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微信电话本”要动了运营商的根基——手机号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4-11-17 10:12:01   浏览:12888次  

导读:2014年11月11日晚上,腾讯发起了新一轮的突袭,上线了自己的微信电话本。 一夜风雨,满城皆惊。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腾讯就曾推出了这个名字的应用。只不过,当时那个产品是收编了以前的免费语音产品QQ通讯录,功能核心也只是为用户管理通讯录,比如云备份...

2014年11月11日晚上,腾讯发起了新一轮的突袭,上线了自己的“微信电话本”。

一夜风雨,满城皆惊。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腾讯就曾推出了这个名字的应用。只不过,当时那个产品是收编了以前的免费语音产品QQ通讯录,功能核心也只是为用户管理通讯录,比如云备份、拦截、加锁等等。

尽管如此,这一次,“微信电话本”的版本号上仍然是以1.0开头,显然,在腾讯眼中,这一次推出的是一个“新产品”。

这一次,“微信电话本”主打的核心功能免费电话,在直戳用户需求痛点同时,也再一次直击运营商的业务底线。

一时间,哗声四起。各大科技媒体开始欢欣鼓舞,认为运营商再无法入眠,另一些人士们则坚持微信电话本与以前应用程序间的通话相差不大。

就此,科技杂谈今日也组织了专题讨论,大家可以在今天的文章中查看。“微信电话本”要动了运营商的根基——手机号

而小编个人的观点如下,供大家拍砖:

1、这是一场意义极为重大的前哨战,它所牵动的“号码战争”,最终将真正导致未来运营商与互联网话语权的彻底反转。

2、从根本上来说,“微信电话本”并没有绕开,目前也绕不开运营商网络。无论用户是通过运营商网络,还是WiFi进行“免费通话”,都仍然需要接入运营商的网络,才得以实现全程全网。

3、目前,“微信电话本”甚至也没有真正摆脱运营商的号码系统。在“微信电话本”中,每个用户都必须与一个手机号码绑定,才能进行“免费通话”。

下面问题来了——既然没有摆脱运营商的号码系统,“微信电话本”为何不让用户直接使用手机号码登录,而是要穿上一层微信的外衣呢?

事实上,不论有心还是无意,这都正是腾讯在这个战争布局中,最精妙也最有深意的一着布子,既是退让,也是试探,也是暗渡陈仓。

4、所谓退让,是因为中国一直对VOIP严防死守(这里面有很多复杂原因,有信息安全考虑,避免恶意伪造号码电信诈骗考虑,以及运营商利益考虑等),对这一领域至今没有开放政策。如果效法Skype一般,彻底甩开其他运营商的号码根基,将不可避免遭遇监管部门的严厉封杀。所以,在与手机号码“挂钩”之后,腾讯既可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又可以最大程度地绕开政策限制,也避免与运营商的矛盾直接爆发。

5、所谓试探,虽然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与运营商钳制下,“微信电话本”并不可能取得太大的直接成果,但此举确实直接杀入了运营商腹地,可能对运营商的核心业务——话音造成重大冲击。所以,腾讯可以通过对运营商的战略与战术应对,对未来腾讯进一步的布子与渗透搜集信息,做好战术推演准备。

6、所谓暗渡陈仓,是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号码主体置换,成功迈出了微信账号向用户核心身份标识进军的关键一步。

这里所说的用户核心身份标识,是用户在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标识信息,最为重要,也最难被替换。

在过去,这个标识体系的底层是身份证号、有社保卡号,有护照号码,指纹等等。而现在,信息化的浪潮,让这个标识体系已开始迁移,未来,这些标识的存储、鉴权与处理都将全面地数字化。

而在这些底层标识之上,最为常用,也最为关键的一个标识,正是用户通行于信息网络中的主标识——对商业公司来说,这也就是未来最大的入口——没有之一。

过去10多年,这个标识曾经牢固确立。它,就是手机号码。

用户只有通过这个号码,才能接入网络,而且这个号码随时、随地代表了唯一的用户。

(这里补充说一句,固定电话和宽带也可以接入网络,但不具备用户标识的唯一性,也受到地理的天然限制。所以在互联网发展早期,也曾不乏大牛曾以电子邮件为主标识,但这样的主标识体系不可避免已被时代所淘汰。)

事实上,直到现在,通过手机随机码进行交叉鉴权,仍是互联网络中最为有效的保密手段。而在政府推行的网络实名化工作中,手机号与身份证的对应,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

