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家、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联合创始人Peter Diamandis曾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属于创业者的黄金时代,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运用指数式增长技术,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奇点大学被誉为“来自未来的常春藤学校”。它鼓励创业者大胆想象,其研究生项目更像是高大上的创业学院,每年都会从全球招募筛选优秀的创业者,进行为期10周的夏季培训,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最前沿尖端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等。参与该项目的创业者要通过各种方式为至少10亿人在未来10年内提供帮助。
对于普通创业者而言,奇点大学的愿景及其所寻找的创业项目似乎有点遥远,特别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启动项目,只拥有半成型、理想化、不完美的想法的创业者,如何更好地助推你的想法可能是你目前首先考虑的问题。
在北京,有创意、但还是半成型,大多数首次创业者会选择3W咖啡等地方,去寻找展示平台,聆听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分享其创业心得,并拓展互联网圈的人脉资源。
而在硅谷,半成型的项目团队会有更多选择余地,他们可以加入正在兴起的创业学院如德雷普英雄学院(Draper University)。这所学校是由风险投资公司德丰杰(DFJ)创始人蒂姆·德雷伯(Tim Draper)创办的,为那些还未准备好创业的大学生,或未准备好进人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时间。
德雷伯表示,自己创办Draper University的目的是培养创业“英雄”。他认为大学生在哈佛、斯坦福商学院能学很多案例和技巧,但似乎缺了一些东西,他希望能由这所学校来补上。
这一块缺少的东西可以体现在德雷普英雄学院的校训中“不断失败,直至成功”,Draper University可能是全球最鼓励失败的学院之一。在这里,试验性学习至关重要,创业者会被要求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允许不断尝试,不断试错,直到创业者不害怕尝试为止,这会为团队今后能更坦然地面对失败做好准备。
硅谷除了兴起一股创业学院之风外,最受瞩目的要属蓬勃发展的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场所,允许你呆更长的时间,可以在这里建立人际网络,学习并发展;而加速器通常是短期的、高强度地密集训练,它会以个位数的股权交换少量的资金和指导。
硅谷加速器500 Startups创始人Dave McClure接受科技新闻采访时表示,整体而言,创业加速器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现在蓬勃兴起的加速器中,绝大部分会在未来几年内被淘汰。他们得与一些已存在5-10年的加速器相竞争,这相当困难,“所以近来更多新兴的加速器越来越专注于某一特定的领域,更为专业化和垂直化,如媒体、医疗健康、云服务等。”Dave说道。
创业加速器三大趋势
趋势一:专业化、垂直化。新兴的创业加速器更青睐特定垂直领域,如医疗健康、云服务、虚拟现实等
近年来,美国医疗健康产业不断涌现新兴的创业孵化器,如Rock Health, Startup Health, Blueprint Health等。当前最受瞩目的要属资源雄厚的斯坦福大学StartX,大名鼎鼎的硅谷孵化器Y Combinator今年也追捧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初创项目,通用电气等大企业更是加大了对此类孵化器的投资,都希望能在这块庞大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
亚马逊云平台服务AWS近期在国内创办了云服务孵化器,同时推出亚马逊AWS Activate创业加速计划,为初创公司免费提供云服务。微软也推出云加速器为初创公司提供多方位的创业资源,如办公场所,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及相关的服务。
上周,谷歌地图刚宣布支持虚拟现实浏览街景;英特尔前不久刚投资Avegant公司以开发一种叫Glyph的虚拟现实头盔;Facebook此前用20亿美元收购了沉浸式虚拟现实头盔制造商Oculus。随着硅谷IT巨头纷纷布局虚拟现实领域,全球首家虚拟现实孵化器River近日诞生,由风投机构Rothenberg Ventures推出。River将会定期邀请虚拟现实领域的顶尖专家来指导关注此垂直领域的创业者。
趋势二:差异化。创业加速器要明确其独特的价值定位,才可能脱颖而出
目前硅谷最知名的几家加速器包括Y Combinator, 500 Startups, TechStars等,他们自身的定位决定了其差异化的道路。耳熟能详的Y Combinator黑客文化浓厚,是程序员的天堂;走全球化路线的500 Startups更擅长市场营销、设计和讲故事;TechStars最大的特色是导师制模式非常完善。
为保持初创公司的存活率,TechStars通常只选择最具潜力的公司,每年从4000余份申请中筛选出1%的项目,每期大概10家左右,他们都会获得导师的高度关注,并得到来自1-10名导师手把手的指导。创始人David Cohen的初衷就是把精力花在质量上,确保孵化的每家公司都获得成功。
与TechStars相比,500 Startups的投资理念有明显的差异。创始人Dave McClure接受科技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采用的是小额投资及增量投资的策略。首先小额投资大量初创公司,然后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筛选出优秀的初创企业,我们会对这些优胜者有选择地进行追加投资。”
同时500 Startups可能是硅谷最具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创业加速器。去年Dave任命马睿为大中华区合伙人,后者会推荐一些国内的优质项目去硅谷参加加速培训。马睿告诉科技新闻,本月在亚马逊AWS云创大赛中刚有一家名为Fiberead的初创公司被选中。
Fiberead是一个跨境项目,主要帮助英文作文在中国出版图书,包括电子书和纸质书。创始人Runa Jiang告诉科技新闻,她们将于明年一月份入驻硅谷500 Startups,为期14周。“选择500 Startups是希望它能给我们背书,吸引到像Ben Horowitz这样的硅谷知名作者”Runa说道。
趋势三:跨国公司转变策略。从创业项目成熟后再收购,到早期阶段参与初创公司
近来,几乎每周都有一家跨国公司与创业加速器合作或收购其所在领域的一家初创公司,耐克、微软、卡普兰、迪士尼等纷纷与创业加速器TechStars合作,分别成立Nike+加速器,微软加速器,卡普兰(Kaplan)教育科技加速器和迪士尼加速器。
这些跨国公司将与初创公司的合作视为创新战略的关键一招,他们不是个例,据通用电气公司发布的“全球创新趋势调查”报告称,85%的大企业受访者表示,此类合作能有针对性地从初创公司中挖掘出创新的电子,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并弥补企业内部某些方面的创造力不足。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趋势?为什么大企业愿意跳出舒适区与初创公司建立合作?读过《创新者的窘境》一书的读者会发现,该书作者哈佛商学院克里斯坦森教授认为,很多市场引领者在变革性技术创新的浪潮中被淘汰得最快,因为颠覆式创新很多时候来自初创公司,他们会跳出现有的框架去想问题,结果是市场没有预料到的,意识到时可能为时已晚。
硅谷加速器Plug & Play近来发展势头大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接大企业,IBM等一批大企业经常来这个加速器,与初创公司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创始人赛义德•阿米迪(Saeed Amidi)表示,跨国公司过去会等初创公司发展成熟了,再将其收购以获取有价值的技术,应用到自己产品中。
但现在情况大不相同,比如Plug & Play针对零售、媒体等行业推出了相应的加速器项目,目前每个项目都有大公司赞助,这些赞助商会为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管理经验,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支持项目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初创公司早期的创业阶段就直接参与进来。”阿米迪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