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机器人网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达到全球销量的1/5,约为3.7万台,居全球首位。“中国工业机器人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日前表示,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等因素,已经成 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动力,“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成长最快的市场”。
国产机器人的进步固然可喜,但专家表示,必须认清一个本质差距,那就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旺盛需求和日益崛起,本质上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或重工业化后期 的产物,突出表现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存在安全隐患的工装车间“机器换人”,而不是具有更高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时代”,呈现出明显的低端化倾向。在 第三次工业革命前,我国必须冷静面对两个事实:一是由于在需求、技术和市场化导向上的差异,我国机器人产业仍然会是机器人强国的追随者,10年内难以与发 达国家并驾齐驱,但差距将明显缩小;二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促使制造业更容易在劳动力高成本地区与低成本地区之间双向流动。
高端装备制造新亮点
工业机器人在华夏大地掀起的热潮,离不开“世界工厂”崛起的大背景。中国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接近20%,220余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 世界前列。受益于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红利消失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等因素驱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在行业需求、景气度方面不断攀升,这使得 中国成为了全球机器人市场的最大买家。
“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机器换人’成为必然趋势,这不单指工业机器人,也有服务机器人,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下,预计我国机器人产业2012-2022年10年间的增长率为年均23%- 36%,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随着技术提高,机器人成本低、工作质量高、精确度高、节能减排等优势将越发明显,我国机器人市场将在一两年内超过 1000亿元。”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说。
尽管市场空间巨大,但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掣肘因素仍不容忽视。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表示,要想在国际高端制造业占有一席之地,我国高端制造业需要克服核心技术攻关、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和培养领域内的创新人才等三方面困难。
蔡鹤皋认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依赖进口,应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加快实现关键基础部件产业化;同时坚持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突出重点,强化示范。
中国的机器人机会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常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5万台。“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 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柔性、智能的制造模式正为中国展露‘智能转型’机遇,我国经 济发展的‘机器人红利’时代正在到来。”曲道奎表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天苗认为,机器人产业是未来战略的高技术产业,不仅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装备,还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正在把新材料、传 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未来的制造业最重要的就是机器人、数字制造和人工智能,三者的结合将改变未来制造业的结构模式。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酝酿和推进,将为我国提供难得的‘赶超发展’契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必须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力争在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苏波提出,要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部件和装置,重点突破一批面向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数控一代”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20年前选择重点行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2020年后全面推行智能制造。
为应对国际挑战,我国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等一系列有利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这两个因素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用机器人武装“中国制造”
苏波表示,在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中国制造业主要依靠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基本结束,无论是外部的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环境变化,还是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都使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工成本提高和劳动力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将大大削弱那些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而世界工业 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会导致愈来愈多的手工作业被更具性价比的自动化作业所代替,一些低利润、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被逐渐淘汰,大力发展我国的工 业机器人已是大势所趋。
如今,越来越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开始意识到,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是保持中国工业基础的竞争力的一条途径。机器人能提供稳定的高效率与高质量的产品,尤其 在生产节拍高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恶劣的环境中,人无法取代机器人。市场日益全球化,不使用机器人,难以提高竞争力这样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接受,曾经 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不需要机器人的观念正在改变。
专家表示,在国内制造业的每个行业中,都有顶尖企业在大量使用机器人。目前,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企业使用机器人代工的现象已愈加普遍。
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表示,富士康之前提出的“百万机器人计划”是为摆脱“每天管理百万名员工的苦恼,同时”富士康希望人不再被机器控 制,而是由人来控制机器,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让员工解放出来“。而实质上”用机器人解决成本压力“才是富士康”机器人战略“的正解。
这是产业升级的趋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增圻认为:”用工业机器人代替工人完成一些简单性、重复性高、强度大的劳动是大势所 趋。“毫无疑问,机器人替代人工将使企业的转型提速——可以显着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完成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端技术密集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