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华为联姻长安汽车进军车联网。1个月前,华为刚刚与东风汽车签署了类似的合作协议,这些合作包括共同开发一个类似手机安卓系统的开放平台,让不同品牌的汽车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APP的下载和应用。而未来的合作项目还包括共同研发诸如无人驾驶汽车等等。
车联网只是华为“下一步”计划中的一部分。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华为要向一家IT公司转型。华为内部人士则表示,华为在向物联网业务做准备,包括业务能力、内部架构等方面。
没错,这正是华为的转型方向,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个消费品牌。这意味着这个电信大佬的生意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据华为内部人士介绍说,未来,华为计划与全球许多大型汽车制造商,如宝马、大众、福特等公司共同开发应用于汽车行业的通讯应用。
事实上,来自于互联网OTT(OverTheTop的缩写,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厂商)的疯狂生长,让运营商语音业务受到严重挑战,也让运营商业务占比超过7成的华为也同样面临着被“管道化”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物联网的信息生态系统正是华为向IT公司转型的核心。最近,华为斥资2500万美元收购了英国物联网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Neul,并计划以Neul为中心建立一个全球级物联网,这是其在英国13亿英镑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据华为有关人士透露,Neul与华为就窄带物联网展开过9个月的合作,华为还将在剑桥进行大规模招聘,为建立全球物联网招兵买马。华为计划会以Neul为核心,在英国构建一个“卓越中心”。
物联网管道
大约三年前,华为开始与一家日本运营商NTTDomco公司合作,将华为自己研制的芯片安装在日本街头饮料的零售机上,每一瓶饮料卖完了以后会自动发信号到它的处理中心,处理中心会安排取货。类似的商业应用还包括,未来汽车好似你手中的智能手机。据华为内部人士介绍,“华为与汽车厂商合作开发车联网系统平台,即智能汽车操控台上有一个屏幕,这辆汽车并不孤单,未来将和手机、PC进行多屏幕互动。甚至你还可以使用手机或家庭电脑指挥你的汽车,让它自动倒车或打开车上的空调等。”该人士这样描述华为参与建构的未来世界。
据透露,东风与华为战略合作分“三步走”展开,最终实现具有情感化自动驾驶的智慧汽车。双方已有明确分工:东风汽车负责车联网产品的集成与应用,华为则侧重于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在具体项目开发时,双方共同制定项目开发计划,指定人员进行项目管理,做到开发同步。2012年7月,华为与东风汽车开始接触,10个月后决定共同研发车载系统。车载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工作均由华为完成,东风技术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和项目跟进。据称,华为在该项目上前后投入250多名工程师,中间攻克了900多个技术难点。
事实上,车联网是全球IT大佬趋之若鹜的市常比如英特尔的风险投资部门总额1亿美元的基金主要用于投资那些开发汽车内信息娱乐系统和应用、驾驶辅助系统的公司,它们正在研发诸如夜视,语音和手势识别,眼球追踪功能等热门的汽车应用。
车联网让汽车变得更加聪明和安全,通过大数据传输,将所有人与车连接起来,进而实现实时交通、远程诊断等一系列服务。这些都是未来华为将要涉及的领域。从2011年开始,华为便开始加大在车联网领域的投资,并在2013年西班牙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上,发布了前装车载移动热点、汽车在线诊断系统、以及符合车规标准的3G、4G通信模块,还在国内一些车联网组织中承接了eCall紧急呼叫项目。
在车联网之外,华为计划将物联网应用于15个主要行业。华为5G项目研发总监梁欣刚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朋友家有一只狗,他要出差,狗没人照顾,有一个智能喂狗器,人们可以远程直接手机点喂吃,喂水,然后用视频看一下。在他看来,未来的5G技术会给物联网带来进一步的颠覆性的改变,改变所有的产品结构。比如未来你的牙刷可能不仅仅只是刷牙,它还会实时显示出你口腔的健康指数,并把它发送给你的口腔医生,做到真正的口腔健康。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营销官杨超斌举例说,根据统计欧盟每年有大约80万人出现心脏骤停现象,而幸存者比例仅为8%左右。造成如此低的存活率的主要原因在于应急部门需要大约10分钟的响应时间,而心脏骤停后大约4到6分钟便会导致脑死亡和最终的死亡。为此,有人开发了可携带纤颤器的救护无人机,但要实现无人机利用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仍然极为艰难,现今的无线网络“端到端”时延需要50毫秒甚至更多,而未来5G低时延的特点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5G博弈
就像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认为的那样,“互联网公司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而华为的谋划是向IT公司转型,在物联网平台上扮演管道商的角色。
徐直军称,未来物联网最核心的两个需求,一是规模巨大的千亿的连接量,远远超过目前76亿的全球连接量,第二个就是低时延。而5G会为物联网的发展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但他坦言,5G的研究,还只处于一个研究阶段和创新阶段,还相当于2004年LTE的阶段。
显然,这是一场有关未来的博弈,尽管5G商用要到2020年左右才能实现,但通信巨头对5G商用的布局早已展开。杨超斌透露,一般来说,华为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是整个收入的10%,但实际上去年、前年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上已经到了12到13个点,而这里面又有1%是投入到超前技术能级里面。
5年前,华为在内部设立了专门研究5G的技术团队,未来预计至少在5G上投资6亿美元。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认为,每一个大数据流量机会点,华为所占市场份额要在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5G标准化问题在业内还未形成共识。徐直军坦言,5G所有技术还未体现出突破性的进展。未来华为会从基站、网络的架构、核心技术开发上加大投资。
“全球电信巨头们都在备战5G。”杨超斌表示,“5G也在定义需求和频谱,未来华为公司在这里面能够占据多少份额,关键就看我们在5G上投资的决心,以及我们在全球的科学家的聪明才智,看他们能创造出多少创新的技术。”目前华为投入5G研发的专家工程师有300多位,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9个5G研发中心。11月19日消息,华为还与新加坡、俄罗斯及独立体地区的运营商Mega-Fon分别签署了一份5G合作谅解备忘录,前者重在推进5G关键技术的研究,后者双方将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合作建设5G实验网。
如今,华为已经成为欧盟5G项目组METIS的成员,同爱立信等西方电信设备商共同制定5G标准。“除此之外,华为正在创新,从工程师的创新向科学家创新演变。”华为一位内部人士称,最近几年华为加大了基础科学和基础工程技术研究。
的确,华为过去主要是工程师的创新,侧重于产品实现,现在加大了基础科学技术和基础工程技术的创新投入。信息产品硬件走向同质化,而芯片和软件的差异性体现在数学上。华为持续在数学上投资,如在俄罗斯研究所招聘了数十名全球顶级的数学家。此外,华为还从事散热、材料、电磁防护、高速互联等信息产业的基础工程技术,并在美日设立研究所,与全球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和创新。
徐直军承认,“电信业正在经历流量货币化的改变。”这是华为所处的传统电信业所遭遇的尴尬写照: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行业是基于用户的收入模式,但是用户和收入的增长正在放缓,而流量的经营已成为了运营商的增长引擎,因此,华为必须和运营商一起建构起新的流量竞争模式。他认为“华为未来突破口在于两个道路:一是面向大流量数据时代和数字信息时代的ICT转型;二是面向消费者和企业市场的转型。这两条道路的内在联系是,不同类型的客户的最终需求是一致的,即大流量数据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