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业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梦想的诞生与实现。一直以来,人类都希望机器能够具有人类智慧高效地完成工作,而这样的愿望,今天已经延伸至信息安全。什么叫具有人类逻辑的信息安全?某位员工已经出差到外地,其账号却在公司办公室中登录内网访问重要资料,作为一名网络管理人员,当你知道这一切的时候首先会想到:这名员工的账号被盗了,公司的商业机密正在被窃龋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按照正常的逻辑判断,将“出差”与“本地访问IP地址”联系在一起,在情理上是矛盾的。我们希望,机器也能够如同人类一般进行“逻辑思维”。结合大数据技术,今天这种智慧型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信息安全分水岭大数据技术在今天已经成型并已经运用多年。在国外,不仅思科和IBM这样的传统巨头在进行相关研发,一些新的企业,如Fireeye、Splunk等,也都凭借大数据在IT业界暂露头角。环顾国内,很多公司也在进行大数据相关的研究并取得相当成果,但大部分都在应用分析方面,在信息安全分析方面却是新生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它引入了“列式数据模型”,弥补了传统“行式数据模型”的分析不足,这为信息安全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提供了新的逻辑思维、新的分析角度,带来了新的安全价值。在这些公司中,包括杭州合众信息在内的一些领先公司正走在这样趋势的最前沿。“言而优则唱”,长期的传统数据交换、数据安全分析实践使得这些公司在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安全分析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来自杭州合众信息的官方数据称,其与大数据处理相关的实时数据同步系统(RDS)、数据集成系统(ETL)、大数据一体化平台(UniOne)、大数据分布式全文数据库系统、大数据应用分析系统、综合安全审计系统等已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公安部、浙江公安等项目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广泛应用,取得了极佳的社会价值。信息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信息安全应用环境也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强劲的驱动着这些传统的安全公司痴迷于大数据,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传统信息安全赋予新的逻辑思维。于是,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安全,这个综合了多项技术的新兴事物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纵观这些公司,但凡能崭露头角的,其不仅需要有信息安全开发经验,需要对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等有较深的理解,更需要企业有较深的、长期的业务和应用背景来构建大数据的整体逻辑。相信这一些安全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扬帆起航,开启安全市场新篇章,将经验拓展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大数据,业务的开发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业务储备。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处理是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前道程序。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从大量的、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对于特定的人群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数据分析能力 由于事务型数据和决策支持型数据的处理性能不同,需将决策支持型数据处理从事务型数据处理中分离出来,再从事务型数据库中导入数据仓库,继而采用OLAP(联机分析处理)工具、数据挖掘工具等进行分析、智能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及完善各种管理流程。开源系统 开源技术将以成本的降低和企业级的IT自由度破解大数据之忧。性能方面,随着开源技术对数据掌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开源技术将在稳定性、安全性上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创新方面,围绕开源技术的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已逐渐形成,更快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业务变革和转型升级。分析调研机构Gartner很早之前就已经表态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安全绝对是防范高级攻击的有效手段,但其“比较复杂”的体系构架让很多专业的信息安全公司难以涉足。实际上,在已经颇有些红海味道的信息安全领域中,基于大数据的安全已经成为了一道展现实力的分水岭。大数据,受到资本市场追捧直到今天,Gartner的态度依然没改变。在Gartner研究副总裁Anton Chuvakin近期撰写的博客文章中,尽管其依然承认基于大数据的安全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复杂度太高,“95%的企业还未采用这一技术”。布局未来,这是对当前着眼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安全公司最为可靠的描述。实际上,一直在进行产业萌芽投资的资本市场,对于大数据领域一直持以认可态度。成立于2004年的Fireeye,在2013年上市后首日股价大涨80%。业内普遍认为,其在2011年前后转向APT防御与大数据方向,这一战略极大地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在国内,机构与投资人都对大数据保持着持续关注。光大证券分析认为,国内公司在大数据领域的机会在于对细分行业市场的理解。实际上,这同实际产业状况不谋而合。以合众信息为例,除了主营信息安全业务以外,其另一项重点业务——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所瞄准的就是政府行业。合众信息的资料显示,其所提供的政府大数据服务,指的是服务于各个政府部门且根据部门业务需求搭建的大数据平台。平台不但提供大规模云平台技术支持、维护管理,还会根据数据特点组织大数据模型,提供满足业务实战要求的数据集成处理、应用开发集成。而整套系统的成功部署,已经为客户带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大数据,似乎这是一个听起来已经被重复了无数次的老概念。但是,其所承载的是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向往与憧憬。这种憧憬的实现,毫无疑问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过,我们相信,在逻辑思维的道路上的那群人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大数据,为信息安全赋予新的逻辑思维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4-11-18 07:20:12 浏览:16148次
上一篇:大数据商业化让个人隐私无处遁形
下一篇:物联网的前景虽好可并未爆发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最新资讯
本月热点
-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将迎来“百机大战”
- 阿里云通义开源首个多模态推理模型,OpenAI入局人形机器人 | 蓝媒GPT
- “克隆阿尔法”仿生机器人明年开放预订,拥有合成器官、人造肌肉
- 中国科大研发“章鱼”触手机器人 能抓取任意物体
- 科瑞思:正在初步研究人形机器人领域空心线圈绕线机和空心杯电机项目
- 中国机器狗交付新加坡电网,开拓海外能源场景应用
- 量产元年将至?人形机器人2025年展望:产业扩张期蕴藏哪些新机
- 马斯克最新采访:明年机器人产量增10倍,二季度自动驾驶比人类更安全
- 机构预测前景广阔,人形机器人将于2026迎来量产元年?
- 国金证券:当前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夕,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集中催化,建议重点关注
热门排行
-
国产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价格跳水,是价格战要来了吗?
阅读量:68096
-
借势智元机器人,富临精工跨界入局人形机器人,准备好了吗?
阅读量:44016
-
实探全球首个核电灯塔工厂,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 | 碳访
阅读量:42006
-
美团再投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80亿估值能否撑起“中国版Figure AI”?|钛媒体AGI
阅读量:7229
-
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券商:海外拓展寻求新增长点
阅读量:6034
-
工业机器人开始“长脑子”了
阅读量: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