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三分之一的可穿戴设备用户,在6个月后便不在使用该产品了。如果这些可穿戴提供的数据不能给用户的生活带来实质性改变,那它也只不过是图表上的一些数据罢了,而顾客更想要的是可操作的实用信息。
2014年,可穿戴设备成为硅谷科技产品的主流,这一年将被永久载入科技发展的史册。像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和高通这些科技巨头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因此也纷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丰富的资源来发展可穿戴设备。
一些在很早之前就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公司,比如Fitbit和Jawbone不断推出了多款新的可穿戴设备;在这个领域发展前景较好的一些创业公司也相继推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可穿戴设备。
随着科技公司对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以及新产品的不断发布,也就难怪不少行业分析师们预测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将是科技史上“下一个大事件”。瑞士瑞信银行预测,在未来的五年里,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可达到5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更是宣称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
但凡是对科技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照目前的情况,可穿戴设备想要爆发分析师们所预测那种的潜力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超过三分之一的可穿戴设备用户,在6个月后便不在使用该产品了。很明显,价格和美感的缺失是客户流失的主要原因。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尽管生产者们宣称这些可穿戴设备都是“智能设备”,但事实上,大多的可穿戴产品根本没有智能的功能。
当然,一部分刚接触可穿戴设备的顾客会对此种产品产生一定的新鲜感;因为通过这些产品,他们可以先于他人追踪到自己每天的步幅,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以及自己的心率。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如果这些产品所提供的数据不能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和改变,那么它们也只不过是图表上的一些数据罢了;但顾客并不需要这些储存的数据信息,他们想要的是可操作的实用信息。这也就是为什么可穿戴产品在顾客使用不久后,便成了一件放在抽屉里的普通电子设备。
2015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会出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将获得大众市场普及率(接近20%的成年人将会人手一件可穿戴设备,截止目前,这一比列只有10%),这也为其在未来五年里的大规模增长奠定基矗这个重要的转折并不是过多的依靠硬件的创新来实现的,而是更多地依靠软件和网络,因为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可穿戴设备所提供的数据才显得有意义。要想取得成功,可穿戴设备就必须实现从提供单纯的信息反馈,到推荐活动和提供其他的可操作性的健康知识的转变。
到目前为止,平台公司,API和独立开发商的发展目的都很明显。我们应该相信Jawbone和Fitbit会做出和苹果HealthKit或GoogleFit一样的努力来推动创新应用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将个人健康数据与用户锻炼、营养搭配、睡眠方式、休息时间等方面的信息相结合,高效地帮助用户拥有更健康的体魄。如果这些都处理得当话,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将曾经只属于有钱人到健身房锻炼或聘请私人教练的特权平民化。
想象一下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是有一定的目的,比如在参加聚会前将身体状况调到最佳或是为参加某项比赛而做准备。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软件,他们能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锻炼,选择一种怎样的睡眠方式能产生最好的睡眠效果以及不同的营养搭配对他们锻炼的结果有怎样不同的影响。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下,身穿智能衣服的运动员可以让教练随时监控他们的疲劳程度和肌肉锻炼程度。教练可以根据有关运动员锻炼的实时数据,随时调整他们的训练计划,确保锻炼效果达到最佳。
可穿戴设备的潜力是无限的,其提供的数据的数量和复杂性也会不断增加,当然专家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活动也会不断增加。从这方面看来,可穿戴设备和其他的靠获取智能软件层后快速扩张的硬件类别(网络设备、个人电脑以及最新的手机)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