所以,手机号码并不像过去人们意识里的只是一个话音入口,而是未来信息世界最中心处的产业霸主根基所在。

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们都对这样一座宝库虎视耽耽,无奈受限于运营商,只能眼馋却始终不得下手。

而运营商受制于体制与惯性,对此乏善经营。

现在,腾讯终于忍不住了。

7、通过简单的号码主体置换,虽然用户使用的核心仍然是运营商的手机号,但只要通过“免费通话”的诱饵,让用户习惯“腾讯电话本”的号码体系,用户就会逐渐形成错觉。

那就是:微信=电话号码。

在此基础上,腾讯接管用户的通讯录,并在此基础上扩展消息、语音、安全等服务。

而能为用户提供电话号码的,至少有三家基础运营商(这还没有考虑那些提供移动转售服务的虚商),而微信,只有一个老板。

8、就未来而言,目前仍受限制的“腾讯电话本”,进可攻退可守,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腾讯获取虚拟运营商资质,这个号码体系就可以由虚转实,虽然仍受运营商限制,但可以进行更多的业务整合——比如说,联手手机厂商,推出以微信电话本为基础通讯录的手机……

如果再进一步,一旦政府放开VOIP政策限制——甚至于,当“微信电话本”聚集起数以亿计的用户后,已足以挟民意迫使政府放开政策限制(即使只是在不影响国家信息安全与公众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部分放开),微信的号码体系甚至可能吞下三大运营商的大量用户资源,真正成为一个虚拟的“第四运营商”。

即使没有获得任何的进展,通过电话本的关联,微信也可以通过通讯录反向推动用户安装使用微信,从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彻底断绝其他即时IM工具的颠覆可能。

9、当前,大家争论最多的谁更好用,谁更便宜问题,对腾讯来说,反而并不是关键。

反正,用户如果在WiFi下用,损失的是运营商的利益,用户如果在移动网络下用,花了流量钱,骂的也是运营商的娘。

至于那些通话质量、用户体验问题,拜托,腾讯最擅长的是什么?高速迭代不断优化啊!

10、当然,这样一个战略依然有两个最大的风险:一是政府是否会封杀,二是运营商如何应对。

而就长远来说,如果腾讯如愿占据这个底层的基础体系,它也需要更大的投入与优化,才能让它确保它以电信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持续运行。

一个最典型的例证是,在上线的第一天,“微信号码本”就被大量涌入的用户拖垮了后台。11月12日午间,微信发布声明称:”微信电话本发布后用户量过大,目前相关服务(包括登录、注册、收取短信验证码、免费通话等功能)出现不稳定,给部分用户造成了影响,相关工作人员正在紧急处理中,将尽快恢复。有进一步消息我们随时与大家同步,给你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抱歉。”

11、对本来就在筹备上马VoLTE的运营商来说,对话音业务的流量化早有准备,“微信电话本”对运营商造成的实际业绩影响,至少在未来1-2年时间内依然有限。

甚至于,在当前的套餐资费体系下,这种促使用户使用更多流量的因素,或许会是一些地方运营商的短期利好。

但就长远而言,由于号码体系的话语权转移,长此以往的结果,是运营商最重要的根基——并非话音业务,而是号码体系的权威度受到冲击。

此间相比,远重要于话音业务之得失。

12、最后,说一件真实的事情。曾经,在飞信刚推出之时,中国移动内部曾有过一次大讨论,在构建用户数据库的时候,如何确定用户标识?

一种观点希望将手机号作为用户ID,

另一种观点则希望将飞信号作为用户ID,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向异网客户开放——另外还有和事佬说,要不咱们别争了,拿用户的身份证号码作为ID吧?

最后的结果,是手机号。

因为,在当时,中国移动还是将飞信定性为“增值业务”,成为绑定用户在移动网的手段,因此要通过排他,来维持话音业务、传统的放号模式。

这个争论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感慨于飞信的痛失天下,有人叹息或许,并不是运营商意识不到机会,而是KPI和传统业务模式的压力,使颠覆性思维无法拓展。但立刻有人反驳说,如果当年不是飞信用户之间短信免费,飞信能发展起来么?如果早早向异网客户开放,失去了大网的支持和补贴,或许飞信根本发展不起来。

当然,这些都已是闲话,世间本无无后悔药。

就象今日的号码战争:如果“微信电话本”最终发展壮大,此次出世就必然载入史册;但如果它被扼杀,他日也不过众人笑谈尔。

历史,终究是由战胜者来书写。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