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为什么小米、乐视都要重复特斯拉造车的“故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4-12-25 10:18:28   浏览:13819次  

导读:贾跃亭归国后,卧床大谈乐视造车计划,小米重臣黎万强远赴美国闭关死磕,成绩不俗情况下特斯拉中国被强势换帅这三件事之间看似南辕北辙,其实背后隐藏着隐秘的关联,既攸关价值万亿美元的汽车市场,也攸关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 一家影视公司,一家手机公司,...

贾跃亭归国后,卧床大谈乐视造车计划,小米重臣黎万强远赴美国闭关死磕,成绩不俗情况下特斯拉中国被强势换帅……这三件事之间看似南辕北辙,其实背后隐藏着隐秘的关联,既攸关价值万亿美元的汽车市场,也攸关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

一家影视公司,一家手机公司,如何讲新能源汽车的故事?

先说乐视。剔除萦绕数年的“绯红”光环,这家以视频切入的创业板龙头公司,实则已经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围绕“版权+媒体平台+硬件”构建了独一无二的生态圈。虽然资金链和政策面上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但其在电视领域的魄力和成功,以及这个生态的独有性和想象力确实很动人,这是乐视市值超越老牌视频网站优酷的根本原因所在。

必须看到,乐视之前的“版权+媒体平台+硬件”生态只存在于影视和电视领域,现在它正试图把这个模式复制到汽车领域,甚或生鲜。不应该相信在乐视汽车上播放乐视视频的故事,一个孩子撑不起汽车这个大氅。个人猜测,乐视的目标就是制造高性价比的互联网概念汽车。反正视频网站的故事已经讲得七七八八,裹挟已有的用户,以现有生态为基础,过几年摇身一变为互联网汽车公司,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小米、乐视都要重复特斯拉造车的“故事”?

再说小米。人红是非多,尽管大家对它成功背后的逻辑莫衷一是,但没什么人再质疑它的市场成功和对新领域的威慑力。个人认为:小米在实践中已经练就几把杀手锏:高性价比电子消费品的研制能力(Apple可以冷笑,三星只能苦笑)、以用户为核心的市场开拓能力(微信撇嘴)、极强的生态链把控能力(董总杏眼圆睁),以及小米模式在近似领域的快速复制能力。这四把杀手锏还可以进一步归结为——小米兵团优势。

通过小米手机发展,小米兵团囤积了大量人才与现金储备,研发了“小米闪电战”的战术,发现了潜在的可占据巨大市场,加上极高的作战欲望和来势汹汹发展态势,当然还要加上厚积薄发数年前就发狠要干票大的的总司令雷军。当然,高速成长的背后,它需要迅速提高产品性能,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储备,解决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虚胖和未来被透支的弊玻

最后说特斯拉。经过10多年发展,从信息/互联网产业对传统商业的改造历史进程来看,整个发展遵循着从硬件(Intel)到软件(微软)再到互联网(Google),从为商业改造基础设施(信息化)到重构运营环境(CRM、营销服务),再到以自己为核心重构整个商业形态(Google之于新闻页,Amazon之于出版业)的递进过程。前人种树,后人砍柴。从芯片到互联网,从辅助到做主人,从营销、服务到实体制造业,从信息革命到互联网革命,现在信息已经彻底网络化,甚至社交都已经网络化……故事讲这里似乎快结束了。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说的互联网并非狭义的PC和移动互联网,可粗浅理解为广义的连接;吞噬也并非消灭到,而是将之变成自己的一个部件。在这个信仰之下,我们认为接下来最好的商业故事,不再是市场层面,不再是营销层面,而是裹挟网络思维改变物理产品和制造业行业本身,将市场要素的关系重构。

这是特斯拉正在做的事,从头到尾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来制造产品,构建生态,建立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然后以自我为中心重构整个行业。这对于特斯拉这种聚集了行业最优人才,获得了市场支撑、现金储备、研发力量等优势。

虽然,乐视、小米体量和各要素暂时无法与之媲美,但本质上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探知了物理商品将要发生的裂变信息,全情投入,而且获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

乐视、小米造、特斯拉造车故事背后的逻辑

那么,乐视、小米和特斯拉在电动车上这个故事的背后发生了什么呢?这个诱人的趋势,如何去落地?

