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三段式”-“真智能家居”的发展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5-01-02 14:23:02   浏览:12560次  

导读:智能家居发展前景怎么样?无需赘述,发展前景和未来实际应用均被广泛看好,但同时也出现了些许不和谐的声音圈里炙手可热,圈外隔岸观火,智能家居目前还只是厂商自己的游戏,让智能家居飞入寻常百姓家还只是一厢情愿。 不得不承认,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同...

智能家居发展前景怎么样?无需赘述,发展前景和未来实际应用均被广泛看好,但同时也出现了些许不和谐的声音——“圈里‘炙手可热’,圈外‘隔岸观火’”,智能家居目前还只是厂商自己的游戏,让智能家居“飞入寻常百姓家”还只是一厢情愿。

不得不承认,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也与智能家居行业现状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毕竟智能家居厂商与大众消费者看智能家居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在一般智能家居厂商看来,智能家居的有高度,重视“起点”——智能;在一般消费者看来,智能家居则应接地气,强调“落脚点”——家居,而二者不能统一就会产生直接隔阂,甚至是鸿沟,从而导致圈里圈外泾渭分明。

实际上,这也是造成智能家居发展虽久,仍不算成气候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想要尽快实现智能家居的迅速推广和快速普及,不要企图让消费者自己做出什么,主动权还握在智能家居厂商手里,需要厂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说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做起来即使不难如登天,也难如登山。如何适应消费者需求?业内的共识——突出智能家居的家的属性。但是各个厂家在具体操作上并不太一样。不少厂商走的是真智能之路,致力于打造更为智能的家居设备,让消费者家庭的智能生活更简单,满足消费者家庭对现代智慧生活的需求。这种方式方向十分准确,但与当下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三段式”-“真智能家居”的发展模式

在谈到智能家居时,我们往往会将重心放在未来如何智能上,但却忽视消费者家庭当前没有智能的实际情况。事实上,传统家居到智能家居不是一步之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合理过渡。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本着突出人性化的原则,如何做到在合理过渡的基础上实现向智慧生活迈进,我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智能家居行业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的物联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旗下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智能家居产品,几乎可遍及家庭的每一个角落,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物联传感智能家居的“三段式”模式。虽然物联传感的智能家居产品比较丰富,但并不杂乱,通过“三段式”的细分,反而能更大程度上从实际出发,满足每个家庭。

何谓智能家居的“三段式”?简单来说,是根据不同家庭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打造“三段”功能类别不一样的产品,不过这种“三段”划分并不是纵向的,而是同等品质相同、功能有别、应用相异的横向区别。

第一段:与传统家居的对接,实现传统家居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如今,大部分家庭的现实情况是传统家居占主流,想实现一次性的智能化改造并不太轻松,很多设备也不大可能全部丢掉,而在这种实际情况下,消费者更需要能将原来的一些传统设备直接升级为智能设备,从而拥有一定的智能化功能的愿望。物联传感的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无线红外转发器、有线—无线翻译器充当的就是第一段中的主要角色,以无线红外转发器为例,用户使用一个无线红外转发器,可轻松将各种家电连接起来,实现智能手机或平板的智能化控制,或远程,或定时,或场景,或联动。

第二段:智能家居局部系统,能够实现智能设备自由添加和后续扩展

除了传统家居的智能化升级外,消费者还需要传统设备之外的智能家居设备,不过这里同样一个实际情况是用户更多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产品,价格门槛不高的智能家居局部系统显然就是重要选择。例如,物联传感的智能家庭安防系统,包括智能摄像头、门窗磁、烟雾探测器、紧急求助按钮、声光报警器等,不但众多家庭都能承受,而且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家庭财产安全以及家人人身安全。

第三段:物联网智能家居,理念是连接家中的一切,家庭智能效果最大化

物联网智能家居是物联传感早前就提出的概念,如今已经形成规模,它主要是在前两者基础之上智能家居的完善,是包括照明、家电、安防、娱乐、健康等各方面的真正意义上的一张大网。通过这张网可覆盖“人、家、车”等方面,而不是仅局限于家庭。显而易见,物联网智能家居更加“高阶”,是未来智能家居的一种主要呈现形式。

最后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个“三段式”的产品设备并不存在质量上的递增关系,“段与段”之间也不全是时间发展先后的关系,它主要对应的是消费者家庭向智慧家庭过渡中的不同阶段,考虑的是消费者家庭的实际情况。总的来说,这种模式的目的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核心,突出对不同消费者的人性化关注。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