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近日举行的“下一站,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的沙龙上,建华科投副总经理吴硕披露了这样一组数字:预计2015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几乎每三年产业规模翻倍。
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时还仅仅是514亿,在三年之后的2018年或将达到2000亿。与此同时,车联网的渗透率也在逐年提升,从2010年的仅仅4%蹿升至2015年的10%。
出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以及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和谐程度。当前,这件大事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交通、车联网产业已经成为风口上的产业。
据专家预测分析,智能交通技术可实现交通堵塞减少约60%,实现短途运输效率提高近70%,实现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2至3倍,可使车辆安全事故率比现在降低2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0%至70%。
“国内智能交通飞速发展存在需求驱动和政策驱动两大驱动因素。”建华科投副总经理吴硕表示,详细拆解来看,需求驱动存在于我国交通系统存在拥堵严重、停车难、客流量巨大、污染等诸多问题,同时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对现有交通体系有了新的要求;而在政策驱动方面,智能交通是交通信息化的眼神,同时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推进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
君联资本执行董事邵振兴指出,从整个中国居民的出行习惯来看,普通消费者的出行占了88%的市场份额,而这构成了汽车行业争夺的主战常其中,出租车占2.5%,27%是私家车,1%是租车,27%是步行和非机动车,30%是公共交通。
以1%的租车市场来说,2008年到2013年,市场规模从90亿增长到340亿,翻了将近四倍,预计到2018年会增长到650亿。
从租车之外的专车也可见一斑,2014年2月13日uber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2014年7月8日,快的推出一号专车;2014年8月4日易道用车宣布与百度联手推出百度专车;2014年8月19日,滴滴推出第二款专车软件产品,2014年12月神州租车启动“神州专车服务测试”,至此几大巨头先后完成布局。在更多人的眼里,2014年是中国智慧出行方式的崛起之年。
“这个行业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再到格局基本确定也就是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邵振兴表示,背后两个推动因素非常重要,一是资本,二是互联网。在出租车这个已经争夺的沸沸扬扬的市场中,却依然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而这是困难也是机遇,目前,一二三线城市出租车的需求量约为2400万单,现有完成量仅为1500万单,缺口几乎为一倍。
但是,与之相对的为已占有27%市场空间的私家车比例或将进一步下降。“前几年的快速扩张导致汽车整体产业过剩,而需求的增长却在放缓。”一位业内人士说。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37万辆供需季度不匹配给租车、专车极大的发展机会。
吴硕称,我国“智能交通”的布局共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业务;第二个阶段为在5-10年内,虽然基础设施建设仍占主导地位,但“车联网”市场占比将明显提高。“现在的车联网企业,绝大部分的还是在雏形阶段,随着发展,不远的未来,这个市场一定会出现一些成熟企业。”吴硕说;第三阶段即10年之后,基础设施建设告一段落之后,而客户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将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