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年智能汽车大会上,中移德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阴启明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特别关注。他不仅系统阐释了国内车联网的现状和挑战,更大胆提出了TSP (车联网服务供应商)要成为整合车联网产业链核心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中移德电今年初刚刚注册成立。阴启明的底气和自信由何而来?对车联网的发展还有哪些独到的见解?8月6日,记者就此独家约访了他。
把外来经验本土化
《中国汽车报》:中移德电从事什么业务?
阴启明:去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德期间相关方面签署的181亿美元大单中,就包含了中国移动与德国电信的合作项目。根据协议,双方按50:50的股比在中国设立车联网合资公司。今年3月,中移德电正式成立。
中移德电项目的意义重大,因为车联网是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标志,是通向物联网智慧世界的第一步。中国移动希望通过与德国电信的合作借鉴并推广国外的先进经验,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国内车联网的发展。《中国汽车报》:目前国内车联网发展的现状如何?
阴启明:目前国内车联网很热,许多车厂都自建了系统,但 热建冷用 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只考虑建设成本,而忽略后期的运维成本。这使得产品很难推向市场,或推向市场后很少有用户买单。其二是只关注产品功能,却忽略产品性能,比如业务的连续性、容错性、安全性等。功能做得再炫,没有底层平台的性能保障,依然无法真正经受市场考验。
用搭积木的方式建设平台
《中国汽车报》:车联网的产业链具有怎样的特点?有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阴启明:车联网产业链最大的特点在于元素很多、链条很长,包括车厂、终端制造商、运营商、地图服务提供商、保险公司等,各方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车厂具有掌控汽车硬件及车内数据的先天优势,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渠道能力以及运营经验和基础设施;OTT公司(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拥有创造出优质用户体验的创新能力。目前,大家都只是基于自身优势不断渗透,但我相信以TSP为核心整合产业链是面向未来的相对稳定的商业模式。
说到TSP,必然提及车联网平台。传统的信息化方案存在的问题包括接口复杂、重复建设、各个系统数据之间彼此隔绝,以及当接入规模大时会遇到软硬件瓶颈。模块化平台的设计理念把通用性的部分作为基础或底座来建设,而把差异化的应用部分上浮,这样客户可以在底座的基础上以搭积木的组合方式来建设自己的理想系统,从而有效降低系统开发成本。《中国汽车报》:这个系统应该如何搭建?
阴启明:我认为,由第三方TSP负责平台的开发和运营将更有优势。因为大的云化平台的设计对专业性的要求极高,无论是安全性、可用性还是可扩展性,都会比自己私有的小系统或者封闭式系统更专业。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成本会更低,因为通过多客户带来的规模效应,可以把车联网系统底座的成本分摊,同时也能通过技术手段保持客户业务的独立性和差异化。此外,平台的资源会更加丰富,因为它基于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可以充分体现出云化规模的红利。
产业链的整合至关重要
《中国汽车报》:请谈谈车联网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你的解决之道。
阴启明:挑战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安全性,其实目前汽车暴露的网络安全问题有许多完全可以避免,包括没有经过双向认证,甚至使用明码传输。其次是可用性,车联网是一个工业级的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现阶段,国内车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当海量的用户接入时如何保证系统的稳定,4G 网络覆盖需要持续完善,售中售后的服务如何保障。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应用云化技术,用更开放的心态接受云计算能力租用的商业模式;第二,整合车联网产业链,形成强大的集成能力。中国移动和德国电信的合作,就是希望利用德电的车联网平台、中国移动的本地网络基础和运营能力,再加上车企客户方面的硬件以及数据掌控力,把整个产业链真正聚合起来,实现车联系统的有效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