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RFID技术未来将属于物联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4-12-15 08:24:44   浏览:7388次  

导读:近年来,物联网概念开始落地生根,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而RFID旧技术在物联网的契机点上,焕发出新的技术价值,未来RFID技术将在物联网领域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安防应用仍是主流 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F...

近年来,物联网概念开始落地生根,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而RFID旧技术在物联网的契机点上,焕发出新的技术价值,未来RFID技术将在物联网领域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安防应用仍是主流

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目前,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通道管理、数据采集与身份确认、车辆等物体定位等场景,基于此所产生的安全防范、智能交通应用、物资管理等应用,已经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目前,RFID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电子巡更以及其他安全管理等几个重点领域,其中出入口控制是最为广泛的应用。

通道管理

通道管理包括人员和车辆或者物品,实际上就是对进出通道的人员或物品通过识别和确认,决定是否放行并进行记录,同时对不允许进出的人员或物品进行报警,以实现更加严密的管理,我们常见的出入口控制、门禁、图书管理、超市防盗射频卡、不收费的停车场管理系统等都属于通道管理。

数据采集与身份确认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数据采集器采集射频卡上的数据,或对射频卡进行读写,实现数据采集和管理,如常用的防盗报警系统、身份证识别系统、消费管理系统、社保卡、银行卡、考勤系统等都属于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人和物定位及自动化管理

阅读器放置在指定空间、移动的车辆、轮船上或者自动化流水线中,射频卡放在移动的人员、物品、物料、半成品、成品上,阅读器一般通过无线的方式或者有线的方式连接到主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对读取射频卡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确定人或物品的位置和其他信息,实现自动化管理,常见的应用如电子巡更、博物馆物品定位、监狱人员定位、矿井人员定位、生产线自动化管理、码头物品管理等。

二、未来属于物联网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而实现这种物联的核心技术就是RFID。RFID技术的发展应用,也从安防向更广泛的领域延伸。

要实现万物相联,首先要将物理世界上那些不具有智能的种种物品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即物理世界与互联网之间必须建立信息通道。在物联网结构体系中,这一部分成为感知层。物联网的“物”包罗万象,它们的体积、形态、所处环境、所含物质和运动状态都千差万别。因此实现感知层的技术必须要满足相关要求:无线、自动、可靠、能靠吸取周围能源工作;其硬件设备必须形状能变、大小可调、制造简单、低价、能承受恶劣环境。RFID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事实上,美国自动识别中心率先提出物联网摄像时,RFID就被当作感知层技术首眩

RFID作为第一个雏形物联网中采用的感知层技术,与物联网有着不解之缘。到2012年,几乎所有在安防、零售、物流、服饰及药品业等领域建立的物联网都秉承了上述美国自动识别中心建立的雏形物联网。近年来,RFID技术也极大地增加物联网的功能,丰富了物联网的内涵,物联网的发展也推动了RFID技术的发展应用,如针对生鲜物品、药物等“物”对物联网提出的特殊要求,RFID标签不但能够提供商品的静态信息,还能提供商品所在位置以及周围的温度、湿度等动态信息,大大提高了RFID标签的智变度。

物联网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不少国家、企业、研究机构都投入积极发展与推广这一技术。预计未来10 年,除物流、零售业等领域的物联网将继续使用低价简单的RFID标签外,用于环境信息、城市信息、地理信息、交通信息等大量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物联网中的 “标签”,将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包含CPU、各种传感器、GPS定位器等部件的小型智能装置,甚至是一个专用的微型计算机。

目前采用RFID感知层的物联网已实现了“人与人”通信与“人与物”通信,但要在未来的物联网中要实现“物与物”通信与互动,必须提升装在“物”上使“物”智能化的RFID标签的智能化水平。此外,标准化、互操作性、协议、法规以及连接技术等,仍有待提升和完善。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RFID 车联网 物联网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