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上一个十年的投资专注于解决的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刚性需求,那么下一个十年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将聚焦于解决人们的喜怒哀乐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在腾讯财经举办的2015年第一期“投资家沙龙”活动中,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畅谈了对于文化产业投资的想法。他认为,美国文化产业的现有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但移动互联网一定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绝佳机会。
“文化产业的投资关键是把握好文化产业链的“爽点”。”熊晓鸽这样认为。美国的迪士尼、福克斯等公司的历史并不长,但销售额却多达数百亿美元。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提供以情感为主导的文化产品,包括电视、主题公园、电影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他看来,中国电影的长尾效应明显不足。电影放映了就完了,没有后续的开发。但是美国,一部经典电影的后续效应会一直持续。
的确,美国所有大传媒公司,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综合。环球、时代华纳,迪士尼等大型集团旗下业务,涵盖杂志、电影、电视台、出版等等,从上端到下端,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现金流。而中国的一些上市的文化企业,经营业务相对单一,风险大,由于要求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投资价值并不高。
熊晓鸽坚信产业链的搭建,对于文化产业投资来说尤为重要。而这一投资理念,在他的行动中可见一斑。早在2005年,IDG就跟张艺谋和王朝歌、樊跃团队合作,投资“印象”系列演出。同时跟中青旅一起合作,在浙江的旅游度假地乌镇做了很成功的投资。他说:“包括对传统演出的投资,一定要投资有可重复性的内容,像百老汇一样。”
除了长尾效应不足,缺乏产业链思维,在熊晓鸽眼中,中国文化产业还存在消化渠道不足的问题。以电影为例,中国去年拍了700多部电影,但上线的只有200部左右。美国去年拍了400部,上线200部。美国那些没有上线的电影都在付费频道播出了,并没有浪费。不过,就中国目前的消费习惯来看,很难再出HBO之类的付费频道了。但是移动互联网可以给中国带来很多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左右,美国出现了一批新的电影公司。创始人都不是电影人而是私募基金管理者。这个现象目前也在中国发生。他认为,PC时代的互联网靠流量、广告赚钱。移动互联网时代则靠内容赚钱。中国目前有很多待发展的地方都是投资的机会。比如高铁wifi,高铁上的付费电影频道等。以前电影的播放渠道只有电影院,现在渠道多了,内容的价值就开始显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