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才火起来的3D打印,实际上已经有大约30年历史。但经过长达30年的深厚积淀,如今全球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只有区区50亿美元——“三十而不立”,是3D打印产业最贴切的写照,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是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最大桎梏。幸运的是,3D打印的从业者们迎来了足以改变整个行业发展轨迹的外部变革,即互联网时代。以云平台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逐渐出现,而这些新的商业模式,正是3D打印实现“四十不惑”的关键。
模式篇
3D打印亟需成熟商业模式云平台成共同选择
◎每经实习记者 周恒
3D打印巨大的市场空间,看得见却摸不着。
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整个行业市场规模有很大上升空间。多名3D打印行业内人士认为,3D打印之所以发展30年还没有形成规模,是因为缺乏成熟商业模式。为此,3D打印企业也一直在摸索适合发展的商业模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包括金运激光(300220,SZ)、光韵达(300227,SZ)、先临三维(830978,SZ)等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在3D打印业务上布局云平台、云工厂等“云计划”,试图让3D打印和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
调查中,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3D打印牵手云平台,可以解决用户分享的问题,能够把客户和商家结合起来,或许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发展云平台需要企业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尽管有这么多企业布局云平台,但有多少能够成功很难说。
3D打印瞄上云平台
剑桥大学工业光子学中心主任BilO’Neil表示,3D打印技术在全球已经诞生30余年,但多年来并没有很大的进步。
“一个产业,一个先进的技术,如果长达30年都没有发展起来,我认为就是因为商业模式缺失,有好的商业模式,技术不一定好也能成功,如果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再好的技术也不一定能成功。”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发起人罗军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包括金运激光、光韵达、先临三维等在内的诸多涉及3D打印业务的企业,都在加紧布局“云计划”。
金运激光早在2013年就规划了“云工厂”蓝图。金运激光董事长梁伟此前曾表示,3D打印经过十多年发展依然没有形成足够的产业规模,主要原因是3D打印尚未建立一种适合其发展的新商业模式。“3D打印有市场需求,但并不集中,以至于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并没有体现出很好的商业价值。”
根据规划,未来金运激光的3D打印云工厂将分为两大平台。其中,工业端(B2B2C)平台将作为改造传统产业的平台,面向所有需要个性化产品的传统工厂;个人端(C2B2C)平台将面对个人消费者,产品将更具个性化。
据公开报道,金运激光这种的模式为:以3D激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线上“云平台”与线下实体体验店有机结合,通过云工厂加工,从而为客户生产创意产品。这是实现商业价值的一种定制模式,商业用户及消费者只需到店定制或将激光加工及3D打印数据上传到云服务端,或者将好的创意提交给云平台设计师完成模型数据设计,再由云端工厂制作、物流系统配送,便可完成订单流程。
另外一家涉及3D打印业务的上市公司光韵达,也在布局“云计划”。光韵达董事长侯若洪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布局云平台,主要是和医院合作。具体模式是把很多医院联合起来,收集医院的CT数据,然后公司通过建模软件,把CT数据建成一个非常精准的三维模型,再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打印出来。除了打印模型外,公司还可以运用3D打印为医院做医疗导板和植入体。
侯若洪介绍,光韵达规划的平台将是一个B2B2B内部平台,不会像淘宝那样向所有人开放,而是只向他们的客户开放。此外,光韵达还在建设集中交易平台,将来和全国20多个激光工作站相连接,形成“集中平台交易、分部制造、就近服务客户”的模式。
侯若洪认为,光韵达的模式要比云工厂的概念要好一些,因为他们是统一的工艺、统一的设备、统一的技术、统一的材料,能够保证做出来的东西是一致的。而云工厂的概念是每个人既是用户也是工作者,但其产品的一致性、售后服务质量却不能得到保证。
据兴业证券研报介绍,着力打造全3D打印全产业链的先临三维,也在布局3D数据云平台,将以3D数据云平台为核心,衔接公司打印设备与打印服务产品链,构建一个“开源+封闭”3D打印生态体系。
先临三维副总经理赵东来告诉记者,以后先临三维会做一个自己的网络平台,提供一个可供分享的平台,“平台上大家可以分享数据,也可以下载数据,还可以在线设计,设计完后可以线下打印,这样云上云下就结合起来了。”
业内称效果有待观察
“云计划”在3D打印行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效果又如何呢?
