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高交会上,可穿戴设备可谓出尽风头。“第一天我们的宣传手册和名片很快派完了,晚上回去,6名同事都要吃金嗓子消火。”一家外资可穿戴企业市场负责人李继锋表示。
去年,可穿戴设备还是概念为主,今年表现抢眼。组委会不仅在1号馆最好区域设置可穿戴设备展区,还举办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发展链条论坛,并在记者广场邀请厂商与专家同记者交流。
在传统PC业不断下滑,智能手机市场增幅趋缓的当下,可穿戴设备被视为下一代拉动市场增长的新引擎。记者采访了解到,深圳拥有制造和设计优势,并有完整的可穿戴产业链,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这引起了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18日表示,正在颁布规划的可穿戴设备产业将成为深圳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链条。“未来,深圳将每年投资10亿元来支撑这个产业迅速发展”。
背景
“去硅谷找钱,来深圳生产”
此次高交会上,与可穿戴设备有关的企业不下100家,其中1号馆可穿戴设备展区有30多个。如瑞士Swissgear Sarl智能手表、Fitbit Flex睡眠智能蓝牙腕带手环、九安医疗的血压测量设备等。有的可直接联网操作,有的则需配合APP使用。
“全球可穿戴设备发展很快,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出货量大致超过4000万,未来可能达到50亿,深圳会有很大的机会。”深圳微纳研究院的院长张国新认为。
据深圳市宝安区投资推广署副署长卢基贤介绍,在可穿戴设备方面,深圳已形成从产品设计、研发、模具制造、生产和销售等各环节的产业链。
“全球可穿戴产品,80%左右是在深圳生产制造的。”业内知名的可穿戴设备运营商西莓科技联合创始人孙大伟介绍,总体而言,目前美国有很先进的技术、创意,最后的硬件生产制造基本都在深圳,深圳的硬件制造、研发比较领先。
“全世界的聪明人去硅谷找钱,到深圳来生产。”在可穿戴设备展区,优微健科技CEO Paul Harris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其公司来自加拿大,因看中深圳未来良好的产业环境,将发展重心迁至深圳。
现状
医疗运动类可穿戴产品活跃
“原来做手机的人现在都在做。”孙大伟称,比如“中华酷联”(即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而且现在大厂和小的创业团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作为制造业之都的深圳,手机、平板厂商转型做可穿戴产品已然成风。在8号馆几个偏僻展位,有一些小的深圳公司在展示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手环和手表。参展商之一的金龟子科技负责人陈永强介绍,在华强北卖手机的大部分厂商都看准可穿戴设备这一“蛋糕”。
一些面板、芯片在内的产业链上游也在发力。国际上,美国高通公司高级经理郭鹏向记者介绍,高通以前给客户提供一个整体的手机解决方案,未来相关业务将拓展到可穿戴终端。英特尔、联发科也推出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
据日资企业村田制作所向记者介绍,其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需求比较突出,主要是健康监测。此外,安防、军事、体育、宠物等领域的可穿戴市场也值得关注。而本届高交会上,表现最活跃的,是保舰健身类可穿戴产品。此外,可穿戴设备还可推动多个产业融合。
困境
核心技术不攻克难有作为
产业虽然有融合,但市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可穿戴设备五花八门,一些可穿戴论坛上,罗列的产品线有手表、眼镜、手环、服装、耳机、鞋、戒指、项链、项圈、头盔等。但根据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GfK集团近期在中、德、韩、英、美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可穿戴产品还没有“杀手级”应用。
孙大伟认为,现在总体市场容量都不大,“还在一个市场的培育和教育阶段”,未来几个IT巨头,比如苹果、三星推出的“杀手级”产品会培育市场和消费者。
孙大伟分析,目前硬件的小型化技术、操作系统以及电池续航都不成熟,以及针对可穿戴产品的芯片,也是目前面临的尖端技术难题。
张国新则认为,目前可穿戴产业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比如材料传感器、低功耗的蓝牙、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等,都有很大制约,“这些方面如果没有攻克的话,可穿戴产业发展会受到制约。”
“另外,可穿戴设备跟智能化时代的结合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单点的智能化其实不是智能化,只有一个全方位的、主网的智能化,像局域网这样的概念,才有可能是智能化真正成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