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出,去年,我国采购工业机器人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在制造领域,机器人大量替代工人,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制造工人怎么办?
去年采购3.7万台工业机器人
据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介绍,2013年中国共采购了3.7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2.7万台为外资企业生产,9000台为国产。采购总量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销售总量的1/5;国产机器人销售量是2012年的3倍,所以,去年被誉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
罗百辉说,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自动化程度整体偏低,粉尘多、噪音大、污染严重,对工人身心健康损害大,一些人因此患上尘肺玻在陶瓷、五金、洁具、不锈钢、注塑、压铸等方面,使用机器人有助于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升产品的精确度,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使用机器人有财政补贴
现在看来,在工厂很多环节,有机器人的确能减少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机器人一次投入后,除了每年例行维修,它可以24小时全天候工作,没有病痛困扰,而使用工人无法做到这一点,“现在稍微上规模、竞争激烈的工厂,都在大批量使用机器人,改进生产环节。”罗百辉说,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东莞等地已经出台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使用机器人。而一些工作辛苦的工种,难以招到年轻人,工厂也必须多使用机器人。
8万台机器人可替代50万工人
不过,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校长丁争鸣表示:工厂大量使用机器人,制造工人怎么办?以后还要不要那么多“产业工人”?
罗百辉表示,企业使用机器人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工厂工人的确也会大批量减少。不过,现在机器人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在改善工作环境,对工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他认为,全国目前从事抛光打磨、压铸件去毛刺工作有50万人以上,可用8万-12万台机器人替代。原有的一些工人,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留在公司做机器人的控制与技术维护,其他人都将转行。
在罗百辉看来,要提高产生效率,制造业大面积使用机器人不可避免。工人应该适应这种用工形式的转变,多学一点技术,“有技术、有本领,才有未来。
一些专家说,机器人保养、维修就是一个潜力很大的职业,值得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