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日本东京的佐藤由美女士下班后,发现汽车仪表板有一个报警灯在闪烁,提示需要修理。此时,通过来自家具设施、智能手机和汽车的实时数据,银行已经知道了她的车辆需要修理。
打开智能手机后,银行为由美女士提供了维修报价和可预约时间,还出具了修车开支来源的建议:她可以通过减少六个月的度假基金储蓄来获得所需资金,或是提高她的信用卡额度以支付维修费用。而在由美女士决定采纳前一种推荐,查看日程安排和预约维修时间的同时,手机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了她新的度假基金目标。
乍一看,这个故事很像对某种未来生活的幻想,但实际上,依托物联网技术,这一生活情境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实现。
在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当前消费者已进入了“客户 3.0时代。依托物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银行不仅可以改变自身在客户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还将演变成全新“物联网银行”(Bank of Things)模式:无论是面对个人或企业,银行均可向客户提供与其日常生活内容紧密相关的洞察、建议、产品或服务,真正交付定制化体验。
埃森哲指出,物联网银行不仅可以预测客户的需求,还能够根据客户不断变化的情况做出积极响应,及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目标。同时,物联网银行仍将继续成为客户可信赖的咨询提供者、接入服务者和价值聚合枢纽──但是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些功能都将建立在对每一位客户的需求和喜好的深入了解之上,从而建立扩展的生态系统。
在物联网庞大数据流的推动下,物联网银行可以预测客户的需求,还能够根据客户不断变化的情况做出积极响应,及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针对个人银行业务、企业银行业务、第一产业银行业务提供服务,成为客户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由于物联网银行需要进行海量数据分析,接入大量客户互动点,同时发挥重要枢纽功能,妥善统筹一系列的活动,以此满足客户的金融及非金融目标。为此,银行必须投资发展以下几项关键业务能力:
(一)数据分析能力
在物联网时代,数据获取总量将呈爆炸式增长。因此,银行需要不断投资于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及时分析来处理各种新数据,厘清其中的深层含义,进而向客户提供高度个性化、有价值,且具实际意义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与客户构建更加紧密的日常联系,成为他们所重视和信赖的个性化财务顾问。
(二)定制式的定价和产品开发
银行要逐步摆脱一成不变的定价模式和“一刀切”的产品模式,利用变量、评估、趋势分析和客户细分分析等手段,开发出一系列的定价模式和产品特性。未来,通过对每位客户的行为、使用情况、日常生活事件等大量细节进行翔实分析,物联网银行不仅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设计和提供量身打造的产品,定价也必须符合客户的整体财务状况。
(三)分销
为了使自身无缝融入客户日常生活,避免对其产生不必要的干扰,银行根据数据而形成的对单个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认识将极为关键。一些情况下,银行在与客户互动时居于核心位置;而在有些情形下,银行则会发现客户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才是核心所在,自己则起着重要的背后支持作用。
(四)灵活性
不断升级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将是物联网的显著特征。因此,银行只有大力发展自身的灵活性和提高应变能力,才能紧跟发展脚步,适应这些转变。银行可以通过“自我培训”提高灵活性,快速而灵活地响应各种技术变化,并通过此举保持其市场竞争优势。
(五)持续创新
从传统银行向物联网银行的转型将会是一个持续过程,需要银行不断创新,预测未来客户持续变化的需求,并采取相应行动。银行唯有成功建立快速创新能力,方可扩大客户基储提升客户价值,同时不断巩固自身市场地位。
(六)数字化风险管理
银行已经开始使用一系列信用模型全面管理自身风险。未来,通过获取与客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物联网银行可以不断完善信用模型,动态化地改善自身整体风险水平。
据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总收入将从2012年的4.8万亿美元提升至8.9万亿美元。在不久的将来,即使是最普通的家用电器,也会提供稳定的数据流,供人们分析和采取行动。为了充分利用此番良机,银行应当从今天就开始行动,大力开发业务生态系统和各项能力,为未来的物联网银行做好积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