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OPPO:今年重点不是新增网点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02-18 16:22:43   浏览:15453次  

导读:吴丰恒 每年回老家过年期间,细心的你会发现手机品牌OPPO专卖店已经深入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 事实上,OPPO线下目前已拥有近20万家销售网点体系。与网购不同的是,这种面对面的线下销售依然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手机的主要渠道。2015年OPPO实现销量5000万...

吴丰恒

每年回老家过年期间,细心的你会发现手机品牌OPPO专卖店已经深入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

事实上,OPPO线下目前已拥有近20万家销售网点体系。与网购不同的是,这种面对面的线下销售依然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手机的主要渠道。2015年OPPO实现销量5000万台,相较于上年的3000万台,增速达67%,这与国内手机整体市场个位数增长显得格格不入。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OPPO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多年的线下渠道布局以及品牌塑造。在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和综艺植入后,年轻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上升到一定高度,而明星鹿晗和李易峰的代言也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

在全球以及中国手机市场总体放缓的背景下,国产手机之间的厮杀愈加激烈。对于OPPO而言,长期布局线下渠道固然取得了当下优势,但也正面临其他厂商加速线下渠道布局挑战。

对此,OPPO主管市场和渠道的副总裁吴强表示,2016年OPPO在渠道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就是优化现有网点质量而不是新增规模。

2015年已有多家手机品牌表示将加大线下渠道投入。对此,吴强表示,短期将增加OPPO对于线下渠道获取的成本,但长期并不担心会形成压力,“线下渠道真的要做好,需要长期的耕耘和沉淀。”

对于外界而言,OPPO的渠道建设一直很神秘。吴强表示,OPPO线下渠道最大特点是,让代理商和OPPO保持统一文化价值观。实际上,OPPO把全国划分为30多个一级代理区域,代理商负责向终端零售店铺货。

OPPO的渠道历史很悠久,早在步步高做VCD的时候,各地要派驻厂家代表,部分员工就成了步步高的第一批经销商,而后来OPPO成立,这些人又有一些成为了OPPO的经销商。虽然后来渠道几经变更,但OPPO的传统是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很密切,部分OPPO代理商就是OPPO前员工,部分代理商也在OPPO持有股份。

这种密切的关系,决定了经销商不会干出一些离谱的事情从而损害OPPO的声誉,而售后与服务的优势也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记者了解到,OPPO去年实现销量67%的增长,与其加大线下投入有关,2014年底,OPPO拥有近14万家销售网点,而这个数字在2015年底已激增到20万家。

“任务目标背后必须有承载,仅仅提升原有网点销量效果有限,而新增网点提升销量相对容易。”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吴强不否认网点扩张对于销量提升的作用,不过他不认为这是对于其他厂商加大线下渠道投入的应对,“我们是在按照自己一贯的规划发展。”

OPPO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陈明永曾用围棋来比喻经营,“真正的围棋高手是你围你的地盘,我围我的地盘,我们可能没有任何厮杀,高下已见。”实际上,OPPO习惯于自己搞定一切,无论产品设计理念、渠道营销,它还是目前为数不多仍保留自己制造工厂的国产手机厂商之一。

咨询公司GFK认为,OPPO、VIVO传统模式已经发展到一个“巅峰”,继续突破需要进一步“质变”。实际上,OPPO当下面临的挑战就包括如何消化扩张中迅速新增的销售网点。

GFK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近乎停滞。不同研究机构对于国内手机市场增长数据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维持一个共同判断,国内市场逐步饱和,增长放缓将持续。

“当盘子容量不再增加,竞争和洗牌也将更加激烈。”一家手机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2015年,小米仍在国产手机品牌中占据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不过增速趋缓,而运营商渠道占比较高的酷派、联想,也出现业绩下滑。而线下渠道占比较高的OPPO、VIVO,2015年增速明显,冲进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前四强。

2014年以前,线上渠道销量在手机整体销量中虽占比不高,但维持着每年50%的强劲增长,GFK报告指出,2014年之后,曾经增长强劲的线上互联网渠道对于手机销量的增长维持在8500万部左右,2016年预计变化不大。

运营商渠道曾经是手机销售的主流渠道之一。但补贴政策的调整使得原本依赖运营商的酷派、联想等手机厂商业绩有所下滑。2015年上半年,酷派营收显著下滑,不得不基于不同渠道拆分重组其业务。

“我们判断2016年整个电商市场还会保持相对比较平稳趋势,”吴强表示,“从我们对渠道的理解来说,未来更多是线上线下相融合,我们将此称作全渠道概念。”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OPPO 网点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