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航空展上展出的航拍无人机
2015年9月14日,武汉智能鸟无人机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八旋翼无人机。CFP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北京报道
无人机产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
佛山市安尔康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力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基本上目前国内无人机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市场:一个是2C的市场,就是针对消费者的;另外一个是2B的市场,针对企业级、工业级用户的需求。两者相比,后者受到的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都还不高。
9月16日到19日,第十六届北京航展无人机专区首次现身,吸引了来自军工企业、科研院校和民营企业等在内的30余家无人机企业参展。业内预计,未来10年无人机将成为航空航天工业最具增长活力的市常但与此同时,无人机市场缺少政策和法规监管,也成为阻碍无人机产业发展的瓶颈。
无人机部际联席工作会议召开在即
在第十六届北京航展上,“2015中国无人机创新发展论坛”同期举行。
据航空法律和标准研究所所长、国家空管法规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浩透露,无人机部际联席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将很快召开无人机部际联席工作会议,明确各监管机构所应承担的职责,参与单位至少有23家,常设办事机构放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
此外,据刘浩介绍,目前正在起草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规定”几经修改,名称也几经变化。该法规已征求了多轮意见,未来将作为无人航空器管理的基本行动法规,日后将由国务院、中央军委通过。
对于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刘浩建议:应尽快立法,更多参与国际法规的制定;合理引入社会团体参与规则制定,承担起一些政府机构不能承担或者成本较高的功能;加强利益相关方的互动交流;建立一套以运营为中心、风险评估为主要手段的监管体系;建立试点体系,收集能用于监管、制定政策的数据等。
对于部际联席会议,从事无人机生产制造的企业给予了很多期盼。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任何一个新兴行业来说,监管的存在一定是必要的。具体到无人机使用的管理,关键问题在于,监管措施是否真正能够让我们的天空更加安全,同时也不至于将创新扼杀在摇篮里。“大疆创新是市场参与者,而非规则制定者,希望联席会议尽早结出硕果。”
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在探讨如何将无人机融入到航空领域,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剔除安全隐患。国内相关部门已经启动无人机飞行规范的程序,引导无人机操作执照的申请,这与很多发达国家的步伐是一致的。
90%的公司没有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根据美国蒂尔集团发布的全球无人机市场预测,未来10年无人机将继续成为世界航空航天工业最具增长活力的市场,其中全球军用和民用无人机销售额将由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6.7%。预计到2024年,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将由目前的11%增加至14%,达到16亿美元。
无人机市场虽然火爆,但从业者还是看到了业内存在的不少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无人机市场上鱼龙混杂,90%的公司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甚至有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真正做产品,纯粹就是为了炒作融资。
“目前整个无人机行业,外行看可能有点热闹,行内看有非常非常多的泡沫,甚至是一些非常虚妄、荒诞的东西在里面,认真做事的人比例非常低。”上述人士表示。
天峋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文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希望联席会议可以出台产品的质量认证文件。因为现在很多无人机产品是没有质量认证的,随便攒一架飞机也说自己是研发生产的,这是对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技术核心的公司的不公平,而且也会扰乱无人机市常
“因为现在没有行业规范。整个包括适航证、产品认证、质量体系都需要规范。”陈文涛表示。
佛山市安尔康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力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无人机消费市场爆发得很快,但是他对其后续是不是呈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还存一定的怀疑态度。相比之下,他更看好工业级市场,相信面向客户解决问题的需求会更持久。
何力宏表示,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的企业应该按照航空业的理念和标准去要求自己的产品,特别是对工业用户来讲,应该把自己视同于航空业的从业人员,按照航空业的理念去做,而不是按照一个消费电子产品的理念去做。
何力宏指出,现在市场上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大部分的无人机是按照消费电子市场的理念去做,就是能够拼凑就拼凑,能够山寨就山寨,先弄出来一个产品,然后两三个月就换一个产品,跟做手机差不多。事实上真正的航空产业,比如波音、空客,包括中国的中航工业,也不可能说一年弄出几个产品若干个型号出来。
“中国的无人机企业现在大部分没有航空的背景,也不理解航空业的理念是什么,这样会带来大量的安全问题,卖得越多,订得越多,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越多。” 何力宏说。
站在厂家的角度,何力宏表示,无人机产业要想健康发展,有两件事要做。一是希望民航局或者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对无人机适航取证上有一些引导性的标准或政策。国内的无人机领域没有适航证,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清晰标准。二是希望在无人机的使用,特别是空域管理上,有一个更宽松、更清晰的法律环境。
“因为大部分的用户特别是工业级的用户,还是希望能够遵纪守法地飞行。”何力宏说。
(房宝群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