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吹牛”几乎成为互联网创业者的必备技能之一。当余佳文这个名字因为“一亿元”利润的一年之约再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时,舆论导向再次将90后创业者的诚信问题引到风口浪尖。
虽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现有资金规模和渠道比较狭窄给新一代创业者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对比过去的互联网创业者,创业群体人数变大但成功率并没有明显提高。这给创业者带来不少压力。同时,互联网创业对企业发展速度要求更高。
新一代创业者表现出鲜明个性,不怯尝不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因此当他们感受到这种创业的压力,自然选择一条更为容易的捷径。
吹牛能为创业者提供企业起步所需要的一切:关注度以及资金。但是同时,他们也面临吹牛被戳破所带来的诚信危机,这是一把双刃剑,而选择的权利永远把握在创业者手中。
为什么“吹”?
创业者吹牛,更大程度来自于竞争的压力以及对于创业成功的焦虑。舆论以及投资人让他们信奉一个“真理”:谦虚越谦越虚,吹牛越吹越牛。但是,达不到目标之后往往带来更大的焦虑。
“太难了,只有小部分的创业公司能成功。”一个硬件行业的创业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在许多创业者看来,“吹牛”不完全出自本能,而多了“被逼上梁山”的意味。
中国就业促进会发布的《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有超过千万的网络创业就业人数。其中,80、90后青年群体成为网络创业的绝对主体,大学生网络创业人数达到600多万。
然而,即便是在浙江等创业氛围较好的城市,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也不足5%。项目众多,但好的投资机构并不多,巨大的竞争压力使一些创业者选择比较轻松的路径。这时,一个好的故事不但能吸引公众目光,为产品带来更多用户,还能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热钱。
“互联网的资本都是追求速度的,而互联网的企业很多又是整合资源型的,看谁整合得快、整合得多,不断有人在追问你的发展,许多人就会开始夸大成绩。”一位垂直细分服务APP开发者告诉记者。
余佳文曾经豪言一年之内挣到一亿元给员工,熟悉创业阶段的人都知道这事难度非常大,近乎不可能。
百度公布的调查问卷显示,35%的受访大学生在18~22岁尝试第一次创业。
大学生创业与传统创业者不同,企业起步阶段并不具备盈利能力,很多企业甚至连盈利模式都不清晰。众所周知,引人入胜的故事能吸引公众的关注为产品积累人气。投资大学生创业者,投资人看重的是激情和梦想,并不要求企业有具体的盈利模式,企业都是一边拿着投资人的钱,一边研究盈利模式。
在初期,股权投资成为初创互联网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从投资者的角度,企业越受关注,退出的渠道就更加多样,也更有保障。
“有时投资人也会帮忙吹牛,有些投资人是看噱头的,投入少量资金包装一下继续忽悠另一些人来投资让项目增值,A轮忽悠B轮,找下家。”上述创业者说道。
超级课程表推出之后先后进行几轮融资,但产品本身并没有具体盈利,据了解,目前,线上社交以及课程表并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产品本身并没有广告能够产生费用,那么半年5000万的利润更大的可能是投资人所投资金。但是截至记者截稿,并没有新的融资信息。
诚信危机
余佳文在央视节目“认怂”言论一出,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就质疑他的出尔反尔会对企业带来诚信危机。随后余佳文在道歉信中也提到其对于创业者诚信认知的薄弱。
这一年,我们看到太多动辄上千万的融资、太多上百万的活跃用户,看到很多宣传与产品现实的落差。夸大而不能落实的言论不仅伤害了企业本身,也伤害了90后创业者这个群体。
新一代创业者多少在互联网前辈身上学到“吹牛”的本领,然而最早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乐视等的“吹”更多是一种鼓吹,而不是毫无根据的吹嘘。吹牛与真牛的评判标准在于最后能否实现。创业者如果选择在公司起步阶段就吹牛,那么后果很可能是影响投资机构对公司或者创业者的印象,而这种影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对公司后期融资也会造成影响。
周鸿祎曾在某访谈节目中将投资人形容成弱势群体,并称投入资金之后对创业企业把控变弱,基本不会控制创业者对资金的使用。“创业者有N多的方式折腾投资人,比如打广告把钱给洗出去,他老婆注册了个广告公司,他可以背着你在外面再做一家公司,开发一些新的业务,对于这种人我就说,我最多上一次当嘛。”
为了不“上当”,一些投资者练就了识别创业者的技能。
“我们投资之前一般会去了解创业者本人,对于一些将创业项目或者本人讲得很厉害的、非常完美的我们都不会投。这些都是toogoodtobetrue(太好以致让人感觉不真实)。”招科高智投资总监蔡凌辉说道。
纵然新一代创业者有马佳佳、余佳文作为代表,但不是所有90后创业者都如他们一般狂傲。有90后创业者向记者表示大部分的创业者还是兢兢业业,而这些靠宣传上位的行为对他们的形象“造成了伤害”。“现在需要给90后创业者正名。”乐奇足球合伙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