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中国移动紧抓时间窗 巩固4G先发优势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4-11-16 08:58:49   浏览:11275次  

导读:当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提出要在今年开通50万个TD-LTE基站建设,发展5000万4G用户的时候,业界对此普遍持以怀疑态度,甚至认为这是大跃进。 时至今日,中国移动在4G上已经达成年度目标。截至10月底,中国移动4G客户数已突破5000万,提前60余天完成年度客户发...

当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提出要在今年开通50万个TD-LTE基站建设,发展5000万4G用户的时候,业界对此普遍持以怀疑态度,甚至认为这是“大跃进”。

时至今日,中国移动在4G上已经达成年度目标。截至10月底,中国移动4G客户数已突破5000万,提前60余天完成年度客户发展计划;网络方面,建成4G基站57万个,超过3G网络近6年的建设总量,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和发达乡镇覆盖。

但中国并不满足当前的成绩,在中国移动香港将军澳环球网络中心开帷幕,奚国华表示,中国移动有信心今年底建成70万个,发展7000万用户。这个从“双五”到“双七”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中国移动在4G方面的雄心,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新增2000万用户。

这个目标能否完成,相信业界已经没有疑问。因为,中国移动已经完全将TD-LTE的牌照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优势,4G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从双五到双七

中国移动在昨天发布新闻稿称,自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发放4G牌照以来,截至10月底,中国移动4G客户数已突破5000万,建成4G基站57万个,双五计划顺利完成。

在短短的10个多月时间里,中国移动以“精品网络”为标准建设完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超过3G网络近6年的建设总量,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和发达乡镇覆盖,人口覆盖率达到75%,并与美国、香港等2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4G漫游,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高速率、广覆盖的畅快体验。

客户良好感知的背后,是对中国移动规划、设计、建设和优化能力的巨大考验。中国移动自建网伊始即统筹安排,严格审核选址规划和设计方案,严格检验工程参数配置,严格把控入网验收,全力打造4G精品网络。

用户方面,伴随着五模终端的快速成熟和价格下降,用户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从最初的月增百万到现在的月增千万。更重要的是,新增4G用户的ARPU值和DOU都远远高于2G/3G用户,流量增长带来的收益已经显现。

也就是在这样一片大好的产业环境下,中国移动调高了年度目标,从原来的从双五到双七,即建设70万个TD-LTE基站,发展7000万用户。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移动此举是为了抓住当前的时间窗口,继续巩固4G先发优势,继续增强TD=LTE产业链成熟度。

继续催熟产业链

相比与3G时代的被动,中国移动在4G上已经完全赶上;虽然从全球范围来看,LTE FDD可能比TD-LTE成熟度要高一些,但在国内,中国移动依托自身强大的财力、产业影响力和政策时间窗,已经基本上抹平了差距。

这在终端方面是最为明显的,终端也是一直困扰TDD产业链的瓶颈。

从4G发展初期到10月底,支持中国移动网络的4G手机款型从20款增加到520多款,其中千元智能机从零起步增加到360款,200多款定制手机和 M811、M812等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终端陆续上市。数据卡、MIFI、CPE、数据卡、双卡手机、可穿戴等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为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 4G终端市场繁荣的背后,是中国移动基于3G时代积累的良好产业链基础,引领芯片、终端、方案厂家实现质量全面突破的故事。

现实的情况也是如此,在终端厂商最新发布的旗舰机来看,一般都是现发布移动版,再发布联通版,电信版则要看市场情况再定。

除了在终端层面,中国移动在业务、资费和服务方面,也针对4G市场进行了调优。6月起,中国移动全面优化4G资费,推出了门槛更低、价格更实惠的 4G新套餐,流量包的门槛从40元降至30元,4G组合套餐门槛从88元降至58元,并增加了套餐内流量,流量单价最高降幅50%,有效解除了客户使用 4G业务的顾虑,引爆了客户需求。

服务方面,中国移动推出“不换号、不登记、快速换卡”的“两不一快”服务,帮助客户快速使用4G业务。推出“4G资费适配精服务”模版,利用账单、电话经理等各服务触点进行智能化、精准化推荐,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4G套餐。

依托日趋成熟的4G产业链,中国移动大力推动4G国际化发展。截至10月底,中国移动倡导发起的GTI(全球TD-LTE发展倡议)已拥有114家运营商成员和95家厂商合作伙伴,全球已有26个国家开通42张TD-LTE商用网,另有76张商用网络正在计划部署中。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中国移动 LTE 4G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