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9日在北京发布《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报告称,“双十一”期间促销商品超五成存在先涨后降的现象,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这是中国首个利用大数据监测分析、专门针对“双十一”(11月11日)购物节所做的综合信用评价报告。报告由中国改革报社会同国家信息中心、中诚信、奇虎360等单位共同编制。2014年“双十一”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活动。今年,阿里巴巴旗下平台创下“双十一”当天销售额912亿元人民币的纪录。全球232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参与了“双十一”。
该报告共监测到今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天猫、京东等11个电商平台上的1.72亿件商品,涵盖商品类别、商品价格、消费人群、消费地域、投诉、退货、广告词使用等多项监测内容,并对各类失信行为分布情况、市场主体失信行为曝光量、失信案例行业占比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关注情况等进行了大数据分析。
据奇虎360监测,“双十一”期间促销商品中仍有52.99%的商品有先涨后降的现象,其中86%以上的商品在“双十一”的两周前完成涨价。畅销商品中有75.52%的商品有先涨后降的现象,有32.27%的畅销商品“双十一”价格高于两个月内的最低价格,10.11%的畅销商品与两个月内的最低价格持平,57.62%的畅销商品真正低于两个月内的最低价格。
报告称,电商在价格、物流、售后、支付、交易、质量等方面诚信有了很大进步,但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