中央经济会议上都常常说的那个词——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

回顾一下信息工业发展和比特世界吞噬原子世界的路径:最初是信息本身(图文、音视频信息),然后是可以完全信息化的服务行为(社交、网上夜总会等),然后是现阶段不能完全信息化的服务行为(GroupOn、美团,用O2O的方式暂时过渡),如上几种的特征是都通过现有的互联网通道(PC和移动)连接。这个现有通道的优点是,通道是现成的,基础设施都建设好了,递进改良,容易联合传统行业,先联姻联盟,时机成熟,摔杯为号,起事(嗯,搜房说的就是你,跟大众点评和美团合作的企业也要长点心)。

这个通道的缺点也很明显:都要经人,先把物理世界变成信息,再通过网络传递,人解码接受再做出反溃人是靠不住的。作为“硬件-软件-湿件(人)”构成的互联网来说,人已经成为制约整个网络发展的部件了。既然人是障碍,那就绕过人。不要用人解读信息再做出判断,比如:不要人说要去哪,地图给出路线,人做决定再出发。互联网汽车直接给干了完事。自动驾驶一定超过人的驾驶,学驾照这事将成为历史笑谈,将来的高速公路可能会禁止人肉驾驶。

以麦克卢汉“肢体延伸”的理论来看,目前的互联网已经把人的效能发挥的差不多了,人的五官能已经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如果不能改造人,就要把人的官能权力下放给程序和机器。结合程序智能、运算盈余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互联网汽车将替代传统的机械汽车。不只汽车,天地之间,目光所及,一切都将智能和网络化。这就是物联网的故事。小米、乐视和特斯拉的故事这是这个大历史大趋势中的一朵小浪花。它们能走多远要看自己的造化,它们走不完,后面的人会扛起枪接着上。

选择造车的两个突破点

为什么是汽车?其实也不只是汽车,很多领域都在发生,只不过汽车这个领域够特殊,吸引了足够的目光,资本都往这里去,于是这个堤坝也会率先垮了。

为什么小米、乐视都要重复特斯拉造车的“故事”?

虽然经过100年的发展,汽车市场已经发育成熟,但仍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看上面这张表,只有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和2009年,产量出现了短暂下滑,很快又超过了2007年的高点,进入新一轮稳健增长。不算后市场,新车市场在全球的规模便以亿万美元,汽车制造也是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简单概括就是市场够大。这还不是要点,要点是这个庞大的市场自出现以来,产品没有出现过本质的变化,也就是说无论在四个轮子一个沙发这件事上,还是用户踩油门驾驶汽车这件事上,100年来没有发生过本质变化。

敢进入这个成熟市场,是因为在驾驶这件事上,现在已经具备了实现质变的可能。电池技术,芯片、感应器和互联网的发展,在物理条件上已经做好了储备,可以做改变了。对比下传统汽车和互联网汽车的关键性能就可以知道,未来属于谁了……

为什么小米、乐视都要重复特斯拉造车的“故事”?

长路漫漫,破局有两个方向:

1、电脑+轮子,令汽车具有巨大的延展性,不断升级系统,通过半自动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重新定义汽车和驾驶,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汽车性能,和用户行为多样性。

2、建立全新销售模式,打破现有低效的“厂商-经销商-消费者”体系,渠道集约,更多利益让给用户。

在现实层面看,互联网汽车公司面临着巨大的研发和市场拓展,甚至是法律法规方面(和州政府打官司的特斯拉可以叹气了)的困难;传统厂商也拥有巨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优势与劣势,在传统与新厂商之间隔着一把闪亮的双刃剑——互联网思维。有了它,劣势也能成为优势;没了它,巨大的优势也会成为负累。

对于“互联网思维”这个被热捧又被黑透的词,有机会再详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张小龙最近的那个演讲了解),需要在这廓清一下的是,这里的“互联网思维”不是雷军那个“专注、极致、快、口碑”。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