的AB测试,而是只做一两个就够了。数据不能帮助你在设计上做更好的决定,设计的直觉和对市场的了解更重要。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中国的视觉系统放在美国做测试,那肯定是要炸锅的。

如果说城市团队有了新的需求,谁有权做这些改动?

Nundu:在Uber的执行,不需要预先批准。我曾经在谷歌的搜索引擎团队工作。谷歌有严格的审批制度,我的每项设计都会需要经过差不多二十左右的人批准。

Uber是另外一种玩儿法。Uber省去了审批,但为了让所有人的工作在同一条阵线上,我们用RFC的协作方式。RFC,RequestFor Comment。所有跟某项目相关的人都会收到开放邮件,项目的进展会写在邮件里,邮件的内容不需要谁来同意,但会事先告知。

与滴滴有什么不同?

Nundu:我的回答很直接:我们的产品更便宜。比如用数据来降低开支成本等等。我的意思,不止是更便宜,还要更可靠,更有用。就像是,有谷歌,雅虎,bing那么多搜索引擎,使用率最高的还是谷歌。专注是一件有力的武器(Focus is power),我们的理念就是专注于做最好的产品。所以Uber现在是并且将来也是,用最聪明的人,专注的做好打车这么一件事。

我们的产品初衷是为了让用户打到车,当遇到节假日车源不够的时候,我们就会牺牲价格,增加倍率提高对司机的补贴,来保证用户能叫到车。没有车比价格高严重一百倍。当你的产品稳定,你做得足够好时,用户就会越来越依赖你。

姜智亚(Uber中国产品负责人):Uber的CEO Travis是技术出身。所以,Uber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交通运输公司。如果在某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Uber会以技术来解决,比如上面提到的想要把等车时间缩短的方式。滴滴现在公司规模已经有四千甚至五千人了。而Uber全球的员工也就5000多人。这是我们最不一样的地方。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Uber 本土化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