金运激光的意造网平台已于去年6月份上线,并在今年3月份宣布与淘宝网、天猫等网站合作,以增加吸引力和客户粘性,提升意造网的热度和流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登录意造网的天猫官方旗舰店查询,其页面显示,销量最大的产品为“3D打印定制U盘”,截至记者发稿时销售量为1338个,售价为79元。排名第二的为“定制3D肖像台灯”,销量为64个,排名第三的“3D打印糖果笔”销量仅为28个。
金运激光一季报称,公司3D打印板块业务仍处于投入卡位期,互联网的意造3D打印云平台虽然流量和成交量均有上升,但现阶段仍难实现盈亏平衡,短期内仍难以扩大收入和实现盈利。
尽管投入已一年的意造网云平台未能“扩大收入和实现盈利”,但不少业内人士对“云计划”寄予厚望。剑桥大学唐宁学院工程研究主任授BilO’Neil说,在3D打印领域,云平台将是非常有用的,这个领域不局限于材料和数据,可以实现数字化,给予用户和设计师们方便快捷的应用。
天津微深科技总经理肖国栋告诉记者,云平台应该是一个趋势,未来两到三年内,大部分平台应该会完善。不过到那时,有的平台可能继续发展壮大,有的平台则可能消亡,具体要视不同平台的发展情况而定。
西锐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翔说,通过云平台,产品可以实现定制化,客户自己可以设计产品,也可以上传想法,请人帮助设计产品,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如果云平台能做好,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云平台打造需要很强的整合能力,云平台能否做好,具体还要看企业的内涵和整合能力。
赵东来认为,和互联网融合是3D打印发展的大方向,未来会有很多种发展模式。云平台解决了很多人可以分享的过程,3D打印解决了制造的过程,当创意和制造的问题都解决后,未来商业模式会有无限种可能性。
也有业内人士称,云平台在3D打印行业其实不算新概念,国外的Shapeways公司已成立8年时间,网络平台上面有超过两万家3D设计师开设的门店,2014年时3D打印产品月均成交量已超过18万件,“其实一些国内云平台是在模仿Shapeways模式,但最终能不能成功很难说。”
罗军说,3D打印作为一项非常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融合发展,这是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应该搭建更多开放式的应用服务平台,同时要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创客篇
身家从30万到4000万3D打印创客只用7年
◎每经实习记者 周恒
2009年,金涛和小伙伴凑了30多万元,发起成立杭州铭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创客生涯”。2015年3月27日,上市公司远方光电(300306,SZ)宣布出资400万收购铭展网络10%的股权,这意味着铭展网络的估值已达4000万元。
短短七年时间,铭展网络如何从一个“小作坊”变为规模型公司?它的商业模式有何独特之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铭展网络董事长金涛。
2009年,学生时代就对3D打印感兴趣的金涛和朋友一起凑了30多万,发起成立杭州铭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创客之旅”。铭展网络最开始的主业务为打印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人物角色模型。不过,由于没有暴雪公司的授权,铭展网络也没有广泛推广渠道,公司的订单量也很小,甚至难以维持运转。
后来,金涛把主业务定位为卖3D打印机,并着力研发桌面级3D打印机。2011年5月,铭展网络第一代MBot个人3D打印机研发成功,并于当年11月推向市常销售3D打印机时,金涛发现只卖3D打印设备有很大局限性,于是就在出售设备的同时推出3D打印服务。金涛说,对于不愿意花钱买设备,而又有3D打印需求的客户,铭展网络就为他们服务。“用户选定喜欢的东西,报出想要的尺寸等,铭展为他们打印出模型,并邮寄给客户。”金涛告诉记者,2012年铭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加在一起的销售成绩大约是500万元。
铭展网络市场部经理王岳告诉记者,在3D打印服务方面,公司服务于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电影动漫、外科医疗、机械设计、教育等行业,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据金涛透露,目前铭展网络的年销售收入已达两三千万元。
据介绍,铭展网络以桌面级3D打印机的研发与量产为主营业务,同时还代理美国3DSystems公司、加拿大Creaform公司、美国NextEngine公司的产品。目前,公司已有一半以上的业绩来自3D打印硬件销售,成为国内3D打印相关业务类型最全的公司之一。
王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2011年开始销售3D打印设备以来,铭展网络的3D打印销售就和电商相结合。目前,铭展网络建有mbot3d.com电子商务平台,并与ebay、亚马逊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有合作关系。
铭展网络销往国外的主要是自主研发的桌面级3D打印机,通过mbot3d.com电子商务平台和ebay、亚马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销往海外市场,“对于国外市场,我们的产品拥有价格优势,一般每台在六七千块钱左右,销量很好。”
国内方面,铭展网络除了继续深耕淘宝网店,还进军京东的众筹平台,并取得了不错效果。王岳说,这些众筹平台,也为创客实现创意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