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由智能硬件担当主力的权益类众筹,在今年成功被股权众筹接棒之后,“众筹”这个名词如今依然保持着足够高的曝光度。
只不过,近来太过高频的众筹将筹东西的边界推广到无所不筹之后,当下最大的尴尬是摆脱不了被“玩坏”的口碑。
京东权益类众筹负责人高洪偲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众筹更多是一种思想,但现在定义众筹还为时过早。
中国式众筹的尴尬
众筹到底能筹什么?
在国内各种众筹平台中,京东众筹上线时间实在不算早。但从2014年至今,一直表现得颇为热闹,最为明显的一点是五花八门的众筹产品,正是应了那句“只有想不到,没有筹不到”。
众筹业务上线整一年来,京东众筹声势最大的是2014年双十一期间发起过众筹买房以及2015年春运期间的众筹航班。
“说实话,这两次众筹都是赔钱的事情,做这个事情一定是赔钱的,带有公益性的。”高洪偲说。
但伴随着上述两次众筹活动期间显著的用户数量上涨和来自业界的争议,“以众筹的名义做营销,看不到众筹的成分”是最为集中的批评声音。“我觉得有些批评是对的,如果一件事没有一点负面的声音,或者大家都说好,我觉得也不太好。”高洪偲表示。
事实上,对于上述质疑困扰的不仅仅是京东,将KickStarter的众筹模式成功引入国内之后,中国式众筹到底算不算众筹的问题,一直是业界争议的焦点。特别是在中国最早一批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在BAT、京东等各大互联网公司争相抢占众筹市场的关键档口逆势而为,宣布转型智能新品限时预售平台之后。
“其实,错的不是逻辑,而是错在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创业团队思考、代替消费者去买单。用户体验差使得回报型众筹会被预售型取代。”点名时间CEO张佑此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对于众筹就是预售团购的声音,高洪偲认为众筹本身不是一个销售行为,销售只是它的一个属性,但不是唯一属性,而众筹重要的是用户的参与感。
定义为时过早
在点名时间抛弃“众筹平台”的光环之后,京东依然在众筹业务上玩得不亦乐乎。
按照京东金融提供的数据,2014年7月1日~2015年7月1日,京东众筹的总筹资额已超7亿,其中筹资百万级项目超100个,千万级项目已有12个。其中,小牛电动车以超7200万元的总筹资额勇创国内最高权益众筹纪录,而三星S6钢铁侠限量版手机以近36万人次创下全国参与众筹人数之最的纪录。
而据零壹财经统计,2015年上半年,商品众筹整体交易规模达到8.0亿元,其中京东众筹即达到4.50亿元,占整个行业的56.3%。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成功将KickStarter的众筹模式引入国内,但由于国内愿意支持众筹的用户较少,能够募得的资金有限,KickStarter抽取佣金的盈利模式在中国并不适用。
此外,国内众筹项目和用户与国外的差异一直是业内“吐槽”的重点。
KickStarter上往往聚集着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对改变社会有伟大憧憬,在购买时感性因素超越了理性。而国内消费者对收获时间和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这就导致了新生项目的试错成本较大。用户在众筹平台上如果遇到了项目组跳票或是认为产品不符合预期时,更容易把怨气转移到众筹平台上去,从而损害平台的流量和影响力。
在高洪偲看来,现在给众筹下一个定义为时过早,如果让人跟人、人跟项目、人跟产品、人跟团队之间有一个连接,那众筹至少应该是目前比较好的方式。
“众筹是一种思想,结合人的力量成就某些事情,或者成就某些梦想。众筹一定会在国内衍生和变化,就像互联网迭代一样,众筹这个模式现在做定义还为时过早,一定不断在迭代,不断产生新的变化。”高洪偲的观点是众筹最后的演变有可能会变成中国新消费升级拐点的一个很重要的生活入口,能够帮助大家在大量工业时代的这种标准化产品里面通过众筹寻找到真正符合自己调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