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方航
像苹果手表、小米手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就连好莱坞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利用这些可穿戴设备来帮助自己拍电影、卖电影。最近二十世纪福斯出品的《荒野猎人》,就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那部奥斯卡奖大热门,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案例。
在《荒野猎人》上映前,二十世纪福斯为这部电影举办了一个试映常在场的 100 多名观众全部戴上了由 Lightwave 公司开发的智能手环,监测观众的心跳和血压等一系列生理指标,最后的结果汇总成了下面这张表。
15 这个数字代表的是平均每个人受到“惊吓”的次数,也就是影片出现意想不到的情节,出乎了观众的意料。14 代表的是观众的心跳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出现大幅攀升的次数。4716 则说明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平均每一个观众有 4716 秒保持完全静止的状态,这通常意味着观众已经完全沉浸在影片当中了。
这组数据虽然看上去很酷炫,但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才是电影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此,二十世纪福斯数字业务高级副总裁 George Dewey 表示,二十世纪福斯会考虑利用这些数据来帮助电影做营销,例如他们可能会把那些在女性观众中引起更强烈的反应的镜头剪出来,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争取女性观众的市常
真是一个让人担忧的推测。伟大的艺术来自对观众的了解,但是肯定不能局限于此。否则,市场调研公司为啥拍不了电影呢?
事实上,在可穿戴设备流行起来以前,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也都会在试映结束后从观众那里获取反溃唯一的差别可能是来自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更加客观。Dewey 认为,人们可能会因为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根据别人对电影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看法。可穿戴设备通过实时监控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消除了这样一种干扰。
如果真如 Dewey 所说可穿戴设备可以消除干扰的话,那么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电影公司开始采用这种技术来为电影收集反馈信息。
这也给一些电影从业人员造成了一些困扰。以后电影的制作过程会受到这些数据的干扰吗?比如当监测到观众对电影的结局反应不够热烈时,电影公司会不会要求导演或者制片人修改结局呢?
对于这个担忧 Dewey 给出了这样一种说法,“并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取代拍电影的艺术。”但是未来,谁又能够保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